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友漁齋醫話 肘後偶鈔下卷 寒熱9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3:59: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友漁齋醫話 肘後偶鈔下卷 寒熱92

 

 

范(28)

 

往來寒熱,經月不解,舌赤脅痛,微咳,脈來虛大,病在血分。

 

小生地(一錢五分) 歸身(八分) 柴胡(七分) 地骨皮(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青蒿(一錢) 桑葉(一錢)因有盜汗,加薑、棗。

 

陸(20)

 

日發寒熱數次,入夜單熱,口苦發渴,頭目俱痛。

 

診脈左弦右長,胸悶背板。

 

此正秋分以後,伏邪欲泄,為新寒束縛,似瘧非瘧,屬三陽合病,匯而治之。

 

柴胡(一錢) 葛根(一錢) 紫蘇(一錢) 羌活(一錢) 黃芩(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甘草(四分) 老薑(二片) 大棗(二枚)服下汗出如蒸,諸病俱松;再服汗如前,外症盡退。

 

尚有微熱,口苦而渴,此汗泄太過。

 

生地(四錢) 麥冬(三錢) 黃芩(一錢五分) 花粉(一錢五分) 川斛(三錢) 青蒿(一錢) 甘草(四分) 南棗(兩枚) 浮小麥(二錢)兩服痊愈。

 

僧(58)

 

倏寒倏熱,咳嗆氣急冷汗。

 

前醫誤作虛治,投人參、熟地,反見神昏譫語。

 

時有客僧見源師,知余醫理明確,放舟相邀。

 

才按六部,即欲予決生死。

 

切其脈浮弦,此風邪客肺,氣不得泄,以致氣急冷汗。

 

自述初起吐瀉發渴,小便短澀,自宜分利,如何遽補;若証候果虛,參、地何反添病邪。

 

宜用輕劑,疏通肺氣。

 

杏仁 香豉 薄荷 前胡 連翹 山梔 橘紅 通草兩服而愈。

 

盛(31)

 

齒痛頸腫,舌絳寒熱,屬風邪血熱。

 

柴胡 薄荷 甘菊 蔓荊子 歸身 小生地 芍藥 丹皮 香附 甘草三服痊愈。

 

張(15)

 

仲夏倏寒倏熱,脈浮大,自汗,舌白便赤,頭重肢軟。

 

病在上焦,清疏為宜。

 

杏仁 淡豆豉 橘紅 通草 連翹 黃芩 薄荷 甘草一服起咳嗽,再劑身起紅點,連服而愈。

 

前症溫邪客於肺,所以邪欲泄而現咳嗽發疹也。

 

陸(36)

 

納少形消,寒熱無時,脈數而軟,舌白便赤,少寐口臭。

 

此伏火証,當立春後,驚蟄前,陽氣升發,伏邪欲泄也,宜清疏。

 

川連 條芩 川柏 杏仁 香豉 紫蘇 防風

 

王女(6歲)

 

日發寒熱,兩月不痊。

 

當病作時,腹痛難禁,牙肉與指甲慘淡無華,神氣潦倒。

 

此症俗名胎瘧,從前屢次更醫,或補或清,總無定見。

 

以余觀之,先賢治瘧,從少陽居多,此又邪纏募原,太陰受病,腹痛可驗。

 

或曰︰少陽亦有腹痛。

 

余曰︰少陽腹痛,南陽論有明條,但此症脈小而軟,略無弦象,所以醫貴變通。

 

請以予藥投之,即明言之不妄矣。

 

人參(六分) 白朮(一錢) 歸身(一錢) 草果(五分) 白芍(一錢) 柴胡(四分) 半夏曲(一錢五分) 橘皮(八分) 炙草(四分) 煨薑(三片) 大棗(二枚)一服愈。

 

僧達禪 病發熱,胸煩嘔吐,背痛不惡風,脈來弦而有力。

 

症俱溫瘧,用小柴胡去參,加竹茹、栝蔞皮,以除胸中煩熱。

 

一服不應,嘔逆轉甚,加石膏五錢。

 

一服亦無進退,怔忡復發,心搖不已。

 

即構思一方,以怔忡為君,事主昏亂。

 

由於包絡少外護之能,邪熱乘虛,侵犯城郭,主亦為之動搖,豈可投補,但宜瀉其丁火。

 

川連(八分) 小生地(三錢) 木通(一錢) 甘草梢(四分) 連翹(一錢五分) 山梔(一錢五分)服下心病漸安。

 

下日又診,脈仍弦大,病勢逐增,神昏譫語。

 

細詢其體中不安處,徐以手按其腹,至臍左旁,身為歉仄。

 

此因有痛懼按之象,邪已入裡明矣。

 

因悟不頭痛惡風,即嘔吐心煩,不欲飲食,亦屬少陽標証,舍大柴胡法,無劑可施。

 

