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老老餘編(上) 論衰老 2417】
少壯既往,歲不我與。
孔子曰︰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蓋因馬念車,因車念蓋。
未得之,慮得之;既得之,慮失之。
趑趄囁嚅而未決,寤寐驚悸而不安。
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兩腎中間,白膜之內,一點動氣,大如箸頭,鼓舞變化,開闔周身,薰蒸三焦,消化水穀,外御六淫,內當萬慮,晝夜無停,八面受攻。
由是神隨物化,氣逐神消,榮衛告衰,七竅反常,啼號無淚,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無聲而蟬鳴。
吃食口乾,寐則涎溢。
溲不利而自遺,便不通而或泄。
由是真陰妄行,脈絡疏澀。
晝則對人瞌睡,夜則獨臥惺惺。
故使之導引,按摩以通徹滯固,漱津咽液以灌溉焦枯。
若扣齒集神而不能斂念,一曝十寒,而徒延歲月。
雖云老者非肉不飽,肥則生風;非帛不暖,暖則多淫。
幸補藥者,如油盡剔燈,焰高而速滅。
老子云︰以其濃生,所以傷生也。
況有明修禮貌,暗伏奸雄,萌 腐其腸胃,脂粉惑其清真,孤陽獨盛,水穀易消。
自恃飲啖過人,恣造欺天之罪,宿緣既盡,惡報臨頭。
其或厭妖沉酣,身居勤儉,志益貪婪,方聚龜毛之氈,忽作女子之夢。
宋齊丘《化書》云︰慳貪者化為狗,暴勇者化為虎。
雖然身未遷謝,業已成行矣。
先賢詩云︰克己工夫未肯加,吝驕封閉縮如蝸。
試於靜夜深思省,剖破藩籬即大家。
先賢戒曰︰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保;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不如積陰 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無窮之計。
龐居士詩云︰北宅南莊不足夸,好兒好女眼前花。
一朝身沒一丘土,又屬張三李四家。
張紫陽詩云︰人生須有百年期,壽夭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方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尸。
妻財遺下非君有,罪業將行難自欺。
大藥不求爭得遇,遇之不煉更迷痴。
蓋年老養生之道,不貴求其充,當以前賢破幻之詩洗滌胸中憂結,而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發,聲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慮不邪思。
無益之書莫讀,不急之務莫勞。
三綱五常現成規模,貧富安危且據見定。
邵康節云︰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須看半開時。
又云︰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
與其病後求良藥,孰若病前能自防。
又詩云︰慮少夢自少,言稀過亦稀。
帘垂知日永,柳靜覺風微。
但看花開謝,不言人是非。
何須尋洞府,度世也應遲。
龐居士云︰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
余亦有詩云︰世人用盡機關,只為貪生怕死。
我有安樂法門,直須顛倒於此。
晉有祁孔賓夜間讀書,忽聞窗外云︰祁孔賓,隱去來。
修飾人間事,甚苦不堪偕。
所得未毫銖,所喪如山崖。
晁文元公《法藏碎金》云︰眾所好者,虛名客氣,見利羨財。
予所好者,天機道眼,法要度門。
又云︰觀身無物,從幻化緣生;觀心無物,從顛倒想生。
又云︰身有安全敗壞者,事之報也,即世而可見;性有超升淪墜者,行之報也,異世而不知。
譬如形聲之有影響,必然之理也。
又云︰人有疾苦,或多偶爾。
非固所作,無如之何。
歷觀紀化之軀,而有甚於此者,能推此理,足以自覺。
又云︰仕宦之間,暗觸禍機。
衽席之上,密涉畏途。
輪回之中,枉入諸趣。
古人云︰心死形方活,心強身即亡。
《金剛經》云︰何降伏其心川。
《老子頌》云︰你喜我不喜,雁飛思塞北。
鶯憶舊窠歸,秋月春花無限意,個中只許自家知。
虛淨天師云︰靈台皎潔似冰壺,只許元神裡面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平生便是不清虛。
