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二十三 運氣類 天元紀31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2:4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二十三 運氣類 天元紀312

 

 

(《素問‧天元紀大論》全)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

 

(御,臨御也。

 

位,方位也。

 

化,生化也。

 

天有五行以臨五位,故東方生風,木也;南方生暑,火也;中央生濕,土也;西方生燥,金也;北方生寒,水也。

 

人有五臟以化五氣,故心化火,其志喜;肝化木,其志怒;脾化土,其志思;肺化金,其志憂;腎化水,其志恐,而天人相應也。

 

《陰陽應象大論》思作悲,見陰陽類一,又詳見疾病類二十六。)

 

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願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論,即前六節藏象論也。

 

終期之日,周而復始,謂期年一周而復始也。

 

三陰三陽,六氣也。

 

言氣有五運,復有六氣,五六不侔,其將何以合之?)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

 

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此數句與《陰陽應象大論》同,但此多五運二字,詳注見陰陽類一。)

 

故物生謂之化,(萬物之生,皆陰陽之氣化也。)

 

物極謂之變,(盛極必衰,衰極復盛,故物極者必變。

 

《六微旨大論》曰︰物之生從乎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

 

《五常政大論》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

 

陰陽不測謂之神,(莫之為而為者謂之不測,故曰神。

 

此以天道言也。)

 

神用無方謂之聖。

 

(神之為用,變化不測,故曰無方。

 

無方者,大而化之之稱。

 

《南華天運篇》曰︰無方之傳,應物而不窮者也。

 

故謂之聖。

 

此以人道言也。)

 

夫變化之為用也,(用,功用也。

 

天地陰陽之道,有體有用。

 

陰陽者,變化之體;變化者,陰陽之用。

 

此下乃承上文而發明神用之道也。)

 

在天為玄,(玄,深遠也。

 

天道無窮,故在天為玄。)

 

在人為道,(道,眾妙之稱。

 

惟人能用之,故在人為道。)

 

在地為化,(化,化生也。

 

物之生息出乎地,故在地為化。)

 

化生五味,(由化以生物,有物則有味,故化生五味,出乎地也。)

 

道生智,(有道則有為,有為則有智,故道生智,存乎人也。)

 

玄生神。

 

(玄遠則不測,不測則神存,故玄生神,本乎天也。)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此以下皆言神化之為用也。

 

神以氣言,故在天之無形者為風,則在地之成形者為木,風與木同氣,東方之化也。

 

餘仿此。)

 

在天為熱,在地為火;(熱與火同氣,南方之化也。)

 

在天為濕,在地為土;(濕與土同氣,中央之化也。)

 

在天為燥,在地為金;(燥與金同氣,西方之化也。)

 

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寒與水同氣,北方之化也。

 

自在天為玄至此,與《五營運大論》同,見藏象類六。)

 

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氣即上文之風熱濕燥寒,形即上文之木火土金水,此舉五行之大者言,以見萬物之生,亦莫不質具於地而氣行乎天也。)

 

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形,陰也。

 

氣,陽也。

 

形氣相感,陰陽合也,合則化生萬物矣。

 

故《寶命全形論》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正此義也。)

 

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天復之,故在上。

 

地載之,故在下。

 

若以司天在泉言,則亦為上下也。)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左為陽主升,故陽道南行。

 

右為陰主降,故陰道北行。

 

是為陰陽之道路。

 

如司天在泉之左右四問,亦其義也。)

 

水火者,陰陽之癥兆也。

 

(癥,証也。

 

兆,見也。

 

陰陽之癥,見於水火;水火之用,見於寒暑。

 

所以陰陽之往復,寒暑彰其兆,即此謂也。

 

上數句,與《陰陽應象大論》稍同,見陰陽類一。)

 

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

 

(金主秋,其氣收斂而成萬物;木主春,其氣發揚而生萬物,故為生成之終始。

 

按︰上文水火金木,乃五行之四,各有其用,獨不言土何也?蓋土德居中,凡此四者,一無土之不可,故兼四氣之用而寄王於四季,是以不可列言也。)

 

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在天之氣有多少,故陰陽有三等之分。

 

在地之形有盛衰,故五行有太少之異。

 

上下相召,即形氣相感之謂。

 

蓋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升降相因,則氣運太過不及勝復微甚之變而損益彰矣。

 

本類諸篇所言者,皆發明損益之義,當詳察也。)

 

帝曰︰願聞五運之主時也何如?(主四時之令也。)

 

鬼臾區曰︰五氣營運,各終期日,非獨主時也。

 

(各終期日,謂五運各主期年以終其日,如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之類是也,非獨主四時而已。)

 

帝曰︰請聞其所謂也。

 

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太始天元冊文,蓋太古之文,所以紀天元者也。

 