大黃(四錢遲入) 石膏(五錢) 芒硝(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黃芩(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甘草(四分)僧有至親侍奉湯藥,見立方猛峻,不敢輕服。

 

因住家楓溪,有乩仙特靈,即往叩問,乩伏一方,與予方藥味分兩均符,惟加濃朴八分,竹葉十片。

 

歸即煎服,兩劑諸症悉平而愈。

 

俞氏(44)

 

兩脈弦大,惡風,寒熱,舌黃齒燥,發渴,暑瘧之重也。

 

小柴胡去參,加石膏、杏仁、滑石,兩帖愈。

 

王(22)

 

瘧疾初起,當和清少陽,何得見膽怯心跳,與朱砂、琥珀、龍齒,何益於病﹗可知少陽經屬膽乎?一月來非但邪不能泄,反以肥濃為補,致痰涎膠固胃中,寒熱更甚,神昏譫語,病邪兼入陽明,擬兩和法。

 

半夏 橘皮 濃朴 栝蔞皮 茯苓 柴胡 黃芩 甘草兩服愈。

 

伍(32)

 

發熱浹旬,乾咳不止,舌苔白腐,大便日泄數回,兩脈不浮不沉,弦而有力。

 

此肺瘧也。

 

杏仁(三錢) 橘皮(一錢五分) 桔梗(五分) 青蒿(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栝蔞仁(二錢) 豬苓(一錢) 茯苓(二錢)兩服汗出,熱退嗽止。

 

二仁雖滑,所謂有病則病當之。

 

張(28)

 

發熱咳嗽,日輕夜重,脈浮弦而數。

 

此手太陰瘧也,當從肺治。

 

杏仁(三錢) 前胡(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黃芩(一錢五分) 柴胡(八分) 半夏(一錢五分) 甘草(四分)

 

方(24)

 

三瘧年餘,寒來束縛,熱發炙肌,當和營衛。

 

柴胡(一錢) 桂枝(四分) 黃芩(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歸身(一錢五分) 濃朴(一錢) 白朮(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老薑(三片) 大棗(二枚)三服寒熱俱輕,飲食覺快。

 

當補營衛,補中益氣湯加減,此遵立齋法。

 

黨參(二錢) 製白朮(二錢)黃耆(二錢) 歸身(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三分) 柴胡(四分) 炙草(五分) 老薑(三片) 大棗(二枚)四服病當來日而不知矣。

 

王氏(56)

 

三瘧經年,臨發頭痛,將解汗泄,納食膨脹,時兼腹痛咳嗆。

 

病久氣血兩虧,營衛失調,若非多服補劑,病魘終是難驅,酷信師巫,不信醫藥故言。

 

人參(或間服黨參) 于朮 黃耆 歸身 橘皮 柴胡 葛根 紅花 半夏 神曲 益智仁白芍 砂仁殼 炙草 薑 棗

 

屠(41)

 

微寒壯熱,口臭發渴,頭疼體酸,小便短赤,脈來弦實。

 

此為溫瘧,小柴胡加石膏治之而愈。

 

僧(44)

 

瘧變單熱,夜不欲寐,口苦作嘔,相延匝月,不思納食。

 

症是沉重,脈象有根無妨,作瘧邪入血分治。

 

小生地 歸身 滑石 柴胡 黃芩 半夏 橘皮 甘草 薑皮一服熱即退,嘔仍然。

 

因胃虛,糯米飲合人乳各半盞,服下即安。

 

此系華仙方。

 

沈(19)

 

瘧(即三陰瘧。

 

)初起,脈來沉澀,寒熱俱重。

 

蓋此症農人最多,大半起於三秋。

 

某因內有伏暑,外感風寒,飲食入胃,運化失常,多生痰涎,以成此症。

 

治法須分感之偏勝,體之濃薄,以權藥之輕重。

 

更察國中末邪之淺深,元氣之虛實,以權藥之徹補。

 

(徹邪補正。

 

)久發不止,必致傳於五臟,尤當細心切脈問因。

 

一遵先賢,分別施治,何患病魔之纏綿難愈哉﹗世俗以此症為徒罪病,言其二三年不肯愈也。

 

石膏(三錢) 知母(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以上三味內清暑熱) 柴胡(一錢) 蘇葉(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五分。

 

以上三味除風寒) 橘皮(一錢) 濃朴(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山楂(二錢。

 

以上四味蕩滌胃中痰涎) 甘草(四分) 薑皮(四分) 大棗(二枚,以和營衛)四服而愈。

 

此方治體實邪重者,可見立方治病,全要用意精切,則藥無虛發矣。

 

戊(22)

 

日瘧纏綿,五旬不愈,多痰口苦,舌光而渴,脈細而數。

 

良由暑邪內伏,胃失運行,平素雖陰虧體質,又兼久熱,歸、地養血,似乎對症,路實分岐。

 

