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二十 針刺類 六腑之病取之於合26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2:0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二十 針刺類 六腑之病取之於合269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黃帝曰︰余聞五臟六腑之氣,滎輸所入為合,令何道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

 

(五臟六腑皆有五 ,五 之所入為合,即各經之合穴也。

 

然手之三陽,復有連屬上下、氣脈相通者,亦謂之合,故此以入安連過為問。)

 

岐伯答曰︰此陽脈之別入於內,屬於腑者也。

 

(此下言六陽之經,內屬於腑,因以明手之三陽,下合在足也。)

 

黃帝曰︰滎輸與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

 

(滎 氣脈浮淺,故可治外經之病。

 

合則氣脈深入,故可治內腑之病。)

 

黃帝曰︰治內腑奈何?

 

岐伯曰︰取之於合。

 

黃帝曰︰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胃合於三裡,(胃,足陽明也。

 

三裡,本經所入為合也。)

 

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大腸,手陽明也。

 

本經之合在曲池,其下 則合於足陽明之巨虛上廉。)

 

小腸合入於巨 虛下廉,(小腸,手太陽也。

 

本經之合在小海,其下 則合於足陽明之巨虛下廉。)

 

三焦合入於委陽,(三焦,手少陽也。

 

本經之合在天井,其下 則合於足太陽之委陽穴。

 

按︰大腸小腸三焦,皆手三陽之經。

 

然大小腸為下焦之腑,連屬於胃,其經雖在上,而氣脈不離於下,故合於足陽明之巨虛上下廉。

 

三焦為孤獨之腑,其於三部九候無所不統,故經之在上者屬手, 之在下者居足。

 

所以十二經中,惟此手之三陽,乃有下 。

 

故《本輸篇》曰︰大腸小腸,皆屬於胃。

 

三焦下 ,在於足小趾之前,少陽之後,出於 中外廉,名曰委陽。

 

即此謂也。

 

詳經絡類十六。)

 

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膀胱,足太陽也。

 

委中,即本經之合。)

 

膽合入於陽陵泉。

 

(膽,足少陽也。

 

陽陵泉,即本經之合。)

 

黃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取之三裡者,低跗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索之;(委陽在承扶下六寸。

 

屈伸索之者,屈其股以察承扶 之陰紋,伸其足以度委陽之分寸也。)

 

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豎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正豎膝予之齊,謂正身蹲坐,使兩膝齊也。

 

委陽之陽,當作委中之陽,蓋委中之外廉,即陽陵泉之次也。

 

豎,上主切,又去聲。)

 

取諸外經者,揄申而從之。

 

(揄,引也。

 

申,明也。

 

取外經者在滎輸,然亦必引正詳明,方可從而治也。

 

揄音余。)

 

黃帝曰︰願聞六腑之病。

 

岐伯答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跗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足陽明之脈行於面,故為面熱。

 

手陽明之脈行於手魚之表,故為魚絡血。

 

足面為跗,兩跗之上脈,即沖陽也。

 

豎者堅而實,陷者弱 而虛,皆足陽明胃脈之病。

 

觀下文雲大腸病者與胃同候,則此胃脈也,蓋兼手陽明而言。)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曰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曰當作月。

 

大腸屬胃,故與胃同候。

 

巨虛上廉,大腸合也,故當取之。)

 

胃病者,腹 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之三裡也。

 

(三裡乃陽明之合,故胃病者當取之。

 

音嗔。)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 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小腸氣化於小腹,後附腰脊,下引睪丸,故為諸痛及不得大小便而時窘之後,蓋即疝之屬也。

 

耳前、肩上、小指次指之間,皆手太陽之經,故其病如此。

 

其候則脈有陷者。

 

巨虛下廉,小腸合也,故當取之。

 

睪音高,陰丸也。)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三焦受病,則決瀆之官失其職,水道不利,故為腹堅滿,為小便窘急,為溢則水留而脹也。

 

委陽為三焦下 ,故當取而治之。)

 

膀胱病者,小便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脛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

 

(此皆膀胱之腑病。

 

取委中央者,足太陽經之合也。)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嗌中 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澹澹,失意貌。

 

然,有聲也。

 

本末者,在腑為本,在經為末也。

 

其脈之陷下者為不足,故宜灸。

 

其寒熱者為有邪,故宜取之陽陵泉,即足少陽經之合也。

 

嗌音益。

 

音介。)

 

黃帝曰︰刺之有道乎?

 

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染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

 

(經氣所至,是謂氣穴。

 

肉有節界,是謂肉節。

 

染,著也。

 

巷,道也。

 

中其氣穴則針著脈道而經絡通,失其氣穴則徒傷肉節而反為痛害矣。

 

染,一本作游。)

 

補瀉反則病益篤。

 

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補瀉反用,病必益甚。

 

不中邪而中筋,邪必乘虛反與真氣相亂,還著於內,皆以不審逆順,用針者之罪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3:30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