老子云︰虛其心,實其腹。
是皆融智慧,黜聰明,而宅天和,以卻百邪者也。
豈比夫三千六百傍門小法,加之於萬境煎熬之心,而頭上安頭,又以金石草木剛烈之劑,餌之於喪津枯涸之體,而求補益哉?歷觀前人以不仁成家,以仁而保家者有之矣。
如以不仁而得,復以不仁而守者,禍不旋踵也。
《晉書》傳云︰石季龍僭稱帝號,發近郡男女十六萬,車十萬乘運土築華林園。
揚州送黃鵠雛五,頸長一丈,聲聞十餘裡,泛舟於玄武池。
命子石宣祈於山川,因而游獵,乘大輅,羽葆華蓋,建天子旌旗,十有六軍戎卒十八萬,出自金明門。
季龍從其後官升凌霄觀望之,嘆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但抱子弄孫日為樂耳。
宣所過三州十五郡,資儲靡有孑遺。
季龍復命子石韜亦如之。
出自並州,游於秦晉。
宣素惡韜寵,是行也,嫉之彌甚。
於是相圖之計起矣。
俄而,宣使刺客殺於佛舍,又欲謀不軌。
事發,季龍殺之。
季龍既死,其後殲焉。
嗚呼﹗季龍之富貴而不足恃,而今之碌碌者十百之帑,又奚足以作威福而造業因哉?余雖枯槁幽棲,而衣冠出處未嘗用餿餡故事,以孔子之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故托佛以言性耳。
佛云︰一切山河大地皆從如來性流出,然則佛之一字乃一切有情之覺,靈也。
實為大羅空劫先天之祖氣,即元始天尊是也。
人人皆抱此靈而不自覺,故佛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以不覺,故名曰眾生;以覺,故名曰佛。
今之地獄變相,乃唐太宗以入冥境界,命宰相閻立本圖畫以示人。
余少年滑稽之時,未嘗不在笑淡之下。
一日在外,因病困極,恍惚所見,與吾家骨肉所夢同日境界因緣無有少異,遂絕口不敢戲謔。
後讀史傳語錄文字,始知近代以來王公卿士於佛書中獲大安樂者不可枚舉。
故韓昌黎排之至甚,而終得法於大乘;歐陽文忠公惡之如讎敵,而又號為六一居士。
豈非自有所得而翻然而改者歟?悲夫﹗世人不明佛心而溺於佛事,故粱武帝之禍,侯景至而不知;秦始皇欲仙,徐福去而不返。
況夫瑣瑣勝事,而能勝其業障乎?夫業障之心,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念念遷謝。
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一息脈行三寸,元氣周身,脈行八百一十丈,寒來暑往之誘,物迷神明流之遠矣。
養生之士以此為主,則是認賊為子,豈不謬哉?故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易》曰︰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也。
昔有二人就余以辯生死事大者。
一曰︰人之有生也,賦性於天,養命於地,百年之身,仁義而已。
及其終也,清魂歸天,濁魄歸地,夫復何疑?一曰︰人之生也,以生為我,以得為強,以妄為常;蟲穢之倉,愁慮之囊;或為之讓,或為之攘,均為之孳孳。
一名殘忍,一名忠良。
拘之則心目外寇,縱之則血氣內戕。
欲持其要,莫知所長。
業識茫茫,一息不來,烏知其何往?余各以一詩遺之,其一曰︰原始要終理不訛,四非莊敬怕蹉跎。
平生不踐中庸地,一曲陽關沒奈何?其二曰︰超凡一句絕商量,說破教君笑斷腸。
一切順為生死事,莫令厭戀作心王。
有人能如此,便見養生主也。
大抵桑榆之景,勞逸不同,蓋勞心者甚於勞力者耳。
善為心主者,勞亦如是,逸亦如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也。
人生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
六十者當閉固勿泄也,如不能持者,一月一次施泄。
過此皆常情也,不足為法。
凡肥盛強濃者,自壯至老,衣食與藥,並用疏爽。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果宜棗柿藕,菜宜韭與蘿菔。
飲食飢時先進熱物,然後並宜溫涼及時,勿恣食粘滑燒炙煎爆辛辣燥熱之味,防有內鬱風痰,外發癰疽之証。
雖清瘦而素稟強實兼有痰証者,與此同法。
清 虛弱者,自壯至老,衣服與藥皆宜溫濃。
性寒傷胃,腥膻 炙生冷油膩並宜少食。
如肥而素稟滑泄虛寒易感者,與此同法。
其餘扶衰潤槁之方各類於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