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風暴的成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28 10:49: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融風暴的成因

 

美國金融風暴啟示錄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貸款無處不在。

 

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

 

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 月 還是付不起沒關係,頭24個 月 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

 

(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 月 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

 

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

 

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噹噹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

 

就是吃飽了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一番金融煉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

 

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資料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

 

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

 

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金"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

 

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

 

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

 

於是憑藉著關係,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

 

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

 

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

 

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淨值拼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這就好像阿宅家?

 

埵釧韙[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只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

 

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

 

於是他們又把手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

 

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

 

堶戛野X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 CDO 這麼賺錢, 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

 

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 Win Situation!

 

CDS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

 

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 10%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

 

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

 

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值不虧到本金的 1% 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

 

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

 

美國金融機構與台灣投資人有什麼關係?

 

最近幾天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美國一連串的金融「土石流」。

 

繼有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投資公司破產,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之後,企業規模更大,影響層面更廣的美國國際集團(AIG),也跟著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

 

AIG若是在美國時間周三前若無法緊急籌到850億美元的救命錢,整個集團很可能宣告垮台。

 

此消息一出,不旦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股市重挫,連遠在太平洋這一邊的台灣投資人及南山人壽相關保戶,也開始緊張地四處詢問:是不是該將手中的保單解約?

 

老實說,這幾天接到不少的詢問電話,歸納整理相關問題及解答如下,希望能給一些較為明! 確! 的答案,以免在倉促之下做出不利自己權益的決定。


  一、美國AIG母公司出問題,會不會影響到台灣南山人壽子公司保戶的權益?

 

首先以分公司 與子公司的差別來看,「分公司」好比是7-Eleven或麥當勞的「直營店」,而「子公司」則是 「加盟店」,總公司就算經營不善而倒閉,「子公司(加盟店)」頂多是換個招牌而已,並不會影響到相關的正常營運。

 

而台灣南山人壽就是美國AIG的「子公司」,而不是分公司。

 

所以,就算擁有台灣南山人壽超過九成股權的美國AIG總公司倒閉,未來也只是換個招牌營業而已,相關保戶的權益並不會受到影響。

 

其次,依據保險法的規定,所有保險公司都必須將保戶所繳保費中的一定比例,提撥一筆保單價值準備,最為未來理賠給保戶錢的一部分。

 

至少保戶可以獲得一定的保障,而不致於血本無歸。

 

二、保單需要解約嗎?

 

這裡分兩種類型的商品來回答,一是傳統壽險或健康險等保單,另一則是新型態的投資型保單。

 

首先傳統型的壽險,因為保戶的錢都是與保險公司合而為一,保戶是有理由擔心未來保障是否能持續。

 

不過,就像前一個問題—「美國AIG總公司出問題,台灣南山人壽會不會受到影響」的答案一樣,美國總公司破產,台灣的子公司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也就是說,台灣保戶未來是否能獲得完全的保障,關鍵並不在美國總公司,而在於台灣子公司的營運狀況。

 

所以,保戶似乎沒有必要因為單一的國外事件,就輕率地做出解約的行為。

 

因為在投保的前幾年,保戶解約是必須支付一筆不小的解約金;而就算現階段保單帳戶價值大於過去所繳保費,解約之後也可能面臨再也買不到保障的風險。

 

其次是投資型保單保戶,根本就不用擔心保險公司是否有可能倒閉的問題,因為當初投資型保單的設計,就是將保戶投資的錢,與保險公司分開,是放在另外一個「分離帳戶」中。

 

而分離帳戶的好處,就是「不受保險公司一般債權人的追索」。

 

當然,精打細算的您可能會問:投資型保單屬於「投資」的部分,雖然是放在分離帳戶中,但是關於「保障」的部分,卻依舊是由保險公司來負擔(類似傳統壽險的運作模式)這部分難道不會因此減少嗎?

 

發行投資型保單保險公司承諾給予保戶的一切保障,主要是以保戶分離帳戶裡的金額為主,再加上這部分的保險成本,也都是由保戶按年支付,真正的影響可以說是相當小。

 

投資型保單保戶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所購買的保單,是屬於強調「保本、保息的連動債式保單(它的特色是中、短天期,例如五到十五年,到期可以提供100%,甚至更高的報酬)」,同時其發行或保證機構是雷曼兄弟或美林證券等。

 

否則,像這類具有「保本」機制的連動債保單,除非未來發行或保證機構也跟著倒閉,否則就只有短期的流動性風險,還不致於會發生到期無法保本的情況。

 

三、雖然發行及保證機構不是雷曼等公司,也要先行贖回嗎?

 

老實說,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

 

首先,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未爆彈會是哪一家大型金融機構?

 

其次,就算是未雨愁綢繆,在現今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激增之下,也沒人可以保證贖回時,是否剛好就因為爭相殺低而賣到最低點?

