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3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二十 針刺類 刺分四時逆則為害26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2:0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二十 針刺類 刺分四時逆則為害264

 

 

(《素問‧診要經終論》《四時刺逆從論》)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 (《素問‧診要經終篇》)

 

岐伯對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

 

(方,謂氣方升也,歲方首也,人事方與也。

 

發,萬物發生也。

 

肝屬木,氣應春,故人氣在肝。)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

 

(正方,謂時氣正升,歲事正新也。

 

定發,專於發生也。

 

此時天地之氣,自下而升,土居升降之中而脾應之,故人氣在脾。)

 

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

 

(盛夏陽升之極,故人氣應之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

 

(氣升則物生,氣降 則物死。

 

此時天氣漸降,清秋當令,陰氣始殺,萬物人氣自頭而降,肺金應之,故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

 

(自秋入冬,陰氣始凝,心氣始閉,陽氣在中,故人氣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復言其重,寒凝之甚也。

 

斯時陽氣深伏於下,故人氣在腎。)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甚者傳氣,間者環也。

 

(按︰《四時刺逆從論》曰︰春氣在經脈。

 

此散俞者,即諸經之散穴也,義如下文。

 

分理,肌肉分理也。

 

春宜疏達,故欲血出而止。

 

傳,布散也。

 

環,周也。

 

病甚者針宜久留,故必待其傳氣。

 

病稍間者,但候其氣行一周於身,約二刻許,可止針也。)

 

夏刺絡俞,見血而止,盡氣閉環,痛病必下。

 

(絡俞,謂諸經浮絡之穴,以夏氣在孫絡也。

 

夏宜宣泄,故必見血而止。

 

盡氣,盡去其邪血邪氣也。

 

閉環,謂去針閉穴,須氣行一周之頃也。

 

凡有痛病,必退下矣。)

 

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神變而止。

 

(循理,循分肉之理也。

 

上言手經,下言足經,刺皆同法。

 

秋氣在皮膚,邪猶未深,故但察其神氣變易,異於未刺之前,可止針矣。)

 

冬刺俞竅於分理,甚者直下,間在散下。

 

(孔穴之深者曰竅。

 

冬氣在骨髓中,故當深取俞竅於分理間也。

 

甚者直下,察邪所在而直取其深處也。

 

間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針而稍宜緩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上文十二月言氣之升降,此四季言氣之深淺,故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春刺夏分,脈亂氣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氣;(此下言四時之誤刺也。

 

春刺孫絡,是春刺夏分也。

 

夏應心,心主脈,故脈亂氣微。

 

腎水受氣於夏,腎主骨,故入淫於骨髓。

 

心火微則胃土失其所養,故不嗜食。

 

不嗜食,故少氣也。)

 

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哭;(春刺皮膚,是刺秋分也。

 

肝木受氣於秋,肝主筋,故筋攣也。

 

逆氣者,肝氣上逆也。

 

環,周也。

 

秋應肺,故氣周及肺,為咳嗽也。

 

肝主驚,故時驚。

 

肺主悲憂,故又且哭。)

 

春刺冬分,邪氣著藏,令人脹病不愈,又且欲言語。

 

(春刺骨髓,是春刺冬分也。

 

冬應腎,腎傷則邪氣內侵而著藏,故令人脹。

 

火受氣於冬,心屬火而主言,故且欲言語也。)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惰;(夏刺經俞,是夏刺春分也。

 

肝應春,其主筋,傷其肝氣,故令人筋力解惰。)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無言,惕惕如人將捕之;(夏刺秋分,傷其肺也,肺氣不足,故令人欲無言。

 

惕惕如人將捕之者,恐也,恐為腎之志,肺金受傷,病及其子,故亦虛而恐也。)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

 

(夏傷其腎,則精虛不能化氣,故令人少氣。

 

水虧則木失所養而肝氣強急,故時欲怒也。)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秋刺春分,傷肝氣也。

 

心失其母則神有不足,故令人惕然,且善忘也。)

 

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臥,又且善寐;(秋刺夏分,則心氣少而脾氣孤。

 

脾虛則倦而嗜臥,心虛則神不安而善夢。)

 

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時寒。

 

(秋刺冬分,誤傷腎陰,則精氣耗散,故令人洒 洒寒栗也。)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臥不能眠,眠而有見;(肝藏魂,肝氣受傷則神魂散亂,故令人欲臥不能眠,或眠而有見,謂怪異等物也。)

 

冬刺夏分,病不愈,氣上,發為諸痺;(心應夏,其主血脈,脈傷則邪氣乘虛客之,故發為諸痺。)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刺傷肺金,必虧腎水,故令人善渴。)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

 

(此下言刺害也。

 

五臟傷則五神去,神去則死矣,故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

 

中心者環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腎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

 

(環,周一日也。

 

