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傷寒門 杜學士三十六般辨視舌色法787】
清碧學士杜先生曰︰凡傷寒熱病傳經之邪,比雜病不同,必須以脈與証及舌三者並看,表裡汗下之法,方免無瘥,不誤人命。
且如脈者,血之府也,屬陰。
人初得病之時,邪與正氣相搏未讓,脈必滑而有力也。
病久熱甚氣衰,脈必微細無力。
方數甚也,只可好養陰退陽。
此議脈之妙也。
又如証者初病有惡寒發熱,後必有渴欲水燥熱之類也。
或有逆厥而狂者,此熱証傳經之邪也。
始終熱証,實熱故無寒也。
傷寒為病,初頭痛。
必有發熱而惡寒渴水之証。
一病便不逆泄利,但寒而無發熱,此寒証也。
且如識証之妙者,如火者,本心之官也,竅於舌。
心屬火主熱象離明。
人初得病在表,則舌自紅而無白胎等色。
表邪入於半表半裡之間,其舌色變為白胎而滑見也,切不可不明表証。
故邪傳之間,其舌色初為白胎;邪入於裡,舌必見黃色,乃胃邪之象,宜調胃承氣湯下之,胎黃自去而疾安矣。
若醫不以次第而誤用湯丸,失於遲下,其胎必黑,變為舛証,此為難治。
若見胎如黑漆之光者,十死一生,此心火與邪熱,二火相乘,亢極變為黑色,如火之炎物,極則焦而形黑也。
乃臟腑皆受邪毒日深,胃中積熱之極,宜速下之,瀉去胃中實火,庶幾回生;若下之遲,死期必矣。
今撰三十六舌法於左,並方法源流,可決死生之妙也。
三十六舌法。
【白胎舌】治宜小柴胡湯,或梔子豉湯。
【火烙舌】宜涼膈散,或大柴胡湯下之。
【紅星舌】將發黃,宜茵陳蒿湯。
【生斑舌】宜玄參升麻湯,或化斑湯。
【黑炭舌】宜竹葉石膏湯。
大熱,宜調胃承氣湯下之。
【黑圈舌】過經未解,宜大承氣湯下之。
【人裂舌】宜涼膈散加黃連主之。
【蟲碎舌】宜小承氣湯下之。
【厥陰舌】宜理中丸,或四逆湯主之。
【裡黑舌】調胃承氣湯下之,或解毒湯調之。
【瘟毒舌】黑色者主死。
【死蜆舌】白者無活,主死無疑。
凡見舌尖白,根黃,此為表証未解,須宜解表,然後可攻之。
如大便秘者,宜涼膈散泡硝黃熱服。
小便澀者,宜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入薑汁,白湯調下。
【舌見弦白心黑】脈沉微者難治,脈見浮滑者可汗,沉實者可下。
若初病見此者危急,調胃承氣湯下之。
【舌見尖上白胎二分根下黑一分】必有惡寒身疼,如飲水者,五苓散。
自汗渴者,白虎湯。
下痢者,解毒湯。
(此亦危証。
)【舌見白胎中有小黑點亂生】當有表証,其病之來雖惡,宜服涼膈散微表之,退即下之,用承氣湯。
【舌見兩弦灰色中有黑暈痕二條】此熱乘腎,當急下之,用解毒東加酒泡大黃為末調服。
【舌見微黃色者】初病則得之,不自白而變黃者,必見譫語。
此由失汗,表邪入裡也,必用汗下,兼以雙解毒湯。
【舌見白胎帶黃色者】必泄,宜服解毒湯。
惡寒者,五苓散。
【舌見醬黃色肥光者】必表未解,宜小柴胡湯合天水散。
可下者,大柴胡湯。
【舌中見黑胎者】同上治。
【舌見黃色者】必先見白胎變黃色也,此為表而傳裡也。
熱已入胃,急下之,調胃承氣湯。
若不早下,必至黑色而不可救。
白中見黑胎者同治。
【舌見白胎而自汗出者】不可下,宜白虎東加人參。
【舌見白胎滑者】脈在肌肉,為邪在半表半裡,必往來寒熱,宜小柴胡湯和之。
【舌見白而胎滑者】時時自下利,小腹痛引陰筋,此名臟結之証,為邪並入臟深,為難治。
【舌見四圈白而中有黃者】必作煩渴嘔吐之証,兼見表者,五苓散合益元散,服之黃盡,方可下之。
【舌見黃而有小黑點者】熱必深也,邪傳六腑,將入五臟,急下之,調胃承氣湯,次進解毒湯,亦為十存四五也。
【舌見根黃尖白】表少裡多,宜天水散一合,涼膈散二合,和而服之。
如嫌未散,防風通聖散主之。
【舌見乾而澀者】膈邪傳胃,並毒極深,必煩渴,急宜下之,大承氣湯。
若見發黃,茵陳蒿湯。
血証,抵當湯。
表有水腫在脅內,十棗湯。
結胸者,大陷胸湯。
痞滿者,大黃瀉心湯。
【舌見四邊微紅中央成黑灰色行路痕者】此由失下,熱退可愈,須四五下之方退,大承氣湯。
五次下之而胎色不退者,不治。
【舌見黃而中有黑點亂生者】其証必渴,譫語。
脈滑者生,脈澀者死。
循衣摸床者死。
下之見黑糞者死,大承氣。
【舌見黃而中有黑至尖者】熱毒邪氣已深,兩感者,下之十有九死,宜用九味羌活湯。
不惡寒下利,調胃承氣湯。
【舌見弦紅心黑者】傷風表未解也,宜雙解毒散加雙解毒湯微汗之,表証罷可下之。
如結胸煩躁,目直視者,下之。
非結胸不可下。
【舌見根黑尖黃微】隱隱不見,如黑灰色,根黑尖黃雖有黑行,其脈實,宜下之,大承氣湯。
脈浮而渴者,涼膈散。
其能活者十有三四。
【舌見灰色】無惡寒惡風,雖脈浮者亦可下之。
若惡風寒,雙解毒湯。
下之見黑糞者,不可治。
【舌見根黑尖黃】脈滑者可下之;脈浮者養陰退陽。
若惡風寒者,微汗之,雙解毒散下之。
不成利者,用解毒湯。
【舌見大黑而有亂紋者】脈滑實,急下之,十得一生。
脈浮數無力者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