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一尊生救本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17:5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一尊生救本篇

 

尊生救本篇

 

《經》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又曰:邪之所湊,其正必虛。

 

不治其虛,安問其余?

可見,虛為百病之由,治虛為去病之要焉。

 

故風寒外感,表氣必虛;飲食內傷,中氣必弱:易感寒者,真陽必虧;易傷熱者,真陰必耗。

 

正氣旺者,雖有強邪,亦不能感,感亦必輕,故多無病,病亦易愈。

 

正氣弱者,雖即微邪,亦得易襲,襲則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難痊。

 

治之者,明此標本輕重之道,以投顧主逐客之方,則重者輕,而輕者愈。

 

要知精神內長於中,邪氣自解於外,精神耗散於內,即我身之津液氣血無所主軍,皆可內起為火,為痰而成邪,豈必待外因所致哉!

倘不知此,徒知或從表以發散,或從裡以克削,現下已有之虛,不為補救,未來無影之邪,妄肆祛除,有是病者,病受何妨?無是病者,正氣益困,以致精神疲憊,性命昏沉。

 

若不急為猛省,峻加挽救之功,何以續一息於垂絕!奈俗以虛極,不可大補,些小調益,何異深沉海底,輕扶一臂之力,以望援溺之功哉!況有復加峻削寒涼者,更似入井而反下石耳。

 

且諸病不論虛實,未有不發熱者,然此熱非從外來,即我所仗生生之少火,有所激而成壯火,為壯熱也,猶人天稟和平之性,有所觸而為惱怒。

 

不平之氣,如物之不得其平而鳴,鳴之者,即是物也,調之者,和其物則寧,非必去是物也。

 

壯火者,少火受傷,發泄之時也。

 

惱怒者,和性受傷,乖變之際也。

 

不為調之、益之,反為攻之、逐之,虛虛之禍,勢不旋踵,故壯火即由少火之變,少火非火,乃丹田生生真元之陽氣,一呼一吸,賴以有生,即人之受胎,先稟此命。

 

《經》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

 

故此火也、氣也,皆為無形,有神有情,而為生身之至寶,是真陽之宗也,元氣之本也,化生之源也,長生之基也。

 

命門坎宮,是其宅也,蒸腐水穀,化生精華,得其平則安其位,萬象泰然,生生無窮。

 

失其平,則離其位而為壯火,反為元氣之賊,浮游乎三焦,蒸爍乎臟腑,炮熾乎肌肉而為病矣。

 

不治此火,則何以去病?然欲去此火,更河以得生?只有因所因以調之,安之、從之、撫之,以平為已。

 

則火不去,而安全無恙,病既退而元氣無傷,則火原為我用之至寶矣。

 

若惡其熱而欲直滅其火,非滅火也,是猶滅氣也。

 

魚一刻無水即死,人一刻無氣即亡,氣可滅乎!況以有形無情之藥,妄攻有情無形之氣,欲不受傷,其可得乎!但火空則發,若不大為填塞其空,焉可御其乘空炎上之勢?若欲火退而後補,孰知火之為害甚速,而與元氣勢不兩立,所謂壯火蝕氣,火熾氣日消亡。

 

且火之為用,每挾風木之象,力窮乃止,止則火息,陽亡脫症具備,方議補之,已無受補之具矣。

 

況有進濃云驟雨之藥,益令龍雷妄熾,以速焚灼之害哉!倘稟受壯盛,或從寒涼折之而愈者,但病愈之後,必真氣漸衰,精神不長,縱先天真元不足者,若從本調治,則病去之後,發生之勢日隆,後天之長反旺,故曰:識得標,只取本治於人,無一損,正重此也。

 

古人治病,重於求本,故令人壽命彌長。

 

今人勿察其源,近從膚見,以寒治熱,以熱治寒,陰陽真假之象,從治正治之宜,顧本窮源之要,置之勿問,以致近害天柱日多,遠害先後並薄矣。

 

凡業司命者,可不潛心默會其旨乎?!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21:33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