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自由與愛的自由】
作者:吳曉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性是婚姻的基礎,繁衍子嗣是婚姻的主要動機和目的。
18世紀晚期,歐洲突然興起了一個詞“Romance”,它起源於法國,意為傳奇。
“Romance”的出現,帶來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解放運動的產物,它以瑰麗、誇張的形式出現,展現了一種富有激情的藝術畫卷。
浪漫主義的到來,讓愛情有了棲身之所,婚姻的基礎也從性演變成了性與愛。
性開始從厚重的包袱中掙紮出來,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到來更加開放。
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性規範不再只針對女性。到了20世紀中葉,性革命轟然降臨,性文化也成了主流文化。
在性革命的推動下,傳統性壓制得到緩解,個人有了追求性的權力。
這個時候,性話題再次被打破沈寂在社會炸開,人們不需避諱,對性問題暢所欲言。
不過,性革命推崇的性自由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它讓婚姻關係出現了裂痕,婚外性頻繁地發生嚴重影響了夫妻關係及婚姻質量。
一時間,出軌,則成了婚姻的最大殺手。
社會發展帶來必然的兩種影響,正面和負面。
性革命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它帶來了正面的個性解放,也為家庭體制帶來了負面影響。
性革命教會人們釋放,卻沒有教會人們如何收斂。
泛濫的性交跟從前逛青樓窯子沒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是,過去招妓的是男人,現在“進窯子”的還有女人。
什麼 “雞”、“鴨”,都成了隱秘的流行術語。
性交不得不提升到一個道德高度來闡述了,人們在放縱身體的時候似乎忘記了自己本該有的道德底線。
性道德,這個伴隨性解放被重新定義的名詞,它從過去只為生殖變成現在的愛欲交織,但不管怎麼樣,性行為都要建立在不傷害他人的基礎上進行,這是起碼的道德要求。
現代性學者多在提倡“無傷害”的性道德,即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進行性交,而且“無傷害”的性交應該受到保護和尊重。
從婦女不再被迫做自己不願意的性交易起,兩性關係將趨於穩定。
不得不承認,中國性文化發展至今,已經從意識上進行了一次革命,不管現實社會中陳舊的性行為是否被顛覆,人們起碼已經不再談性色變,而是光明正大地對性進行一番高談闊論。
不少人涉足性領域,成了性學方面的專家,甚至成立了很多專門的性研究機構。
人們對性的理解,從過去的淫蕩轉化為現在的文化現象。不管是圖書,還是電影,都涉及到了性的體現。
像2007年底李安導演傾力打造的電影《色戒》,以及青年導演李玉推出的《蘋果》,都將裸露的性生活搬上了大熒幕。
雖然招致一片質疑,但人們還是願意去觀看,還特地找那種沒有經過廣電總局刪減的“完整版”。
說影片低俗也好,色情也罷,人們還是禁不住欲望的驅使去欣賞。最起碼,這種欣賞不會被扣上變態的帽子。
現在幾乎全部門戶網站都設有“兩性關係”、“性福生活”等字樣的欄目,專門討論性話題。
顯然,性已經不單純是原先繁衍後代的工具了,人們希望有更加美滿、健康的性生活。
同樣,婚姻中的性也成為男女健全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男女交歡為的就是享受性帶來的愉悅和放鬆,而不是傳宗接代。
最明顯的變化,是女人擁有同男人一樣的性權利。
女人也可以對著男人的身體發洩,也可以去尋找愛人之外的性夥伴。
不過,這種性自由致使很多家庭出現了出軌現象,即使肉體還沒到性交的地步,精神上也已經背叛了原先的感情。
儘管性的發展也有負面影響,但不得不承認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
從前,絕對沒有一個學科叫做“性變態心理研究”,而如今,這門學科卻是心理學中的佼佼者,很多人爭先恐後要成為這方面的心理專家。
性變態研究的普及,令性犯罪不再難以啟齒,而是從心理、社會環境、法律、道德等多方面去解讀。
而且,性理念的傳播已經降低了年齡層,很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接受性啟蒙和性教育,這也是健康發展性文化的一個必要途徑。
性已經從過去非道德的理念中解放出來,成了當下最為時尚的一個話題。