蓋暑邪從鼻吸受,是無形,滋之補之,不見其利,反見其害。

 

杏仁 香豉 橘紅 通草 連翹 滑石 青蒿 甘草 西瓜翠服後汗泄,小便利,諸患俱平。

 

惟余微熱痰氣未清,按脈浮大,是宜清補肺氣。

 

北沙參 麥冬 半夏曲 茯神 草 橘紅 連翹一服其病如失,加參條數劑而康。

 

戴(14)

 

日瘧歷兩月不止,兼有咳嗆,舌白脈細而數。

 

此屬正虛邪淺。

 

柴胡 桂枝 青蒿 黨參 生地 冬朮 歸身 白芍 杏仁 橘紅 小麥 大棗六服瘧咳皆愈。

 

徐(39)

 

冷雨侵肌,營衛不調,三日瘧初起。

 

柴胡(一錢) 桂枝(五分) 石膏(三錢) 橘皮(一錢) 半夏(一錢) 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四分)薑棗四服,寒剩些微,小柴胡去參,加知母、蒼朮、蔻仁,又數劑而愈。

 

許(28)

 

三瘧經年,寒輕熱重,津津汗出,腿跨酸楚,補中益氣加生地、茯苓、半夏,六服減其大半;去升麻,又加牛膝,不數劑而痊。

 

其效在陰陽並補,升降得宜。

 

許(38)

 

三瘧年半,陰陽俱虛,大小腹常痛,宜益先天之真,遵仲景八味丸而愈。

 

秦(22)

 

瘧脈沉細,寒熱俱猛,病作入夜必有夢遺,當作邪盛治。

 

其法以升陽散寒,清暑除熱,香燥理胃,用豬苓意在乎其陰陽使不得交錯。

 

治病當尋源頭,其精關不禁,系水火不交而致,固攝之藥,閉遏邪氣,反能益病。

 

但使調和陰陽,諸症皆得而愈矣。

 

柴胡 升麻 葛根 防風 黃芩 知母 橘皮 濃朴 半夏 豬苓四服寒退什九,熱退其七,夢遺一服就無,改輕升陽之品,去濃朴,加黨參錢半。

 

姜(34)

 

三瘧住後,遇勞復發,足酸腰痛,當補營衛。

 

生地 歸身 白芍 黨參 黃耆 半夏 橘皮 升麻 柴胡 炙草

 

王(31)

 

日發單寒不熱,古稱牝瘧,此衛陽鬱滯所致。

 

中秋後雖值天氣微寒,卻不宜桂枝溫表,緣內有暑邪故也。

 

凡陽陷入陰為寒,用升陽可以止寒,溫肌無益。

 

柴胡 升麻 葛根 防風 黃芩 半夏 橘皮 枳殼 薑皮

 

李(32)

 

暑邪被涼風所遏。

 

日瘧以散風清暑滌痰,三法並用,治風寒暑熱如神。

 

柴胡 葛根 黃芩 知母 枳實 半夏 橘皮 甘草 薑皮

 

任(24)

 

日瘧最重,吐瀉並作,勺水難下。

 

此乃濕熱滿布三焦,營衛不通,似為險候。

 

以予觀之,一條直路,並無屈曲難行;其症雖重,可汗應手效也。

 

柴苓湯去參,加濃朴、黃連。

 

果一服而愈。

 

鐘(49)

 

三瘧愈後,繼熱病,旋變小便不禁,莖痛如割。

 

責之久病腎虛。

 

熟地 萸肉 山藥 菟絲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四服如風掃塵。

 

徐氏(44)

 

痺熱咳嗽,經月不解,此肺瘧也。

 

柴胡 黃芩 半夏 橘紅 杏仁 防風 蘇葉 連翹 甘草兩服瘧愈,咳嗽未除,清金養胃而痊。

 

徐(26)

 

瘧疾夜發,胸痛納脹,已歷四旬。

 

柴胡 當歸 丹皮 白芍 黃芩 灸鱉甲 橘皮 烏梅肉 炙草三服痊愈。

 

馬女(17)

 

瘧後腹痛嘔黃水,不思納食,或納旋即吐出,兩脈沉細而數,口苦而渴。

 

按︰寒熱雖除,邪終未泄,宜理少陽陽明。

 

柴胡 黃芩 白芍 半夏 橘皮 濃朴 益智仁 炙草 薑皮

 

趙氏(28)

 

日瘧兼旬不止,腹塊納脹,舌苔乾黃,脈虛。

 

此正弱邪踞,先宜清疏。

 

柴胡 炙鱉甲 橘皮 半夏 黃芩 穀芽 濃朴 白芍

 

夏(18)

 

寒熱後,胸悶不思納,盜汗腰痛,經月不愈。

 

此瘧邪盤踞募原。

 

小生地 丹皮 黃芩 青蒿 鱉甲 知母 橘皮 半夏 神曲 炙草 浮小麥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08:33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