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別論篇】
經脈別論篇
《經脈別論》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
(變,謂變易常候)。
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腎主於交,氣合幽冥,故行則喘息內從腎出也)。
淫氣病肺。
(夜行腎勞,因而喘息,氣淫不次,則肺病也)。
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恐生於肝,墮損筋血因而奔喘,故出於肝也)。
淫氣害脾。
(肝木妄淫,害脾土也)。
有所驚恐喘出於肺,(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氣亂胸中,故喘出於肺也)。
淫氣傷心。
(驚則神越,故淫反傷心也)。
度水跌撲,喘出於腎與骨,(濕氣通腎,骨、腎主之,故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矣。
跌,謂足跌。
仆,謂身倒也)。
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
(氣有強弱,神有壯懦,故殊狀也)。
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有情,以為診法也。
通達性懷,得其情狀,乃為深識,診契物宜也)。
飲食飽甚,汗出於胃。
(飽甚胃滿,故汗出於胃)。
驚而奪精,汗出於心,(驚奪心精,神氣浮越,陽內迫之,故汗出於心)。
持重遠行,汗出於腎。
(骨勞氣越,腎復過疲,故持重遠行,汗出於腎)。
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暴役於筋,肝氣罷極,故疾走恐懼,汗出於肝)。
搖體勞苦,汗出於脾。
(搖體勞苦謂動作施力,非疾走遠行也。
動作用力則穀精四布,脾化水穀,故汗出於脾)。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
(肝養筋,故胃散穀精之氣入於肝,則浸淫滋養於筋絡矣)。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濁氣,穀氣也。
心居胃上,故穀氣歸心,淫溢精微入於脈也。
何者?心主脈故)。
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脈氣流運乃為大經,經氣歸宗,上朝於肺,肺為華蓋,位復居高,治節由之,故受百脈朝會,乃布化精氣,輸於皮毛也)。
毛脈合經,行氣於府,(府,謂氣之所居處也,是謂氣海,在兩乳間,名曰膻中也)。
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
(膻中之布氣者,分為三隧:其下者,走於氣街,上者,走於息道,宗氣留於海,積於胸中,命曰氣海也。
如是分化,乃四臟安定,三焦平均,中外上下各得其所)。
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三世脈法,皆以三寸為寸關尺之分,故中外高下,氣緒均平,則氣口之脈而成寸也。
氣口者,脈之大要會也。
百脈盡朝,故以其分決死生也。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
(水飲流下,至於中焦,水化精微,上為雲霧,雲霧散度,乃注於脾,上焦如霧,中焦如漚)。
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調通水道,下輸膀胱,(水土合化,上滋肺金,金氣通腎,故調水道,轉注下焦,膀胱稟化乃為溲矣。
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水精布,經氣行,筋骨成,血氣順,配合四時寒暑,證符五臟陰陽,揆度盈虛,用為常道)。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