隨著性話題的開放,背叛、出軌等的衍生話題也隨之熱了起來。
不管是精神出軌,還是肉體出軌,都源自於人類最原始的欲望衝動。
直到現在,沒有人敢為精神出軌貼上一個多麼純潔的標籤,當下,不少精神出軌都注定要演變成性行為。
或者這麼說,性是某些精神出軌的動力所在。或者可以這麼說,性與愛,二者可以根據當事人的需求而隨意進行轉換。
一時間,“二奶”、“二爺”遍地開花,婚外情炙手可熱,一夜情風靡中國,曖昧情感時有發生。
男男女女們在性革命和性自由的大環境下進行個人享樂主義,性生活超出了婚姻的樊籬,僅僅是為了滿足肉體上的快感。
無愛之性,瞬間引發爭議。出軌和亞出軌問題也成了現在不少電視劇的最主要核心,《牽手》、《中國式離婚》、《出軌》、《讓愛做主》、《靠近你溫暖我》、《女人心事》等。夫妻間的信任度明顯下降,猜疑和妒忌在婚姻生活中泛濫,最終導致家庭悲劇。
記得一位禪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對妻子以外女人動了心,他去詢問佛該怎麼辦。佛讓他離婚。
但他卻捨不得現在的妻子。
佛告訴他,沒有愛的婚姻是殘忍和不道德的,應該儘快結束這樣的婚姻。
然而,男人卻猶豫不決,他認為自己的妻子還很愛自己。
可佛卻告訴他,他的妻子離開他將會很幸福。
男人不明白了,妻子深愛自己,離開自己應該痛苦怎麼會幸福。
佛說,“在婚姻裡她還擁有她對你的愛,而你在婚姻中已失去對她的愛,因為你愛上了別人,正謂擁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痛苦的人是你。”
男人還是不理解,佛繼續闡述,男人不過是妻子真愛的一個具體,當具體消失時真愛可以轉移到另一個具體上,妻子幸福的地方就是她的真愛在婚姻中從未失去。
男人沈默不語,他無法分辨出自己對妻子和情人的愛哪個更加真實。
佛讓男人看著面前的三根蠟燭,然後說出哪根最亮。
男人看不出,佛又讓他拿了一根放在眼前,然後問他哪根最亮。
男人說當然是眼前這根最亮,佛接著讓他將蠟燭放回原處再看一次,男人得出的結果跟第一次一樣。
佛笑笑對男人說,當蠟燭在眼前的時候,你的全部注意力和心思都放在了眼前這點光亮上,當把它放在眾多蠟燭裡,你不再用心時,便覺得它跟其他蠟燭沒有區別。
所有的愛都是這樣,都有眼前與遠處之分,即使當初再炙熱的光芒最後放回原處一樣別無二致,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
男人立刻頓悟了,斬斷了這段危險的精神出軌,重新回到妻子身邊。
人的渴望和欲求在不斷爆發,但卻應該清醒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有無意義,能夠認識到這點,便自覺地受到了道德規範的約束。
也許類似這位男子的精神出軌並沒有涉及到性,但是他卻傷害了妻子,同時也正在自我傷害。
性道德不僅僅是一種約束,還是自我拯救的一種方式。
欲望本身無對錯,具有欲望實體的人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有些婚姻出軌,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結局都摻雜著一定的悲劇色彩。
或許這段婚姻本不該存在,或許兩性關係並不平等,這樣那樣的可能性充斥著每一場婚姻。
然而,人類已經告別了為交配而交配的年代,人有情感需求並且要對此負責,婚姻從建立開始就是兩個人的道德、法律規範。
不管有怎樣值得同情的理由,婚姻出軌都違背了契約精神。
性跟隨人類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在今天基本形成了一種模式。
性的背後是強大的道德大廈,這不分國別和社會制度。
性自由應該得到的尊重不該是單方面的強調,而是彼此給予。
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滿足自己的性欲,無可厚非。
如今的道德不同於過去,只要你是單身,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你就算是一天和幾個人甚至和同性性交都不為過。
道德的概念在今天轉換了,但它的力度從未減弱。
道德的準則是建立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只要符合發展規律的道德準則都必須受到保護和尊重。
精神出軌或是肉體出軌都在傷害他人,這種行為被堅定的排除在外道德之外。
希望自由,就必須先失去自由。
引用:http://books.sina.com.tw/books/love/barticle/643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