 

四、金融土石流持續發作,真會影響到台灣投資人嗎?

 

自從美國次貸風暴以來,每隔一陣子,媒體總因為某一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面臨財務問題,而將國內金融機構的「曝險部位」重新計算一次。

 

但是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很少人能真正了解「曝險部位」

 

這個金融辭彙的定義,而常常誇大的自己的擔心。

 

熟悉財會的人都知道,「曝險部位」≠「已實現損失」。

 

以「曝險部位10億元」為例,只代表國內金融機構投資有10億元的金額,是與這些問題機構有關,還沒有到完全虧損的結果。

 

此時固然要有危機意識,而且各股票及債券市場也一定會因為,短期市場上的流動性風險而驚惶失措。

 

但是,除非投資人是以融資方式(借錢)投資,否則沒有必要跟著大家去一窩蜂地殺低。

 

就算接連這麼多大型金融機構發生問題之後,也引發國際資金轉往較為安全的地方移動,並且造成少數幾個市場或國家(例如日本)的市場上漲,但這終究只是一時的權宜,未來市場終究會回歸基本面的路上走。

 

流動性風險:是指由於缺乏獲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而招致損失的風險。

 

以一般人熟知的「軋三點半」為例,如果持有現金不足以支應債權人的請求,不論是公司或投資市場,都會面臨倒閉或損失。

 

超完美金融風暴 貪婪、無知讓市場失控


為什麼美國一群沒有能力買房子的人,胡亂借錢買屋慘遭套牢,害到的會是太平洋彼岸想要尋找報酬率比定存好一點,用一生積蓄或年終獎金購買連動債的投資人?

 

為什麼美國華爾街金童們亂玩新金融商品,讓自己粉身碎骨之外,還拖全球市場一起下水?

 

 

百年罕見金融風暴


就像颱風不是憑空出現,一場「超完美風暴」

 

也需要各種條件都適合才會生成,在炎熱的海面的海面上,熱帶低壓要形成,海面溫度要夠熱(高於二十六.五度以上),垂直風場微弱(有利颱風垂直風展),生成地區必在赤道南北五度以上(才有足夠的地球自轉力);

 

颱風生成與移動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破壞,才會變成殺傷力超強的強烈颱風。

 

而這場被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稱為「百年未見的金融風暴」的成因,當然不是憑空生成,而是「低利率」、「高槓桿」、「衍生性金融商品盛行」、「錯誤放任的金融監理政策」等眾多條件全都具備,再加上市場的貪婪與無知推波助瀾,颱風一年有好幾個,這「金融海嘯」卻是百年難得一見,殺傷力百倍、千倍不止。

 

諷刺的是,葛老自己正是風暴成因重要推手之一,葛林斯潘二○○○年之後讓美國聯準會連續降息,造成市場資金過於寬鬆、熱錢到處流動,表面上經濟一片榮景,卻沒想到敗絮其中。

 

 

鼓勵次貸種下禍因


例如最大的敗絮─「次級房貸」,就是房屋貸款機構借錢給「財務狀況次等」的人,鼓勵還不起錢的人借錢買房子,十年前開始,美國房貸機構給大眾的傳單中就寫著誘人的美景:「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沒積蓄、沒收入?找貸款公司吧!」、「首次付款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利息太高付不起?頭兩年提供超低優惠利率!」


怕每個 月 的利息付不起?這些貸款公司會告訴你「沒關係,貸款前二十四個 月 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哪還怕付不起!」

 

更常聽到的話術則是,「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

 

哎呀,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轉手賣給別人就好啦,可以再賺一筆呢!」

 

樂觀的美國人想,阿諾都可以當州長、黑人也可能當總統,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呢?

 

禁不起誘惑,遂貸款買房。

 


衍生CDO分攤風險


房貸機構的業務量大幅成長,貸出去的錢變成了「債權」,房貸公司老闆也知道風險高,怎麼辦呢?

 

找來聰明的券商(投資銀行),這些華爾街金童動動腦,把貸款債權證券化,變成CDO(抵押債權憑證),請人來買這些債券,買的人有固定報酬率,房貸風險就讓這些CDO買家分攤走了。

 

這些綜合各種債券的CDO,就像是「把所有的肉絞一絞,加點調味料後賣出去的香腸」,投信銀行高層這麼形容。

 

既然是香腸,誰看得懂裡面到底有甚麼?

 

有的香腸裡都是房貸相關的證券,有優級、有次級,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這麼簡單的道理任誰都懂,這些CDO商品依照財務狀況分級,中低風險的債券輕易銷售一空,但高風險的債券怎麼辦?

