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十九 針刺類 候氣26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2:0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十九 針刺類 候氣261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小針解篇》《四時氣篇》《終始篇》)

 

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靈樞‧九針十二原篇》);無問其數者,必以氣至為度也。

 

即如待貴人,不知日暮之謂。)

 

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

 

(氣至勿復針,恐其真氣脫也。

 

候氣詳義,有按在前十四。)

 

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

 

(皮肉筋骨,病各有處,用針各有所宜也。)

 

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刺以氣為要,以效為信,得其要則效,故如風之吹雲。

 

邪氣去則正氣見,故明手若見蒼天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正。

 

(詳義具見下文。)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氣至而去之。

 

(右主推之,所以入針也;左持而御之,所以護持也。

 

邪氣去而穀氣至,然後可以出針。)

 

《小針解》曰︰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者,言上工知相五色,於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

 

(察形色於外,可以知其散復。

 

察脈於內,可以知其動靜。)

 

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針而出入也。

 

氣至而去之者,言補瀉氣調而去之也。

 

(補不足,瀉有餘,必得其平,是氣調也,方可去針。)

 

調氣在於終始。

 

一者持心也。

 

(終始,本經篇名,見下文。

 

一者持心也,釋前文一其形。

 

聽其動靜、知其邪正者,皆主持於心也。)

 

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者,絡脈之滲灌諸節者也。

 

(此一句,詳經絡類十四。)

 

所以察其目者,五臟使五色循明,循明則聲章,聲章者,則言聲與平生異也。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故能使五色循明。

 

蓋色明於外者,由氣盛於內,故其聲音亦必章大,與平生異矣。)

 

《四時氣篇》曰︰睹其色、察其目、以知其散復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神完則氣復,神失則氣散,故察其目色,即可知病之存亡也。)

 

一其形、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脈軟者病將下,(脈堅而且盛且滑者,邪氣之熾也,故病日進。

 

脈軟而和者,元氣之來也,故病將下。

 

下,退也。)

 

諸經實者病三日已。

 

(凡邪氣未解者,最忌脈弱無力,如《平人氣象論》曰︰病在中脈虛。

 

《玉機真藏論》曰︰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邪客篇》曰︰虛而細者久以持。

 

皆不實之謂也。

 

若病在諸經而脈實有力者,邪將外達也,故可三日而已矣。)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氣口在手,太陰肺脈也,氣口獨為五臟主,故以候陰。

 

人迎在頭,陽明胃脈也,胃為六腑之大源,故以候陽。

 

人迎氣口詳議,見藏象類十一。)

 

凡刺之道,氣調而止(《靈樞‧終始篇》)。)

 

補陰瀉陽,音氣益彰,耳目聰明,反此者血氣不行。

 

(此陰陽以表裡言。

 

凡正氣在中,所當補 也,故曰補陰。

 

邪自外入,所當瀉也,故曰瀉陽。

 

陽邪去而真陰復,故音氣益彰、耳目聰明也。)

 

所謂氣至而有效者,瀉則益虛,虛者脈大如其故而不堅也,堅如其故者,適雖言故,病未去也。

 

(凡氣至之效,瀉者欲其虛也,既瀉之後,雖其脈大如舊,但得和軟不堅,即其效也。

 

若脈堅如舊者,雖欲文 其故,而病實未除也。)

 

補則益實,實者脈大如其故而益 堅也,夫如其故而不堅者,適雖言快,病未去也。

 

(補者欲其實,實則脈必堅,既補之後,而脈之大小不堅如舊者,不可言快,病未除也。

 

二節雲大者,乃概指脈體進退而言也,非洪大之謂。)

 

故補則實,瀉則虛,痛雖不隨針,病必衰去。

 

(補 則實者,其脈必堅。

 

瀉則虛者,其脈必不堅。

 

若或有痛,雖未隨針即愈,亦必以漸而去矣。)

 

必先通十二經脈之所生病,而後可得傳於終始矣。

 

(十二經脈各有左右上下,其受病之處亦有先後,必治其病所從生,而後可得終始之義。

 

終始,本篇名,即本末之謂。)

 

故陰陽不相移,虛實不相傾,取之其經。

 

(移,移易也。

 

傾,相傷也。

 

或陰或陽,無所改易,不相移也。

 

虛者自虛,實者自實,不相傾也。

 

此則無所從生而各病其病,但求其經而取之。)

 

凡刺之屬,三刺至穀氣,邪辟妄 合,陰陽易居,逆順相反,沉浮異處,四時不得,稽留淫 ,須針而去。

 

(三刺義如下文。

 

邪辟妄合等六句,詳言病變也。

 

凡此者皆須用針,治以三刺之法,則諸病可去也。)

 

故一刺則陽邪出,(初刺之,在於淺近,故可出陽分之邪。)

 

再刺則陰邪出,(再刺之,在於深遠,故可出陰分之邪。)

 

三刺則穀氣至,穀氣至而止。

 

所謂穀氣至者,已補而實,已瀉而虛,故以知穀氣至也。

 

(三刺之,在候穀氣。

 

穀氣者,元氣也。

 

止,出針也。

 

蓋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必邪氣去而後穀氣至。

 

故已補而實則虛者堅,已瀉而虛則堅者軟,是以知穀氣之至也。)

 

邪氣獨去者,陰與陽未能調,而病知愈也。

 

故曰補則實,瀉則虛,痛雖不隨針,病必衰去矣。

 

(穀氣至者,知邪氣之去也。

 

雖陰陽經氣未見即調,而病則已愈,故上文曰補則實,瀉則虛,病必衰去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2:15 , Processed in 0.54687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