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氣法時論篇】
臟氣法時論篇
《臟氣法時論》曰:夫邪氣之客於身也。
以勝相加,(邪者,不正之目。
風寒暑濕飢飽勞逸是也)。
至其所生而愈,(謂至己所生也)。
至其所不勝而甚,(謂至克己之氣也)。
至於所生而持,(謂至生己之氣也)。
自得其位而起。
(居所生處,謂自得其位也)。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厥陰脈,自足而上,環陰器,抵少腹,又上貫肝膈布脅助,故兩脅下痛,引少腹,其氣實,則善怒)。
虛則目 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肝厥陰脈,自脅助、肘,循喉嚨,入頏顙,連目系。
膽少陽脈,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 後,故病如是也。
恐,謂恐懼,魂不安也)。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心少陰脈,支別者,循胸出脅。
又手心主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其支別者,亦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循臂,行兩筋之間。
又心少陰之脈,直行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上出腋下,下循 內後廉。
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又小腸太陽之脈,自臂 上繞肩甲,交肩上,故病如是)。
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手心主厥陰之脈,從胸中,出屬心胞,下膈,歷絡三焦;其支別者,循胸出脅,心少陰之脈,自心系下膈絡小腸。
故病如是)。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 腳下痛,( ,小兒病。
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
脾太陰之脈起於足大指之端,循指內側上內踝前廉,上 內。
腎少陰之脈,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上 內,出 內廉,故病則足不收行,善 ,腳下痛也)。
虛則腹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脾太陰脈,從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故病如是。
《靈樞經》曰:中氣不足則腹內為之善滿,腸為之善鳴。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 足皆痛,肺藏氣而主喘息,在變動為咳,故病則喘咳逆氣也。
背為胸中之府,肩接近之,故肩背痛也。
肺養皮毛,邪盛則心液外泄,故汗出也。
腎為少陰之脈,從足下上循 ,內出 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今肺病則腎脈受邪,故尻陰股膝髀 足皆痛)。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咽乾。
(氣虛少,故不足以報息也。
肺太陰之絡,會於耳中,故聾也。
腎少陰之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今肺虛,則腎氣不足以上潤於咽,故咽乾也)。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腎少陰脈,起於足,而上循 ,復從橫骨中,俠臍循腹裡,上行而入肺,故腹大脛腫而喘咳也。
腎病則骨不能用,故身重也。
腎邪入肺,心氣內微,心液為汗,故寢汗出也。
脛既腫矣。
汗復津泄,陰凝玄府,陽灼下焦,內熱外寒,故憎風也)。
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腎少陰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腎氣既虛,心無所制,心氣灼肺,故痛聚胸中也。
足太陽脈,從項下行而至足,腎虛則太陽之氣不能盛行於足,故足冷而氣逆也。
清,謂清冷。
厥、謂厥逆。
以清冷氣逆,故大腹小腹痛,志不足,則神燥擾,故不樂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