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4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四 藏象類 本藏二十五變4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07:06: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四 藏象類 本藏二十五變42

 

 

(靈樞本藏篇 全)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

 

(奉,養也。周,給也。

 

人身以血氣為本,精神為用,合是四者以奉生,而性命周全矣。)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經脈者,即營氣之道。

 

營,運也。

 

濡,潤也。

 

營行脈中,故主於裡而利筋骨。)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闔者也。

 

(肉有分理,故云分肉。

 

衛行脈外,故主表而司皮毛之關闔。)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御,統御也。

 

適,調燮也。)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復,包藏也。)

 

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 密矣。

 

( 音致。)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

 

(專直,如易系所謂其靜也專、其動也直,言其專一而正也。)

 

寒溫和,則六腑化穀,風痺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

 

此人之常平也。

 

(凡此者,是皆常人之平者也。)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

 

(如疾病類宣明五氣所謂。)

 

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

 

(倚,偏也。

 

一日當作異。)

 

然有其獨盡天壽 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之衰,雖犯風雨卒(猝同)。

 

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

 

(此言天稟有出常之強者。)

 

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於病何也?願聞其故。

 

(此言天稟有出常之弱者。)

 

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

 

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

 

(窘,言難也。

 

參, 同。

 

副,配也。

 

連,通也。

 

化五節者,應五行之節序而為之變化也。)

 

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濃薄結直緩急。

 

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請言其方。

 

(言所以為強弱者,皆由臟腑之氣致然也。)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

 

心高則滿於肺中, 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藏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

 

心堅則臟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

 

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心小則怯,故必多憂。

 

大則不固,故邪易傷之。

 

高則滿於肺而竅多不利,下則陽氣抑而神必不揚,心脆者火必易動,偏傾者不得其中,此其所以各有病也。

 

,悶也。

 

消癉,內熱病也。

 

,美本切。

 

癉音丹,又上、去二聲。)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痺喉痺逆氣。

 

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

 

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

 

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喘喝,氣喘聲急也。

 

肩息咳,聳肩喘息而咳也。

 

居當作苦,肺下則氣道不利,故苦於賁迫而脅下痛也。

 

賁,奔、秘二音。)

 

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

 

肝高則上支賁切,脅 ,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

 

肝堅則臟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上支賁切,謂肝經上行之支脈,賁壅迫切,故脅為 悶、為息賁喘急也。

 

左右兩脅皆肝膽之經,所以肝病者多見於脅。)

 

脾小則臟安,難傷於邪也;脾大則苦湊 而痛,不能疾行。

 

脾高則 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於大腸,下加於大腸則臟苦受邪。

 

脾堅則臟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善滿善脹也。

 

(湊,塞也。

 

,脅下軟肉處也。

 

季脅。

 

小肋也。

 

音秒。)

 

腎小則臟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

 

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 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仰,為狐疝。

 

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

 

(膂音呂,夾脊肉也。

 

,俯同。

 

尻,開高切,尾 骨也。)

 

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苦常病。

 

(五變者,曰小大,曰高下,曰堅脆,曰端正,曰偏傾也。

 

人有五臟,臟有五變,是為二十五變,人所苦於常病也。)

 

黃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

 

無 KT 者心高, KT 小短舉者心下。

 

KT 長者心下堅, KT 弱小以薄者心脆。

 

KT 直下不舉者心端正, KT 倚一方者心偏傾也。

 

(理,肉理也。

 

KT ,音結於,鳩尾骨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

 

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

 

好肩背濃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

 

背膺濃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

 

(胸前兩旁為膺,胸突而向外者是為反膺。

 

肩高胸突,其喉必縮,是為陷喉。

 

合腋張脅者,腋斂脅開也。

 

脅偏疏者,脅骨欹斜而不密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

 

廣胸反 者肝高,合脅兔 者肝下。

 

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

 

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

 

