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陽明論篇】
太陰陽明論篇
《太陰陽明論》曰:太陰陽明為表裡,脾胃脈也。
生病而異者,何也?岐伯曰:陰陽異位,更虛更實,更逆更從,或從內,或從外,所從不同,故病異名也。
(脾臟為陰,胃府為陽,陽脈下行,陰脈上行,陽脈從外,陰脈從內,故言所從不同、病異名也。
春夏陽明為實,太陰為虛,秋冬陽明為虛,太陰為實,即更實更虛也。
春夏太陰為逆,陽明為從,秋冬陽明為逆,太陰為從,即更逆更從也)。
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
(是所謂陰陽異位也)。
故陽道實,陰道虛。
(是所謂更實更虛也)。
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
(是所謂或從內或從外也。
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
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臟則 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 。
(是所謂所從不同病異名也)。
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故陽受風氣,陰受濕氣。
(同氣相求耳)。
故陰氣從手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
(是所謂更逆更從也。
《靈樞》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所行而異,故更逆更從也)。
故曰陽病者,上行而極下,陰病者,下行而極上。
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脾不主時何也?(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腎主冬,四臟皆有正應,而脾無正主也)。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
脾臟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
足太陰者,三陰也,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
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
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