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脾胃論 卷中 黃人參湯2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16:06: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脾胃論 卷中 黃人參湯22

 

 

黃 (一錢,如自汗過多,更加一錢) 升麻(六分) 人參(去蘆) 橘皮(不去白) 麥門冬(去心) 蒼朮(無汗更加五分) 白朮(以上各五分) 黃柏(酒洗,以救水之源) 炒曲(以上三分) 當歸身(酒洗) 炙甘草(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九個) 上件同 咀。

 

都和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或空心服之。

 

忌酒、濕面、大料物之類,及過食冷物。

 

如心下痞悶,加黃連二分或三分;如胃脘當心痛,減大寒藥,加草豆蔻仁五分;如脅下痛或縮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如頭痛,目中溜火,加黃連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如頭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熱,加蔓荊子、川芎以上各三分, 本、生地黃以上各二分,細辛一分;如氣短,精神如夢寐之間,困乏無力,加五味子九個;如大便澀滯,隔一二日不見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加當歸身、生地黃、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湯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藥勿再服。

 

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別藥,如不利者,非血結血秘而不通也,是熱則生風,其病患必顯風證,單血藥不可復加之,止常服黃 人參湯藥,只用羌活、防風以上各五錢,二味, 咀,以水四盞,煎至二盞,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如胸中氣滯,加青皮皮用清香可愛者一分或二分,並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氣。

 

此病本元氣不足,惟當補元氣,不當瀉之;如氣滯大甚,或補藥大過,或病患心下有憂滯鬱結之事,更加木香、縮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與正藥同煎;如腹痛不惡寒者,加白芍藥五分,黃芩二分,卻減五味子。

 

夫脾胃虛弱,過六七月間,河漲霖雨,諸物皆潤,人汗沾衣,身重短氣,甚則四肢痿軟,行步不正,腳欹,眼黑欲倒,此腎水與膀胱俱竭之狀也,當急救之。

 

滋肺氣以補水之上源,又使庚大腸不受邪熱,不令汗大泄也。

 

汗泄甚則亡津液,亡津液則七神無所依。

 

經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津者,庚大腸所主,三伏之義,為庚金受囚也。

 

若亡津液,汗大泄,濕令亢甚,則清肅之氣亡,燥金受囚,風木無可以制,故風濕相搏,骨節煩疼,一身盡痛,亢則害,承乃制是也。

 

孫思邈云:五月常服五味子,是瀉丙火,補庚大腸,益五臟之元氣。

 

壬膀胱之寒已絕於巳,癸腎水已絕於午,今更逢濕旺,助熱為邪,西方北方之寒清絕矣。

 

聖人立法,夏月宜補者,補天元之真氣,非補熱火也,令人夏食寒是也。

 

為熱傷元氣,以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生脈。

 

脈者,元氣也。

 

人參之甘,補元氣,瀉熱火也;麥門冬之苦寒,補水之源,而清肅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瀉火,補庚大腸與肺金也。

 

當此之時,無病之人,亦或有二證,或避暑熱,納涼於深堂大廈得之者,名曰中暑。

 

其病必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疼痛而煩心,肌膚大熱無汗,為房屋之陰寒所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世多以大順散主之是也。

 

若行人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者,名曰中熱,其病必苦頭痛,發躁熱,惡熱,捫之肌膚大熱,必大渴引飲,汗大泄,無氣以動,乃為天熱外傷肺氣,蒼朮白虎湯主之。

 

潔古云:動而得之為中熱,靜而得之為中暑。

 

中暑者,陰證,當發散也。

 

中熱者,陽證,為熱傷元氣,非形體受病也。

 

若虛損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將理失所,違時伐化,必困乏無力,懶語氣短,氣弱氣促,似喘非喘,骨乏無力,其形如夢寐,朦朦如煙霧中,不知身所有也,必大汗泄。

 

若風犯汗眼,皮膚必搐,項筋皮枯毛焦,身體皆重,肢節時有煩疼,或一身盡痛,或渴或不渴,或小便黃澀,此風濕相搏也。

 

頭痛或頭重,上熱壅盛,口鼻氣短氣促,身心煩亂,有不樂生之意,情思慘淒,此陰勝陽之極也。

 

病甚,則傳腎肝為痿厥。

 

厥者,四肢如在火中,為熱厥;四肢寒冷者,為寒厥。

 

寒厥則腹中有寒,熱厥則腹中有熱,為脾主四肢故也。

 

若肌肉濡潰,痹而不仁,傳力肉痿誣。

 

證中皆有肺疾,用藥之人,當以此調之。

 

氣上衝胸,皆厥證也。

 

痿者,四肢痿軟而無力也,其心煩冤不止。

 

厥者,氣逆也,甚則大逆,故曰厥逆。

 

其厥痿多相須也,於前已立黃 人參五味子麥門冬湯中,每服加白茯苓二分、澤瀉四分,豬苓、白朮以上各一分。

 

如小便快利,不黃澀者,只加澤瀉二分,與二術上下分消其濕。

 

如行步不正,腳膝痿弱,兩足欹側者,已中痿邪,加酒洗黃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出氣力矣。

 

如汗大泄者,津脫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枚,炒黃柏五分,炒知母三分。

 

不令妨其食,當以意斟酌;若防食則止,候食進,則再服。

 

三裡、氣街,以三棱針出血;若汗不減不止者,於三裡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

 

禁酒、濕面。

 

夫痿者,濕熱乘腎肝也,當急去之。

 

不然,則下焦元氣竭盡而成軟癱,必腰下不能動,心煩冤而不止也。

 

若身重減,氣不短,小便如常,及濕熱之令退時,或所增之病氣退者,不用五味子、澤瀉、茯苓、豬苓、黃柏、知母、蒼朮、白朮之藥,只依本病中證候加減。

 

常服藥亦須用酒黃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時令,清燥之氣大行,卻加辛溫瀉之。

 

若濕氣勝,風證不退,眩運麻木不已,除風濕羌活湯主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7:06 , Processed in 0.1679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