(脛骨近足之細處曰 ,今詳此反 兔 以候肝,似以脅下之骨為 也。

 

反 者,脅骨高而張也。

 

兔 者,脅骨低合如兔也。

 

音敲。)

 

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

 

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

 

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

 

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

 

(脾氣通於口,其榮在唇,故脾之善惡,驗於唇而可知也。)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

 

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

 

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

 

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

 

(腎氣通於耳,故腎之善惡,驗於耳而可知也。)

 

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

 

(凡以上諸變,使能因其偏而善為持守,則可獲安;若少有損減,則不免於病矣。)

 

帝曰︰善。

 

然非余之所問也。

 

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盡天壽,雖有深憂大恐怵惕之志,猶不能減也,甚寒大熱不能傷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內,又無怵惕之恐,然不免於病者何也?願聞其故。

 

(減,損也。

 

不可病者,病不能入也。

 

不免於病者,常多病也。

 

二者相遠,故以為問。)

 

岐伯曰︰五臟六腑,邪之舍也,請言其故。

 

五臟皆小者,少病,苦 心,大愁憂;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憂。

 

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

 

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

 

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臟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為人平,反復言語也。

 

(五臟六腑,所以藏精神水穀者也,一有不和,邪乃居之,故曰邪之舍也。

 

不可以為人平,謂其心邪多昧,便佞不可化也。)

 

黃帝曰︰願聞六腑之應。

 

岐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

 

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

 

肝合膽,膽者筋其應。

 

脾合胃,胃者肉其應。

 

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

 

(肺本合皮,而大腸亦應之,心本合脈,而小腸亦應之,膽胃皆然,故表裡之氣相同也。

 

惟是腎本合骨,而此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何也?如五癃津液別篇曰,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毛,此其所以應腠理毫毛也。

 

腎合三焦膀胱義,見本類前三。)

 

黃帝曰︰應之奈何?岐伯曰︰肺應皮,皮濃者大腸濃,皮薄者大腸薄。

 

皮緩腹裡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

 

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

 

(此下皆言六腑之應。

 

肺與大腸為表裡,肺應皮,故大腸腑狀,亦可因皮而知也。

 

不相離者,堅實之謂。)

 

心應脈,皮濃者脈濃,脈濃者小腸濃;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

 

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波小者,小腸小而短。

 

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腸結。

 

(心與小腸為表裡,心應脈,故小腸腑狀,亦可因脈而知也。

 

然脈行皮肉之中,何以知其濃薄?但察其皮肉,即可知也。

 

沖,虛也。

 

諸陽經脈,言脈之浮淺而外見者也。

 

紆屈,盤曲不舒之謂。

 

紆音於。)

 

脾應肉,肉 堅大者胃濃,肉 么者胃薄。

 

肉 小而么者胃不堅;肉 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

 

肉 不堅者胃緩,肉 無小裡累者胃急。

 

肉 多少裡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

 

(脾與胃為表裡,脾應肉,故胃腑之狀,亦可因肉而知也。

 

,肉之聚處也。

 

么,細薄也。

 

約,不舒也。

 

少裡累之義未詳,高志齋謂揣其 肉而少有累然結實者之謂。

 

,劬允切。

 

稱,去聲。)

 

肝應爪,爪濃色黃者膽濃,爪薄色紅者膽薄。

 

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

 

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肝與膽為表裡,肝應爪,故膽腑之狀,亦可因爪而知也。

 

結者,膽氣不舒之謂。)

 

腎應骨,密理濃皮者三焦膀胱濃,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腎與膀胱為表裡,而三焦亦合於腎,故上文曰腎合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應,所以三焦膀胱之狀,可因腠理毫毛而知也。)

 

黃帝曰︰濃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

 

岐伯答曰︰視其外應以知其五內,則知所病矣。

 

(外形既明,五內可察,病亦因而可知矣。

 

所謂病者,如上文二十五變之類皆是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0:49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