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重養肺 氣虛抵抗力降】
更新日期:2010/10/07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秋天養生應注意養肺氣。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十二經脈的循行從肺脈開始,中醫認為,秋季也是歸屬於肺金當令,「肺朝百脈」;也就是從肺氣開始運行。
肺氣虛的人易缺乏生氣元氣,抵抗力也就會降低。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秋天氣燥,目前的時節屬於涼燥。燥邪會傷津液,因此秋常口乾舌燥,眼乾膚燥,排便燥而硬,呼吸系統燥也意見咳無痰或少痰,鼻太燥而出血等現象。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而行呼吸作用。
「形寒飲冷傷肺」;肺氣不足的人鼻子也不好,因為肺經受寒,鼻竅就不利。
通常易鼻過敏的人呼吸系統也較弱,常在秋天發作喘息鼻張,甚至咳血。
此外,中醫也強調,肺主皮毛;皮膚有保護、防禦、體溫調解、呼吸,排泄和儲存的功能,如果運作失靈,也易產生皮膚病。因此,秋季也是皮膚病好發的季節。
醫師表示,秋天氣溫比較平和,也因此常讓大家輕忽,但日夜溫差比較大,忘了加減衣物或飲食無節制,易導致免疫力下降。
古人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是收拾的季節,不宜過度外放與不收,以免造成抵抗力不足。
秋季免疫力下降調養,應注意清燥益氣,滋陰潤燥。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秋季免疫力下降,患者臨床常見表現包括如感冒、咳嗽、氣喘、皮膚癢、便秘、腹瀉等。
可從清燥益氣生津;滋陰潤燥濡腸方向來調理。
配合補肺內服藥方,或針灸改善。
鄭集誠醫師表示,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病毒、細菌等。中醫則視為正氣,是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體現,免疫力的強弱也反映了臟腑精氣的興衰。
中醫提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也就是認為免疫力足夠,病毒自然不易入侵,也不會生病。
鄭醫師表示,辨證用藥調理針對秋燥常見的「溫燥傷肺」,多可見表現為無痰乾咳,或痰少不易咳出,兼有咽喉腫痛,皮膚與口鼻乾燥、口渴心煩,初起發熱輕微怕冷治療宜清肺袪風、潤燥止咳。中藥可用如桑葉、杏仁、沙參、貝母、梔子、豆豉、麥冬、枇杷葉等。
此外,還有「涼燥傷肺」問題,症狀多可見怕冷、發熱、頭痛鼻塞、咽喉癢或乾痛、咳嗽,咳痰不爽、口乾嘴唇燥等,治療宜祛風散寒、潤燥止咳。
中藥可用如杏仁、紫蘇葉、桔梗、陳皮、半夏等。還可配合穴道針灸,取合谷、足三里、曲池、太衝穴等。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7/128/2eg6q.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