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四 藏象類 陰陽二十五人4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07:08: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四 藏象類 陰陽二十五人45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 全)

 

黃帝曰︰余聞陰陽之人何如?

 

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

 

(由陰陽而化五行,所以天地萬物之理,總不離五,而人身之相應者,亦惟此耳。

 

按︰本節引前通天篇少師之答,而此云伯高者,豈少師即伯高之別稱耶?無考矣。)

 

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其態又不合於眾者五,余已知之矣。

 

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五行之中,又各有五,如下文以五形之人,而又分左之上下,右之上下,是為五矣。

 

五而五之,計有二十五人也。

 

然此言五行之詳,非若前通天篇所謂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和平五態而已,故曰陰陽之人不與焉,又不合於眾者五也。

 

別而以候,欲別其外而知其內也。

 

與,去聲。

 

別,入聲。)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雖伯高猶不能明之也。

 

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余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泄之,天將厭之。

 

余願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揚之。

 

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別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卒,盡也。)

 

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

 

木形之人,比於上角,似於蒼帝。

 

(比,屬也,下同。

 

角為木音,蒼為木色,木形之人,言稟木氣之全者也,音比上角,而象類東方之蒼帝。)

 

其為人蒼色小頭,(象木之巔也。)

 

長面,(木形長也。)

 

大肩背,(木身大也。)

 

直身,(木體直也。)

 

小手足。

 

(木枝細也,此上以體象而言。)

 

好有才,(隨斫成材,木之用也。)

 

勞心,(發生無窮,木之化也。)

 

少力,(木性柔也。)

 

多憂勞於事,(木不能靜也。)

 

能春夏不能秋冬。

 

(木得陽而生長,得陰而凋落,此以性而言也。

 

能,耐同,下彼此。)

 

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

 

(足厥陰,肝木之經也。

 

肝主筋,為罷極之本,故曰佗佗然。

 

佗佗,筋柔遲重之貌。

 

足厥陰為木之臟,足少陽為木之腑,此言臟而下言腑者,蓋以厥陰少陽為表裡,而臟為腑之主耳。

 

故首雲上角厥陰者,總言木形之全也;後雲大角左角HT 角判角少陽者,分言木形之詳也。

 

茲於上角而分左右,左右而又分上下,正以明陰陽之中復有陰陽也。

 

余準此。

 

佗音駝。)

 

大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

 

(稟五形之偏者各四,曰左之上下,右之上下。

 

而此言木形之左上者,是謂大角之人也。

 

其形之見於外者,屬於左足少陽之經,如下文所謂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通髯美長,以及血氣多少等辨,正合此大角之人也。

 

遺遺,柔退貌。

 

愚按︰通天篇有雲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是統言大體而分其陰陽五態也;此以木火土金水五形之人,而復各分其左右上下,是於各形之中,而又悉其太少之義耳。

 

總皆發明稟賦之異,而示人以變化之不同也。

 

大,太同。)

 

左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隨隨然。

 

(左角,一曰少角。

 

隨隨,從順貌。

 

下文雲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脛毛美長者,正合此少角之人,而此言其右之下也。

 

余彼此。)

 

HT 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

 

(一曰右角。

 

角形而並於右足少陽之上者,是謂右角之人,此即言其右之上也。

 

推推,前進貌。

 

HT 音代。)

 

判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栝栝然。

 

(判,半也。

 

應在大角之下者,是為判角之人,而屬於左足少陽之下,即言其左之下也。

 

栝栝,方正貌。

 

凡此遺遺、隨隨、推推、栝栝者,皆所以表木形之象。)

 

火形之人,比於上徵,似於赤帝。

 

(徵為火音。

 

火形之人,總言火氣之全者也。

 

音屬上徵,而象類南方之赤帝。)

 

其為人赤色,(火之色也。)

 

廣KT ,(KT ,音引,當脊肉也。)

 

銳面小頭,(火上尖也。)

 

好肩背髀腹,(火勢炎上而盛於中也。)

 

小手足,(火勢之旁者小也。)

 

行安地。

 

(火體下重也。)

 

疾心,(火性速也。)

 

行搖,(火象動也。)

 

肩背肉滿,(即上文廣KT 好肩背之意。)

 

有氣,(火屬陽而多氣也。)

 

輕財,(火性多散也。)

 

少信,(火性易變也。)

 

多慮見事明,(火明而善燭也。)

 

好顏,(火色光明也。)

 

急心,(火性急也。)

 

不壽暴死,(急速之性,不耐久也。)

 

能春夏不能秋冬。

 

(陽王春夏而畏水也。)

 

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陰核核然。

 

(手少陰,心火經也。

 

火不耐於秋冬,故秋冬生病。

 