太虛,即周子所謂無極,張子所謂由太虛有天之名也。

 

廖廓,空而無際之謂。

 

肇,始也。

 

基,立也。

 

化元,造化之本原也。

 

廓,苦郭切。

 

肇音趙。)

 

萬物資始,五運終天,(資始者,萬物借化元而始生。

 

終天者,五行終天運而無已也。)

 

布氣真靈,總統坤元,(布者,布天元之氣,無所不至也。

 

氣有真氣,化幾是也。

 

物有靈明,良知是也。

 

雖萬物形氣稟乎天地,然地亦天中之物,故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又曰︰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為坤。

 

然則坤之元,不外乎乾之元也,故曰總統坤元。)

 

九星懸朗,七曜周旋,(九星者︰天蓬一,天芮二,天沖三,天輔四,天禽五,天心六,天任七,天柱八,天英九也。

 

見補遺本病論,及詳九宮星野圖,今奇門陰陽家皆用之。

 

七曜,日月五星也,舜典謂之七政。

 

七者如緯,運 行於天,有遲有速,有順有逆,故曰周旋。)

 

曰陰曰陽,曰柔曰剛,(陰陽者,天道也。

 

柔剛者,地道也。

 

易系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邵子曰︰天之大,陰陽盡之;地之大,剛柔盡之。

 

故天道資始,陰陽而已;地道資生,剛柔而已。

 

然剛即陽之道,柔即陰之道,故又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此又以陰陽剛柔,合天地而總言之也。)

 

幽顯既位,寒暑弛張,(陽主晝,陰主夜,一日之幽顯也。

 

自晦而朔,自弦而望,一月之幽顯也。

 

春夏主陽而生長,秋冬主陰而收藏,一歲之幽顯也。

 

幽顯既定其位,寒暑從而弛張矣。

 

弛張,往來也。)

 

生生化化,品物鹹章。

 

(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又曰︰天地 ,萬物化醇。

 

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無窮,而品物鹹章矣。

 

章,昭著也。)

 

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言傳習之久,凡十世於茲者,此道之謂也。

 

已上諸義,當與陰陽類諸章參看。)

 

帝曰︰善。

 

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

 

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此以下皆明形氣之盛衰也。

 

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也。

 

形有盛衰,如木有太少角,火有太少徵,土有太少宮,金有太少商,水有太少羽,此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此氣運迭為消長也。

 

始,先也。

 

隨,後也。

 

以六十年之常而言,如甲往則乙來,甲為太宮,乙為少商,此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也。

 

乙往則丙來,乙為少商,丙為太羽,此不足而往,有餘從之也。

 

歲候皆然。

 

以盈虛之勝負言,如火炎者水必涸,水盛者火必滅,陰衰者陽湊之,陽衰者陰湊之,皆先往後隨之義也。

 

蓋氣運之消長,有盛必有衰,有勝必有復,往來相因,強弱相加,而變由作矣。)

 

知迎知隨,氣可與期。

 

(迎者,迎其至也。

 

隨者,隨其去也。

 

如時令有盛衰,則候至有遲速,至與不至,必先知之,是知迎也。

 

氣運有勝復,勝微者復微,勝甚者復甚,其微其甚,必先知之,是知隨也。

 

知迎知隨,則歲氣可期,而天和可自保矣。)

 

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符,合也。

 

承,下奉上也。

 

直,會也。

 

應天為天符,如丁巳丁亥,木氣合也;戊寅戊申戊子戊午,火氣合也;己丑己未,土氣合也;乙卯乙酉,金氣合也;丙辰丙戌,水氣合也。

 

此十二年者,中運與司天同氣,故曰天符。

 

承歲為歲直,如丁卯之歲,木承木也;戊午之歲,火承火也;乙酉之歲,金承金也;丙子之歲,水承水也;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之歲,土承土也。

 

此以年支與歲,同氣相承,故曰歲直,即歲會也。

 

然不分陽年陰年,但取四正之年為四直承歲,如子午卯酉是也。

 

惟土無定位,寄王於四季之末,各一十八日有奇,則通論承歲,如辰戌丑未是也,共計八年。

 

三合為治,言天氣運氣年辰也,凡天符歲會之類,皆不外此三者。

 

若上中下三氣俱合,乃為太一天符,如乙酉歲金氣三合,戊午歲火氣三合,己丑己未歲土氣三合者是也,共四年。

 

上詳注,見《圖翼》二卷天符歲會圖說。)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此以下皆明上下相召也。)

 

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寒暑燥濕風火,六氣化於天者也,故為天之陰陽。

 

三陰三陽上奉之,謂厥陰奉風氣,少陰奉火氣,太陰奉濕氣,此三陰也。

 

少陽奉暑氣,陽明奉燥氣,太陽奉寒氣,此三陽也。)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木火土金水火,五行成於地者也,故為地之陰陽。

