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濕藥-茵陳蒿(附:鈴茵陳)】
茵陳蒿(附:鈴茵陳) [藥用] 菊科草本植物濱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陳蒿A.CapillarisThumb的幼苗。
[性味與歸經] 苦,微寒。
歸脾、胃、肝、膽經。
[功效] 清熱利濕,退黃疸。
[臨床應用] 用於濕熱黃疸茵陳苦泄下降,功專清利濕熱,為治黃疸之要藥,主要用於濕熱薰蒸而發生黃疸的病症,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
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
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於濕熱黃疸之外,對於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生的陰黃病症,也可應用。
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幹薑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處方用名] 茵陳蒿、茵陳、綿茵陳、西茵陳(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 三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 鈴茵陳即玄參科草本植物姻行草之全草。
功用與茵陳蒿相似,但在北方許多地區將此品作為"劉寄奴"使用。
[按語] 1.茵陳蒿苦寒清熱利濕,功專治療黃疸,力佳效宏,且隨佐使之寒熱,而能理黃症之陰陽,故為臨床所常用。
雖入利水之類,略有滲濕之功,然通利小便作用,並不顯著。
現據藥理研究,本品有利疸作用,能增加膽汁分泌,並有解熱作用,足以證明數千年來的臨床實驗經驗,確屬寶貴。
2.古人認為黃膽的形成,是由於脾胃濕熱蘊積所致,故以其為脾胃經藥;然濕熱必薰蒸肝膽,致膽之外溢而現黃疸,故近人又認為,本品歸經與肝膽攸關,此乃認識之發展,且與實際相符合,所當於與以公認者。
3.茵陳雖為退黃要藥,近人又用治急性無黃疸性肝炎,凡屬濕熱所致,亦能奏效,則又不必拘之于退黃矣。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229&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