核核然,火不得散而結聚為形也。

 

此言手少陰,下言手太陽者,以少陰太陽為表裡,而皆屬於火也。)

 

質徵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上肌肌然。

 

(一曰質之人,一曰大徵。

 

以徵形而應於左之上,是謂大徵之人,而屬於左手太陽之上也。

 

肌肌,膚淺貌。

 

此下詳義,同前木形注中。)

 

少徵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下 然。

 

(應右徵之下者,是謂少徵之人,而屬於右手太陽之下也。

 

,不反貌,又多疑也。

 

音叨。)

 

右徵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上鮫鮫然。

 

(一曰熊熊然。

 

以徵形而屬於右手太陽之上,是為右徵之人。

 

鮫鮫,踴躍貌。

 

鮫音交。)

 

質判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頤然。

 

(一曰質徵。

 

此居質徵之下,故曰質判,而屬於左手太陽之下,判亦半之義也。

 

支支,枝離貌。

 

頤頤,自得貌。

 

凡此肌肌之類者,皆所以表火形之象。)

 

土形之人,比於上宮,似於上古黃帝。

 

(宮為土音。

 

土形之人,總言土氣之全者也。

 

音屬上宮,而象類中央之黃帝。)

 

其為人黃色,(土色黃也。)

 

圓面,(土形圓也。)

 

大頭,(土形廣而平也。)

 

美肩背,(土體濃也。)

 

大腹,(土廣載也。)

 

美股脛,(土主四肢也。)

 

小手足,(盛在中也。)

 

多肉,(土之合也。)

 

上下相稱,(土豐盛也。)

 

行安地,(土安重也。)

 

舉足浮。

 

(大氣舉之也。)

 

安心,(土性靜也。)

 

好利人,(土成物也。)

 

不喜權勢,(土自尊也。)

 

善附人也,(藏垢納污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

 

(畏風濕也。)

 

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陰敦敦然。

 

(足太陰,脾土經也。

 

敦敦,重實貌。

 

此言太陰,下言足陽明者,以太陰陽明為表裡,而皆屬於土也。)

 

大宮之人,比於左足陽明,陽明之上婉婉然。

 

(以宮形而應於左之上,是謂大宮之人,而屬於左足陽明之上也。

 

婉婉,委順貌。

 

此下詳義同前木形注中。)

 

加宮之人,比於左足陽明,陽明之下坎坎然。

 

(一曰眾之人。

 

應在大宮之下者,是謂加宮之人,而屬於左足陽明之下也。

 

坎坎,深固貌。)

 

少宮之人,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上樞樞然。

 

(應在大宮之右,故曰少宮之人,而屬於右足陽明之上也。

 

樞樞,圓轉貌。)

 

左宮之人,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下兀兀然。

 

(一曰眾之人,一曰陽明之上。

 

詳此義當是右宮之人,故屬於右足陽明之下也。

 

兀兀,獨立不動貌。

 

凡此婉婉之類者,皆所以表土形之象也。)

 

金形之人,比於上商,似於白帝。

 

(商為金音。

 

金形之人,總言金氣之全者也。

 

音屬上商,而象類西方之白帝。)

 

其為人方面,(金形方也。)

 

白色,(金色白也。)

 

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金形堅小也。)

 

如骨發踵外,(足跟外堅,如有骨發踵外者。)

 

骨輕。

 

(金體皆重而金無骨,故骨不能獨重也。)

 

身清廉,(金性潔也。)

 

急心,(金性剛也。)

 

靜悍,(金性靜,動則悍也。)

 

善為吏,(肅而威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

 

(金喜寒而畏火也。)

 

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陰敦敦然。

 

(手太陰,肺金經也。

 

敦敦,堅實貌。

 

手足太陰皆曰敦敦,而義稍不同,金堅土重也。

 

此言手太陰,下言手陽明者,以太陰陽明為表裡,而皆屬於金耳。)

 

HT 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上廉廉然。

 

(HT 亦大也。

 

左右之上俱可言HT ,故上文雲HT 角者比於右足少陽之上,此HT 商者比於左手陽明之上也。

 

廉廉,棱角貌。

 

此下詳義同前木形注中。)

 

右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下脫脫然。

 

(詳此當是右手陽明,庶與右商之人相屬。

 

脫脫,蕭洒貌。)

 

大商之人,比於右手陽明,陽明之上監監然。

 

(詳此當是左手陽明,庶與左商之人相屬。

 

監監,多察貌。)

 

少商之人,比於右手陽明,陽明之下嚴嚴然。

 

(應在右之下者,是謂少商之人,而屬於右手陽明之下也。

 

嚴嚴,莊重貌。

 

凡此廉廉之類者,皆所以表金形之象也。)

 