此節止言四臟,獨不及肝,必脫簡耳。

 

按︰刺禁論所言五臟死期,尤為詳悉,但與本節稍有不同,見本類後六十四。)

 

中膈者皆為傷中,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

 

(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

 

心肺居於膈上,肝腎居於膈下,脾居在下,近於膈間。

 

膈者,所以隔清濁、分上下而限五臟也。

 

五臟之氣,分主四季,若傷其膈,則臟氣陰陽相亂,是為傷中,故不出一年死。)

 

刺避五臟者,知逆從也。

 

所謂從者,膈 與脾腎之處,不知者反之。

 

(膈連胸脅四周,脾居於中,腎著於脊,知而避之者為從,不知者為逆,是謂反也。)

 

刺胸腹者,必以布HT 著之,乃從單布上刺,(此下言刺法也。

 

胸腹虛淺近臟,故必以布HT 著之而後刺,所以護 心腹,慎風寒也。

 

HT 音皎,布也。

 

著音灼,被服也。)

 

刺之不愈復刺。

 

(以平為期也。)

 

刺針必肅,(敬謹毋忽也。)

 

刺腫 搖針,(搖大其竅,瀉之速也。)

 

經刺勿搖,(恐泄其氣也。)

 

此刺之道也。

 

是故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素問‧四時刺逆從論》)。)

 

帝曰︰余願聞其故。

 

岐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脈。

 

(春時天地氣動,水泉流行,故人氣亦在經脈。)

 

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

 

(夏時氣盛,故溢入孫絡而充皮膚,所以人氣在孫絡。)

 

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

 

(六月建未,是為長夏土勝之時,經絡皆盛,所以人氣在肌肉中。)

 

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

 

(秋氣始收,腠理始閉,所以人氣在皮膚。)

 

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於五臟。

 

(冬氣伏藏,內通五臟,所以人氣在骨髓中。)

 

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然必從其經氣,辟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

 

(時氣遷變,病必隨之。

 

察病氣,從經氣,以辟除其邪,邪去氣調,故不致生亂矣。)

 

帝曰︰逆四時而生亂氣奈何?(此下言刺逆四時也。)

 

岐伯曰︰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此春刺夏分也。

 

夏氣未至,先奪於外,故令血氣外溢而少氣血。)

 

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此春刺長夏也。

 

春時木王,土氣本虛,復刺肌肉,重傷脾元,血氣環周皆逆,不相營運,故為喘滿上氣。

 

按︰本篇與前診要經終論者義同文異,但彼分四時,此分五時,故有刺肌肉之謂。

 

然本篇春夏冬三時,皆關刺秋分皮膚等義。

 

意者以長夏近秋,故取肌肉,即所以刺秋 分也。

 

後仿此。)

 

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

 

(此春刺冬分也。

 

春氣發越,而復深取筋骨以傷其陰,故血氣內著,令人腹脹。)

 

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 ;(誤刺經脈,所以血氣內竭。

 

解 者,形跡困倦,莫可名之之謂。

 

音跡。)

 

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長夏未至而先奪其氣,所以血氣卻弱,故令人善恐。)

 

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夏刺冬分,則陰虛於內,陽勝於外,故令人血氣逆而善怒。)

 

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心主脈,誤刺經脈則心氣虛,故令人善忘。)

 

秋刺絡脈,氣不衛外,令人臥不欲動;(秋時收斂,氣已去絡而復刺之,則氣虛不能衛外。

 

氣屬陽,陽虛故臥不欲動。)

 

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栗。

 

(秋氣未至筋骨而深刺之,則血氣內散而中氣虛,所以寒栗。)

 

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諸脈者皆屬於目,冬刺經脈,預奪之也,故令人血氣脫而目不明。)

 

冬刺絡脈,內氣外泄,留為大痺;(當陽氣伏藏之時,而刺其陽分,則陽氣外泄。

 

陽虛陰勝,故留為大痺。)

 

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 人善忘。

 

(冬時刺其夏之氣,故陽氣竭絕。

 

陽氣者精則養神,陽虛則神衰,所以善忘。)

 

凡此四時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

 

(刺失四時,是為大逆,此時氣之不可不從也。

 

若反而為之,必生亂氣,故相淫為病。)

 

凡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生,以從為逆,正氣內亂,與精相搏,必審九候,正氣不亂,精氣不轉。

 

(薄,邪正相迫也。

 

九候各有其部,必審明病之所在,從而刺之,庶正氣不亂,精氣不致轉變矣。)

 

帝曰︰善。

 

刺五臟,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中腎六日死,其動 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此節義與刺禁論同,但多一欠字,詳見本類後六十四。)

 

刺傷人五臟必死,其動則依 其臟之所變候,知其死也。

 

(動,變動也。

 

見其變動之候,則識其傷在某臟,故可知其死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3:40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