 

生長化收藏下應之,謂木應生,火應長,土應化,金應收,水應藏也。

 

按︰上文神在天為風等十句,其在天者止言風熱濕燥寒,在地者止言木火土金水;而此二節乃言寒暑燥濕風火,木火土金水火。

 

蓋以在天之熱,分為暑火而為六,在地之火,分為君相而為六,此因五行以化六氣,而所以有三陰三陽之分也。

 

二火義如下文。)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天為陽,陽主升,升則向生,故天以陽生陰長,陽中有陰也。

 

地為陰,陰主降,降則向死,故地以陽殺陰藏,陰中有陽也。

 

以藏氣紀之,其癥可見。

 

如上半年為陽,陽升於上,天氣治之,故春生夏長;下半年為陰,陰降於下,地氣治之,故秋收冬藏也。

 

此節詳義,又見陰陽類一。)

 

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

 

此陰陽互藏之道,如坎中有奇、離中有偶、水之內明、水之內暗皆是也。

 

惟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

 

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

 

此即上下相召之本。

 

地亦有陰陽下,原有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共十六字,衍文也,今去之。)

 

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

 

(應天之氣,五行之應天干也。

 

動而不息,以天加地而六甲周旋也。

 

五歲而右遷,天干之應也,即下文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之類是也。

 

蓋甲乙丙丁戊,竟五運之一周,己庚辛壬癸,又五運之一周,甲右遷而己來,己在遷而甲來,故五歲而右遷也。

 

應地之氣,六氣之應地支也。

 

靜而守位,以地承天而地支不動也。

 

六期而環會,地支之周也,即下文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之類是也。

 

蓋子丑寅卯辰巳,終六氣之一備,午未申酉戌亥,又六氣之一備,終而復始,故六期而環會。)

 

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動以應天,靜以應地,故曰動靜,曰上下,無非言天地之合氣,皆所以結上文相召之義。)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鬼臾區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製。

 

(天數五而五陰五陽,故為十干。

 

地數六而六陰六陽,故為十二支。

 

然天干之五,必得地支之六以為節;地支之六,必得天干之五以為製。

 

而後六甲成,歲氣備。

 

又如子午之上為君火,丑未之上為濕土,寅申之上為相火,卯酉之上為燥金,辰戌之上為寒水,巳亥之上為風木,是六氣之在天,而以地支之六為節也。

 

甲己為土運,乙庚為金運,丙辛為水運,丁壬為木運,戊癸為火運,是五行之在地,而以天干之五為製也。

 

此以地支而應天之六氣,以天干而合地之五行,正其上下相召,以合五六之數也。)

 

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

 

(天之六氣,各治一歲,故六期為一備。

 

地之五行,亦各治一歲,故五歲為一周。

 

一曰︰當以周天氣者六為句,終地紀者五為句,亦通。

 

謂一歲六氣,各主一步,步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是周天氣者六也,故期為一備。

 

一歲五行,各主一運,運七十二日,五七三百五十,二五一十,亦三百六十日,是終地紀者五也,故歲為一周。

 

此以一歲之五六為言,以合下文一紀一周之數,尤見親切。)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此明天之六氣惟火有二之義也。

 

君者上也,相者下也。

 

陽在上者,即君火也。

 

陽在下者,即相火也。

 

上者應離,陽在外也,故君火以明。

 

下者應坎,陽在內也,故相火以位。

 

火一也,而上下幽顯,其象不同,此其所以有辨也。

 

愚按︰王氏注此曰︰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於君位不立歲氣。

 

又曰︰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名。

 

守位稟命,故曰相火以位。

 

詳此說,是將明字改為名字,則殊為不然。

 

此蓋因至真要大論言少陰不司氣化,故引其意而雲君火不立歲氣。

 

殊不知彼言不司氣化者,言君火不主五運之化,非言六氣也。

 

如子午之歲,上見少陰,則六氣分主天地,各有所司,何謂不立歲氣?且君為大主,又豈寄空名於上者乎?以致後學宗之,皆謂君火以名,竟將明字滅去,大失先聖至要之旨。

 

夫天人之用,神明而已,惟神則明,惟明乃神。

 

天得之而明照萬方,人得之而明見萬裡,皆此明字之用,誠天地萬物不可須臾離者。

 

故《氣交變大論》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

 

《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此皆君火以明之義也。

 

又如周易說卦傳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由此言之,則天時人事,無不賴此明字為之主宰,而後人泯去之,其失為何如哉?不得不正。

 

又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雖注義如前;然以凡火觀之,則其氣質上下,亦自有君相明位之辨。

 

蓋明者光也,火之氣也。

 

位者形也,火之質也。

 

如一寸之燈,光被滿室,此氣之為然也。

 