水形之人,比於上羽,似於黑帝。

 

(羽為水音。

 

水形之人,總言水氣之全者也。

 

音屬上羽,而象類北方之黑帝。)

 

其為人黑色,(水色黑也。)

 

面不平,(水有波也。)

 

大頭,(水面廣也。)

 

廉頤,(高流急也。)

 

小肩,(支流細也。)

 

大腹,(容物如海也。)

 

動手足,發行搖身,(水流動也。)

 

下尻長,(水流長也。)

 

背延延然。

 

(亦長意也。)

 

不敬畏,(任性趨下,不向上也。)

 

善欺 人,(水無實也。)

 

戮死,(水無恆情,故多厄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

 

(水王秋冬,衰於春夏也。)

 

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陰汗汗然。

 

(足少陰,腎水經也。

 

汗汗,濡潤貌。

 

此言足少陰,下言足太陽者,以少陰太陽為表裡,而皆屬於水也。)

 

大羽之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

 

(以水形而應於右之上者,是為大羽之人,而屬於右足太陽之上也。

 

頰頰,得色貌。

 

此下詳義同前木形注中。)

 

少羽之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紆紆然。

 

(應在左之下者,是為少羽之人,而屬於左足太陽之下也。

 

紆紆,曲折貌。)

 

眾之為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潔潔然。

 

(眾,常也。

 

一曰加之人。

 

應在右之下者,曰眾之為人,而屬於右足太陽之下也。

 

潔潔,清淨貌。

 

諸形皆言大少,而此獨曰眾,意者水形多變,而此獨潔潔,故可同於眾也。)

 

桎之為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

 

(桎,窒同,局窒不通之義。

 

居左之上者曰桎之為人,而屬於左足太陽之上也。

 

安安,定靜貌。

 

諸不言桎而此獨言者,蓋以水性雖流,而為器所局,則安然不動,故云桎也。

 

凡此頰頰之類者,皆所以表水形之象也。)

 

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者,眾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形分為五,而又分為二十五,稟賦既偏,則不免強弱勝負之相欺,故惟不偏不易,而鐘天地之正氣者,斯為陰陽和平之人,是以有聖跖賢愚之別也。)

 

黃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此言形色當相合,否則為病矣。

 

得其形者,如上文之所謂二十五形也。

 

形勝色者,如以木形人而色見黃也。

 

色勝形者,如以木形人而色見白也。

 

勝時年者,如木王土衰,而又逢丁壬之木運,或東方之干支,或厥陰氣候之類,值其王氣相加,而感之則病矣。

 

既病而再有疏失,乃可憂也。)

 

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

 

(氣質調和也。)

 

黃帝曰︰其形色相勝之時年,加可知乎?(此言形色之相勝者,復有年忌之當知也。)

 

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歲。

 

(年忌者,忌有常數,所以示人之避患也。

 

下上之人,如上文五形或上或下之人,其年忌常以七歲為始。)

 

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

 

(此言年忌始於七歲,以至六十一歲,皆遞加九年者,蓋以七為陽之少,九為陽之老,陽數極於九而極必變,故自七歲以後,凡遇九年,皆為年忌。)

 

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當此之時,無為奸事,是謂年忌。

 

(當年忌之年,易於感病,失則為憂,故尤宜知慎也。)

 

黃帝曰︰夫子之言脈之上下,血氣之候,以知形氣奈何?岐伯曰︰足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故氣少血多則髯少;血氣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

 

(此下言手足三陽之外候也。

 

足陽明胃經之脈行於上體者,循鼻外挾口環唇,故此經氣血之盛衰,皆形見於口旁之髯也。

 

吻,口角也。

 

畫,紋也。

 

陽明血氣不充,兩吻故多紋畫。)

 

足陽明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胸;血多氣少則下毛美短至臍,行則善高舉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足陽明之脈行於下體者,由歸來至氣街,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故形見於下毛,而或有至胸至臍也。

 

行則善高舉足者,因其血多。

 

蓋四肢皆稟氣於胃,足受血而能步也。

 

足趾少肉足善寒者,因其氣少。

 

蓋四肢者諸陽之本,陽氣不足,則指少肉而善寒也。)

 

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瘃;(瘃,寒腫也。

 

血少氣多則浮見於外,故下體肉分多為腫也。

 

瘃音竹。)

 

血氣皆少則無毛,有則稀枯悴,善痿厥足痺。

 

(悴,憔悴也。

 

足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束骨而利機關也。

 

今氣血俱少於下,故為痿厥足痺等病。)

 

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須;血氣皆少則無須,(足少陽膽經之脈行於上體者,抵於 ,下頰車,故其氣血之盛衰,必形見於須髯也。

 

在頤曰須,在頰曰髯。)

