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中風門 治法498】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2 21:3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中風門 治法498

 

 

夫案《內經》以下,皆謂外中風邪。

 

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論。

 

惟劉守真作將息失宜,水不能製火,極是。

 

由今言之,西北二方,亦有真為風所中者,但極少耳。

 

東南之人,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風之傷人,在肺臟為多。

 

許學士謂氣中者,亦由此七情所傷,脈微而數,或浮而緊,緩而遲。

 

必也脈遲浮可治,大數而極者死。

 

若果外中者,則東垣所謂中血脈、中腑、中臟之理,其於四肢不舉,亦有與痿相類者,當細分之。

 

《局方》風、痿同治大謬,發揮甚詳。

 

子和用三法,如的系邪風卒中,痰盛實熱者可用,否則不可。

 

風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數變。

 

行者,動也。

 

風本為熱,熱勝則風動,宜以靜勝其燥,養血是也。

 

治須少汁,亦宜少下。

 

多汗則虛其衛,多下則損其榮。

 

治其在經,雖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臟、中腑之分。

 

中腑者,宜汗之。

 

中臟者,宜下之。

 

此雖合汗下,亦不可太過。

 

汗多則亡陽,下多則亡陰。

 

亡陽則損其氣,亡陰則損其形。

 

初謂表裡不和,須汗下之。

 

表裡已和,是宜治之在經。

 

其中腑者,而顯五色,有表証而脈浮、惡風、惡寒、拘急不仁,或中之後、身之前、身之側,皆曰中腑也,其治多易。

 

中臟者,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大小便閉結,或眼合直視、搖頭口開、手撒遺尿、痰如拽鋸、鼻鼾,皆曰中臟也。

 

中臟者,多不治也。

 

六腑不和,留結為癰。

 

五臟不和,九竅不通。

 

無此,仍在經也。

 

初証既定,宜以大藥養之,當順時令而調陰陽,安臟腑而和榮衛,少有不愈者也。

 

風中腑者,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証發其表,如兼中臟,則大便多秘澀,宜以三化湯通其滯。

 

初証已定,別無他變,以大藥和治之。

 

大抵中腑者,多著四肢,中臟者,多滯九竅。

 

中腑者多兼中臟之証。

 

至於舌強失音,久服大藥自能愈也。

 

又因氣中,其証與中風相似,但風中多痰涎,氣中口中無涎。

 

治之之法,調氣為先。

 

經言治風者,以理氣,氣順則痰消。

 

徐理其風、庶可收效。

 

又有中風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者,只宜溫肝、取小汗,為可復也。

 

凡中風脈多沉伏。

 

大法浮遲者吉,急實者凶。

 

先用麻油調蘇合香丸,或用三薑,或用白湯調。

 

如口噤,抉開灌之。

 

少蘇,則服八味順氣散。

 

若痰盛者,只以省風導痰湯服之。

 

若臥則昏沉不省人事,口噤,急以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細辛、皂角為末吹之,噴嚏則蘇,無嚏者不治。

 

肥人中者,以其氣盛於外而歉於內也。

 

肺為氣出入之道,肥者氣必急,氣急必肺邪盛。

 

肺金克木,膽為肝之腑,故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氣為急。

 

中後,氣未順,痰未除,調理之劑,惟當以藿香正氣散和星香散煎服。

 

此藥非特可治中風之証,治中風、中惡尤宜。

 

尋常止嘔多痰者,亦可服之。

 

若前証多怒,宜小續命東加羚羊角。

 

熱而渴者,湯中去附子,加秦艽半錢。

 

恍惚錯語,加茯神、遠志各半錢。

 

不得睡,加酸棗仁半錢。

 

不能言,加竹瀝一蜆殼許。

 

人虛無力者,去麻黃、加人參如其數。

 

若人自蘇,能言能食,惟身體不遂,急則拳攣,緩則彈曳,經年不愈,以加減地仙丹常服。

 

若飲食坐臥如常,但失音不語,只以小續命湯去附子,加石菖蒲一錢。

 

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日久則當活血,此萬古不易之理。

 

惟可以四物湯吞活絡丹愈者,正是此義。

 

若先不順氣化痰,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能治也。

 

又見風中於膚腠,輒用腦、麝治之者,是引風入骨髓也,尤為難治,深可戒哉。

 

如口眼喎斜未正者,以蓖麻去殼搗爛,右 塗左,左塗右。

 

或鮮魚血入麝香少許,塗之即正。

 

噴嚏初卒倒,僵仆不知人事,急以皂角末,或不臥散,以鼻內吹之,就提頭頂發立蘇。

 

若有噴嚏者可治。

 

無嚏者不治。

 

經曰︰風從汗泄。

 

以可微汗,正如解表。

 

表實無汗者,散之、劫之。

 

表虛自汗者,溫之、解之。

 

若氣滯者難治,宜吐之。

 

可下者,此因內有便溺之阻隔,故裡實。

 

若三、五日不大便者,可與機要三化湯或子和搜風丸。

 

老人只以潤腸丸。

 

理氣者,氣滯氣鬱,肩膊麻痛之類,此七情也。

 

宜烏藥順氣、八味順氣之類。

 

理血者,無表裡之急,血弱舉發不時者,與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兼用化痰丸子。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10 學習 +10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 09: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