盈爐之炭,有熱無焰,此質之為然也。

 

夫焰之與炭皆火也,然焰明而質暗,焰虛而質實,焰動而質靜,焰上而質下,以此証之,則其氣之與質,固自有上下之分,亦豈非君相之辨乎?是以君火居上,為日之明,以昭天道,故於人也屬心,而神明出焉。

 

相火居下,為原泉之溫,以生養萬物,故於人也屬腎,而元陽蓄焉。

 

所以六氣之序,君火在前,相火在後,前者肇物之生,後者成物之實。

 

而三百六十日中,前後二火所主者,止四五六七月,共一百二十日,以成一歲化育之功,此君相二火之為用也。

 

或曰︰六氣中五行各一,惟火言二何也?曰︰天地之道,陰陽而已,陽主生,陰主殺,使陽氣不充,則生意終於不廣,故陽道實,陰道虛,陽氣剛,陰氣柔,此天地陰陽當然之道。

 

且六氣之分,屬陰者三,濕燥寒是也;屬陽者二,風熱而已。

 

使火無君相之化,則陰勝於陽而殺甚於生矣,此二火之所以必不可無也。

 

若因惟火有二,便謂陽常有餘而專意抑之,則伐天之和,伐生之本,莫此為甚。

 

此等大義,學人最宜詳察。

 

《至真要大論》云︰少陰不司氣化。

 

義詳本類二十四。

 

《生氣通天論》云︰天運當以日光明。

 

義詳疾病類五。

 

俱當參閱。)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天以六期為備,地以五歲為周,周餘一氣,終而復會。

 

如五個六,三十歲也;六個五,亦三十歲也。

 

故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也。

 

然此以大數言之耳,若詳求之,則三十年之數,正與一歲之度相合。

 

蓋一歲之數,凡三百六十日,六分分之為六氣,各得六十日也;五分分之為五運,各得七十二日也;七十二分分之為七十二候,各得五日也。

 

三十年之數,凡三百六十月,六分分之,各得六十月;五分分之,各得七十二月;七百二十分分之,各得十五日,是為一氣,又曰一節。

 

此五六之大會,而元會運世之數皆自此起,故謂之一紀,又謂之一世。)

 

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

 

(以三十年而倍之,則得此數,是為六十年花甲一周也。

 

其間運五氣六,上下相臨之數,盡具於此。

 

故凡太過不及、逆順勝復之氣,皆於此而可見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終天氣,下畢地紀,可謂悉矣。

 

余願聞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之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此以下皆明五六之義也。

 

觀帝言上以治民,則聖帝重民之意,為可知矣。)

 

鬼臾區曰︰至數之機,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

 

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天殃。

 

(至數之機,即五六相合之類也。

 

迫迮以微,謂天地之氣數,其精微切近,無物不然也。

 

其來可見,其往可追,謂因氣可以察至,因至可以求數也。

 

然至數之微,為安危所系,故敬之者昌,慢之者亡。

 

敬者,如攝生類諸章所載,凡合約於道者皆是也。

 

設或無道行私,而逆天妄為,天殃必及之矣,可不慎哉﹗迮音窄,近也。)

 

謹奉天道,請言真要。

 

(至真之要道也。)

 

帝曰︰善言始者,必會於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必精明於道者,庶能言始以會終,言近以知遠。)

 

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

 

願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簡而不匱,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綱紀,至數之要,願盡聞之。

 

(至數之義,本經所見不一,詳會通奇恆類。

 

簡,要也。

 

匱,乏也。)

 

鬼臾區曰︰昭乎哉問﹗明乎哉道﹗如鼓之應桴,響之應聲也。

 

(桴,鼓椎也。

 

發者為聲,應者為響。

 

桴音孚。)

 

臣聞之,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此即五行之應天干也,是為五運。

 

詳義見下章及圖翼五運圖解。)

 

帝曰︰其於三陰三陽,合之奈何?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

 

(此即三陰三陽之應地支也,是為六氣。

 

上者言司天,如子午之歲,上見少陰司天是也。

 

十二年皆然。)

 

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

 

(標,首也。

 

終,盡也。

 

六十年陰陽之序,始於子午,故少陰謂標。

 

盡於巳亥,故厥陰謂終。)

 

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

 

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三陰三陽者,由六氣之化為之主,而風化厥陰,熱化少陰,濕化太陰,火化少陽,燥化陽明,寒化太陽,故六氣謂本,三陰三陽謂標也。

 

然此六者,皆天元一氣之所化,一分為六,故曰六元。

 

本篇曰天元紀者,義本諸此。)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論﹗請著之玉版,藏之金匱,署曰天元紀。

 

(著之玉版,垂永久也。

 

藏之金匱,示珍重也。

 

署,表識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3:21 , Processed in 0.1562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