有別於傳統需要以侵入式方式診斷血癌狀況,台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發出突破性的血癌診斷技術,以磁震掃描的技術,結合精密的影像數據分析及成像軟體的開發,完成了一套創新有效的診斷分析模式,可以精確呈現患者治療前後,癌細胞周邊血管新生的血流量改變情形。
而目前這項創新的研究成果,也已經發表在國際上血液學科的頂級期刊「Blood」上。
傳統上,血癌病患的診療必須忍受痛苦的骨髓穿刺或切片,才能取得血管新生的數據,卻無法得知異常血管的血流動態、或是滲透性的改變。
但台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所研發的這一套技術,病患只需要接受少量的顯影劑的注射,和不到5分鐘的影像掃描,就能獲得大區域和全方位的骨髓血流變化參數,可以呈現出血癌病患治療前、中、後,癌細胞周邊血管新生的血流量狀況,是有效評估血癌病患骨髓血管新生的影像生物指標。
台大醫學院教授施庭芳說:『病人大概接受幾cc的少量的顯影劑注射,再加上長波性的磁波掃描,再加上創造性的技術性平台的研發,就可以量到骨髓內血流的增生。』
施庭芳表示,根據研究顯示,血癌病患的骨髓血管新生是同年齡同性別正常人的5倍以上,而現在利用這套檢測指標,就可以精確預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的治療、癒後及存活,甚至在治療過程中,也能隨時監控骨髓病變對藥物的療效,做為後續治療或改變用藥的參考。
因此不僅可以為每一位病患量身訂做個人化的療程,也能提供臨床醫師更多、更早的重要資訊,讓這項研究也成功地發表在國際血液學科的頂級期刊「Blood」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