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友漁齋醫話 肘後偶鈔上卷 熱9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3:5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友漁齋醫話 肘後偶鈔上卷 熱91

 

 

張(24)

 

初冬病熱旬日,舌黃口渴,胸滿背痛自汗。

 

此內有伏暑,外感新寒,用雙解法。

 

石膏(五錢消暑止汗) 蘇葉(一錢) 羌活(一錢,疏肌逐邪) 黃芩(一錢,退熱) 花粉(一錢,止渴) 橘紅(一錢,寬胸) 栝蔞(二錢,清熱消煩) 濃朴(一錢三分,除滿) 甘草(三分和中)又兩服,諸症皆退,尚有餘熱。

 

川斛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丹皮 橘皮 甘草

 

曹(17)

 

左脈弦細,右弦大而數,日夜發熱,頭痛不休,頻喜飲啜,而不消水。

 

正屬勞倦內傷,壯火食氣,用景岳四陰煎。

 

若因頭痛作外感,脈弦數喜飲作寒熱,或用小柴胡和解,危矣哉﹗ 生地(四錢) 麥冬(二錢) 黨參(一錢五分) 于朮(一錢五分) 歸身(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丹皮(一錢) 青蒿(一錢) 炙草(四分)又前方四服熱解,略有頭痛,入暮微發寒熱,自汗盜汗。

 

虛象畢露,當補營衛,補中益氣去升、麻,加生地三錢,浮小麥錢半,四帖痊愈。

 

莊(34)

 

發熱十日,神昏譫語,唇焦口臭,煩躁呻吟,脈反沉細。

 

此熱邪已入血分,症非輕淺,擬桃仁承氣下之。

 

大黃(三錢) 芒硝(一錢) 桃仁(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知母(一錢五分) 滑石(二錢) 甘草(四分)石膏(一兩)

 

服下旋即如圊,數回解下燥糞兩塊,濁穢甚多,熱退神清,舌苔退淡。

 

古稱陽症見陰脈者死,未盡然也。

 

蓋邪氣結於陽明,血無不燥。

 

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衛熱結不交,其脈多現沉細陰脈,此段與古人翻案。

 

學人審之,餘熱未盡,只消清養胃陰。

 

鮮生地 鮮石斛 知母 麥冬 花粉 甘草

 

費(30)

 

畏寒身熱,脈虛肢軟,舌苔白滑,屬脾虛不能護表,補中益氣去升、麻,加桂枝四帖愈。

 

陸(36)

 

身熱吐蛔,咳痰面清淡,脈浮洪而數。

 

此脾虛發熱,非時疫也。

 

(因多時疫。)誤投攻下,幾乎不免,數日來全不納穀,胸前脹滿,豈是小恙?急宜扶助脾胃,觀其轉旋。

 

黨參 生于朮 黃耆 歸身 熟地 麥冬 茯苓 橘皮 炙草 煨薑五服熱退神復,稍能應對,咳痰未能盡除。

 

當屬補力未到,前方去地、冬,加苡仁、半夏、蘇子,十服而愈。

 

柏(41)

 

發熱惡食,口苦便赤,脈細盜汗,勞傷血分。

 

生地 歸身 白芍 丹皮 麥冬 青蒿 地骨皮四服愈。

 

沈(50)

 

發熱不休,日輕夜重,神昏譫語,兩脈細數。

 

若為溫瘧,全無少陽現症,面色清淡,不似邪滯之容。

 

倘辨不確,作熱邪治,投小白湯。

 

(即小柴胡合白虎湯,能治溫瘧。

 

)何異鴆毒哉﹗此為血虛發熱,其譫語乃肝燥所致,但服此方,即明予言不謬矣。

 

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耆、枸杞、五味子、龍眼肉,一劑知二劑已。

 

周(26)

 

發熱如傷寒,全不納食,右脈不起,左三部浮大而軟,觀其形痿氣微,必屬勞倦傷脾;既帶外感,終是輕枝薄葉,治病專貴求本,仿李東垣法,庶可挽回。

 

黨參 黃耆 蒸冬朮 歸身 生地 麥冬 橘皮 青蒿 柴胡 炙草 薑 棗又脈起而調,神爽能納,惟入暮微發寒熱,咳嗽。

 

此營衛虛損,久病宜用溫補。

 

熟地 黃耆 黨參 蒸冬朮 歸身 枸杞 柴胡 桂枝 炙草

 

楊(23)

 

外感祛,頭痛畏風除,其熱未解,胸悶不納,形弱氣乏,病邪半入於裡。

 

柴胡 防風 升麻 黃芩 半夏 橘皮 北沙參 甘草 薑皮兩服痊愈。

 

查氏(40)

 

前投消導開鬱,胸前脹痛愈,畏風除;惟身熱,納食欲嘔。

 

此肝火上逆,胃氣不降所致。

 

半夏 橘紅 鬱金 丹皮 麥冬 白芍 茯苓 山梔 黃芩 兩服痊愈。

 

陸(17)

 

兩脈浮大,不時發熱盜汗,証屬勞倦,雖當伏天亢炎,終宜補益;稍帶暑邪,豈可輕投﹗故辨証最貴明確。

 

黨參 黃耆 歸身 蒸冬朮 生地黃 橘皮 炒穀芽 炙草四服痊愈。

 

安兒(13)

 

暮秋患發熱、畏風、噯腐,脈弦數,投以消導解肌清熱,兩服無效︰其夜半稍緩,餘無休時,全不思納。

 

改投柴、葛、石膏、黃芩、知母,兩和表裡,得汗旋退旋復,出入數劑,加至石膏兩餘,終不去病。

 

因診脈緊而甚數,且七八日不大便,解肌清裡不愈,必須下之,用大承氣湯,解下燥糞一塊,繼濁穢甚多,身熱即減。

 

至明朝起,寒戰似瘧,傍午熱尤甚。

 

予思汗下之後,其病不除,由營衛二氣不和,宜清淡之品;況且咳嗆,即以竹葉五十片,薄荷一錢五分,甘草三分,白粳米百粒,煎服兩帖。

 

熱輕寒重,脈帶虛形,色慘淡,舌苔少而不渴,小便不熱,見火無赤大之象,乃當其未寒前,一時許服。

 

半夏 黨參 廣皮 歸身 黃耆 柴胡 升麻 防風 葛根 炙草 大棗 生薑此方意在補脾胃,消痰涎,徹其衛陽,使不內陷。

 

其日寒來甚微,熱只二時許,口和思納,又下日,以黃耆當歸建中湯,加半夏、橘皮,服後不知病之去向矣。

 

沈(32)

 

發熱吐蛔,口燥而渴,舌心紅亮,脈右弱左弦,全不納食。

 

此外受風寒,內傷暑熱,不是輕証,用雙解法。

 

柴胡 葛根 知母 黃芩 白芍 花粉 楂肉 橘皮 甘草一服熱退渴止,脈和能納。

 

惟合眼汗即大泄,此胃家有虛熱,津液不得下輸,宜和營法。

 

生地 歸身 白芍 黃耆 麥冬 北沙參 棗仁 茯神 炙草 浮小麥如此雙感重症,兩服痊愈,可見藥貴對症。

 

雖臨危之疾,大氣未絕,亦可應手取效也。

 

仲景云︰一劑知二劑已。

 

信不我斯?所以感症投劑,至三帖後不見效驗,錯路無疑。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0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