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排毒讓妳容光煥發】
排毒這個概念現在被搞得很玄,但中醫更看重內因,因此排毒的同時更要知道如何補養。
譬如說,市面上的排毒產品主要是透過讓人腹瀉來排毒,但實際上只有透過補養氣血,讓便便通暢才是排毒的王道;
又譬如大量飲水,就沒有增強腎臟功能的排毒效果來得好。
排毒首重減少毒素的攝取
排毒這個概念現在被搞得很玄,個人感覺效果被誇大了。
中醫沒有排毒這個說法,只有解毒。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排毒,大約70%的毒素是透過尿液排出的,20%是便便的任務,而剩下的10%則分別由汗液、指甲和頭髮排出。
自從我幾年前看到這個數字,對美甲和指甲油就再也提不起興致。
看來,只要正常大小便,就已經完成九成的排毒工作了。
很多書上都建議大家每天8杯水,我覺得還是別這麼瘋狂比較好,那樣只會造成體寒和腎臟的過勞,因此只要正常飲水就可以了。
排毒的首要還是在於盡可能減少毒素的攝取,這個才是關鍵。
譬如說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等,管住自己的嘴巴是做好排毒最重要的一步。
真的沒有某些書說的那麼誇張——好多東西都有毒——並不是那樣的,好的就是好的。
譬如牛奶,雖然營養價值比不上優酪乳,不過常年堅持喝牛奶,對肝腎、對皮膚都非常有好處。
如果父母個子都不高,則更應該讓孩子常期喝牛奶,小孩將來就有機會長成大個子。
補養氣血才是排毒之道
皮膚粗糙、失眠、發胖、頭痛、色斑、口臭、便秘、小腹鼓脹、暗瘡、情緒不好等等都會讓人產生毒素過多的錯覺,以為排毒排徹底了就會怎樣怎樣,實際上並非如此。
中醫更看重內因,人體的正氣,或者說元氣,對於體質的影響最大。
排毒的同時更要知道如何補,這應該是排毒之道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吧。
譬如說,市面上的排毒產品主要是透過讓人腹瀉來排毒,但實際上只有透過補養氣血,讓便便通暢才是排毒的王道;
又譬如大量飲水,就沒有增強腎臟功能的排毒效果來得好。
食物是最好的排毒大師
補養的方法我們一直在講,而排毒的方法我們也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所認為的毒素,通常是指情緒、肝氣、濕毒、火氣、熱毒、藥物等等。
排毒絕非簡單的排便,應從人體的平衡觀點出發,根據各個臟腑亢進或者虛弱,透過補瀉來養臟腑,從而達到排毒的目的。
外界的毒素進不來,體內的毒素排出去,從調節身心兩個方面培養健康潔淨的身體內部環境,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排毒理念。
食物是最好、最有力的排毒大師,特別是像馬鈴薯、地瓜、南瓜這些天然高纖食品,都可以加速排毒,讓身體出汗能夠幫助排出7%左右的毒素。
我之前聽說泡腳最好能夠出汗,現在我終於明白原因了,就是要在加速血液循環的同時,促進排毒。
有人分享她泡腳時在腳盆裡放了按摩腳底的東西,這個主意很不錯,使勁踩就行。
泡腳時加入艾草、川芎、當歸、薄荷,也可以加強排毒效果。
按摩小腹,每天早晚順時針按摩50次以上,如果感覺自己按摩的力道不夠大,可以用瓶子壓住小腹轉,這樣力道會大一些;
按摩背部膀胱經那兩塊,按摩手法前面也講過了,這都是最直接的排毒方法。
喝水的量需要控制,喝的是什麼茶也一定要用心。
花茶中,蒲公英有利尿、強化腎臟的效果;
檸檬草可以加強肝臟的代謝解毒功效;
小茴香草能促進消化系統運作;
能作為解毒劑的甘草就更不用說了。
刮痧能完成徹底的排毒
除了利用正確的飲食排毒,妳也能用接下來的方法完成徹底的排毒。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透過中醫的一些方法,譬如刮痧就可以促進排毒。
所謂「痧」,就是身體裡的氣血由於淤積和堵塞,不通暢從而導致毒素在經脈裡堆積,時間久了就會生病。
而刮痧就是將血管裡的淤血清除到血管外,經過血液的重新吸收循環順著尿液排出。
先將背部皮膚塗抹按摩霜,橄欖油也行,用手掌將背部皮膚搓熱,然後用刮痧板順著一個方向刮,皮膚就會出現紫痧。
拔罐也行,不過似乎都需要找人幫忙才行。
在後背拔罐,將氣血引入到膀胱經,從而起到利尿排毒的功效,不過對於氣血虛弱的人來說,這個就太激烈了。
按摩也是排毒的好方法
不喜歡刮痧和拔罐的人,按摩也可以,缺點就是麻煩點和浪費時間。
可以拿飯匙當工具,譬如家裡盛飯用的竹飯匙,但得先將它磨光滑,以免損傷皮膚。
搪瓷勺子、梳子也都可以用來按摩,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通暢,使體內有毒廢物容易排除。
從腳底板開始按,整個腳背、腳面、腳踝、腳趾全部都要按到;
然後按小腿的外側、內側和後側,大腿膽經則單獨按,這樣下半身就完成了。
上半身從腋下開始按,然後按脖子,方向是由下而上;
再來是順時針按肚子;最後肚臍周圍按摩一下。
是不是比較麻煩?
不過能夠這樣認真按一回,妳能立刻看到皮膚變光滑透亮。
肝、肺、臟、淋巴都能得到保養,全身機制都能得到活絡。
氣血虛弱的人只能按摩,刮痧會讓臉色更差。
只要能這樣按摩一遍,就根本不用擔心毒素。
我之後還會談到局部的毒素累積,特別是臉部,被中醫稱做「諸陽之會」的這個人體十四正經互相交接的重點部位。
引用: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57&f_SUB_ID=3442&f_ART_ID=217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