 

投資銀行找上避險基金,這些在刀尖上舔血的傢伙,熱愛高報酬、高風險的商品。

 

這些避險基金(對沖基金)找來全世界利率最低的銀行借錢,大舉買入高風險CDO,二○○六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一‧五%,但普通級CDO的報酬率就高達一○%至一二%,避險基金光靠利差,就賺得笑得合不攏嘴。

 

 

高槓桿操作錢滾錢


更讚的是,在低利時代,這些高風險CDO在市場上可搶手了呢,還可以向銀行再抵押貸款,貸出更多的錢來再操作,就這樣槓桿來、槓桿去,創造的乘數效果熱錢大得驚人。

 

在熱錢推升之下,美國房地產市場還繼續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貸款人、房屋貸款公司、投資銀行、避險基金全都賺錢,尤其是避險基金賺最多!

 

投資銀行看避險基金這樣賺大錢,眼紅了起來,乾脆自己也幹起避險基金的勾當,有網友舉一個很妙的比喻,「這像家裡放很久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隻討厭的小花狗,打算給它吃吃看怎樣,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愈長愈壯了,這下可讓人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投資銀行也了解某些CDO風險高,於是又想了個好方法,幫它們買個保險吧,這保險契約在市場上又成了另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CDS(信用違約交換);

 

投資銀行幫CDO投保,每年從CDO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為保費,將來萬一有風險,請保險公司來賠。

 


新商品CDS新陷阱


保險公司想,CDO這麼好賺,又是集合各種債權、風險分散過的產品,什麼事都不做就有白花花的保費進來,何樂而不為,也陷入新金融商品CDS的陷阱中,這一陷不得了,債券天王葛洛斯就指出,CDS的規模高達六十二兆美元,等同於美國GDP(國內生產 毛 額)的四倍。

 

雙贏的CDS熱賣,但購買族群多限於「法人」,怎麼讓一般投資大眾也能一起購買?

 

一起承擔風險?


原來,舉例來說,投資銀行發行一個專門買入CDS、規模五百億元的基金,把之前已經賺的五十億元當作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五十億元墊付,萬一這五十億元虧完了,本金才會開始虧損。

 

也就是說,買一萬元,虧到淨值剩九千元,都不會虧到自己的本金,但賺錢了卻都有份,而國際信用評等公司看到這麼好的規畫,毫不猶豫立刻給出AAA級!

 

這就是一般投資人以為「妥當」的連動債商品。

 


次貸引爆金融海嘯


因為報酬率高、信用等級也高,這個基金廣受熱愛,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

 

結果,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五百億元,但後續到底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

 

後來的情況,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當風光了五年的美國房地產開始走下坡後,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兩年時限也到了,先是民眾無法償還貸款,房屋價值也大幅跌落,房貸公司紛紛倒閉,CDO和CDS的價格也一落千丈,避險基金大幅虧損,貸款給避險基金的銀行幾乎無一倖免,震央中心的投資銀行更是損失慘重,更慘的是,替CDS負擔保責任的保險公司更是兩手一攤,只能等待政府救援。

 

房市、股市、債市,所有的金融市場都被金融海嘯席捲,美國政府砸銀子救房地產與股市的數字一次比一次驚人,不久前動用二千億美元收購二房,之後更提撥八百五十億美元承購AIG近八○%股權,還授權財長鮑爾森最多七千億美元的紓困方案,國債法定上限也由現行的十.六兆美元,提高到十一.三兆美元,但問題是這數字夠不夠,前聯準會副主席布蘭德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

 

許多經濟學家都預測,美國政府用全民的錢加入止血的代價,可能是「經濟衰退」,過去十年由財務「高槓桿」操作、熱錢充斥的「通膨」環境,可能改變為「去槓桿」、「保守化」的「通縮」環境。

 


未來兩三年難回升


過去某一個爛頭寸,透過高槓桿操作與債券化切割,就可以借出大批的錢,去炒作原油、商品、新興市場……,如今這些熱錢要被抽回去,反作用力一定很大。

 

過去各國政府幾乎都主打「開放」的金融環境,主動為國際熱錢打造一個來去自如的無障礙空間,為避險基金打造一個可以進行天文數字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平台,許多決策官員根本沒有搞懂怎麼回事,就把自己的經濟命脈成為別人賭桌上的籌碼。

 

「不懂的東西不要玩」、「外面的世界很危險,平安回家最好」,短期資金會回家(回到美國、日本),也會投入「油、金」這些看來相對安全的商品市場,但資產價值打回原形、美元貶值、緊縮消費都是未來兩、三年可以預見的情況。

 

在政府大動作護盤之下,台股目前上演跌深反彈行情,但長期,以美國為終端消費市場的出口國家(例如台灣)一定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外資持有台股比例只有一成,如今比例超過五成,過去這十多年來主導台灣股市與經濟的外資,恐怕也將歷經大幅的質變,台灣只有經濟基本面真正轉好,才能吸引穩健的長線外資長駐。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BEyTqeeVBR2gsRLh_vhv/article?mid=23196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8:28 , Processed in 0.12792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