 

感於寒濕,則善痺骨痛爪枯也。

 

(此皆筋骨之病,以少陽厥陰為表裡,而肝主筋也。)

 

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脛毛美長,外踝肥;血多氣少則脛毛美短,外踝皮堅而濃;血少氣多則 毛少,外踝皮薄而軟;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

 

(足少陽之脈行於下體者,出膝外廉,下外輔骨外踝之前,故其形見者皆在足之外側。

 

踝,胡寡切。

 

音杭。)

 

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面多少理;血少氣多則面多肉;血氣和則美色。

 

(足太陽膀胱之脈行於上體者,起於目內 ,其筋之支者,下顏結於鼻,故其氣血之盛衰,皆形見於眉面之間也。)

 

足太陽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踵堅;氣少血多則瘦,跟空;血氣皆少則喜轉筋,踵下痛。

 

(足太陽經之行於下體者,從後廉下合 中,貫內,出外踝之後,結於踵,故其形見為病,皆在足之跟踵也。)

 

手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髭美,血少氣多則髭惡,血氣皆少則無髭。

 

(手陽明大腸之脈行於上體者,挾口交人中,上挾鼻孔,故其氣血之盛衰,必形見於髭也。

 

在口上曰髭,在口下曰須。)

 

手陽明之下,血氣盛則腋下毛美,手魚肉以溫;氣血皆少則手瘦以寒。

 

(手陽明之行於下體者,上 外前廉,下近於腋,且陽明太陰為表裡,而太陰之脈出腋下,故腋下毛美。

 

手魚肉者,大指本節後濃肉也。

 

本經之脈起次指出合谷,故形見於此。)

 

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耳色美;血氣皆少則耳焦惡色。

 

(手少陽三焦之脈行於上體者,出耳前後,至目銳,故其血氣之盛衰,皆見於眉耳之間。)

 

手少陽之下,血氣盛則手卷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寒以瘦,氣少血多則瘦以多脈。

 

(手少陽之脈行於下體者,起名指端,循手腕出臂外上肘,故其形見若此。)

 

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有多須,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惡色。

 

(手太陽小腸之脈行於上體者,循頰上 ,斜絡於顴,故其血氣之盛衰,皆形見於須面之間也。)

 

手太陽之下,血氣盛則掌肉充滿,血氣皆少則掌瘦以寒。

 

(手太陽之脈行於下體者,循手外側上腕,故其形見者如此。

 

按︰本篇首言五形者,以臟為主而言其稟;此言六陽者,以腑為表而言其形。

 

稟質相合,象變斯具矣,此所以有左右上下之分也。)

 

黃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約乎?(約,度也。)

 

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氣血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不足。

 

審察其形氣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逆順矣。

 

(此言足太陽一經之盛衰,而他經之有餘不足亦猶是也,審察既明而後調之,則不失其逆順矣。)

 

黃帝曰︰刺其諸陰陽奈何?

 

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寸口在手,太陰脈也。

 

人迎在頭,陽明脈也。

 

太陰行氣於三陰,陽明行氣於三陽,故按其寸口人迎而可以調陰陽也。

 

如禁服、終始、經脈等篇,所謂人迎脈口一盛二盛三盛等義皆是也。

 

詳具脈色會通。)

 

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於身皆為痛痺,甚則不行,故凝澀。

 

(切,深也。

 

循,察也。

 

經絡為病,身必痛痺,甚則血氣不行,故脈道凝澀也。

 

循音巡。)

 

凝澀者,致氣以溫之,血和乃止。

 

其結絡者,脈結血不行,決之乃行。

 

(血脈凝澀,氣不至也,故當留針以補而致其氣以溫之。

 

致,使之至也。

 

決者。

 

開泄之謂。)

 

故曰︰氣有餘於上者,導而下之;(氣有餘於上者,病必在上,故當刺其穴之在下者,以導而下之。

 

導,引也。)

 

氣不足於上者,推而休之;(氣不足於上者,即刺其在上之穴,仍推其針而休息之。

 

休者,留針以待氣也。)

 

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

 

(稽留不至,言氣至之遲滯者,接之引之而使其必來也。

 

迎,去聲。

 

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迓之使來,則去聲。)

 

必明於經隧,乃能持之;寒與熱爭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而予之。

 

(隧,道也。

 

必明經脈之道路,而後能執持之也。

 

其有寒熱不和者,因其偏而導去之。

 

脈道雖有鬱陳而血不結者,則其勢而予治之。

 

則,度也。

 

予,與同。

 

隧音遂。)

 

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約畢也。

 

(凡刺之道,須明血氣,故必知此二十五人之脈理,而刺之大約。

 

可以盡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0:49 , Processed in 0.2187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