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畫作展 見證百年變遷】
更新日期:2011/07/12 16:20 洪秀玲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台北報導】台灣之美,在畫家筆下更見豐富。
國立台灣美術館配合建國百年活動,推出「畫家風景.國民風景-百年台灣行旅」展,從1萬多件館藏中,篩選出57位藝術家,展出52組作品,從荷西時期海圖到當代風景畫作,希望藉畫家之筆,呈現百年來台灣各時代風景、文化及美學觀點的變遷。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今天在展出記者會上表示,風景畫雖然取材大自然,但其中仍蘊藏畫家對現實的關注、個人的詮釋等,從風景畫作中,也能體現出畫家與時代中文化、政治、社會整體的關係。
這次台灣風景畫展由國美館內研究員薛燕玲擔任策展人,依循台灣美術史的發展脈絡,從1萬多件館藏中,精選出含括17世紀至21世紀的台灣風景畫。她表示,希望讓觀眾透過這些藝術作品來看見台灣,開啟對於台灣美好風光的共同記憶,以及對這塊土地更深層的省思。
展覽劃分為五大主題,「政治主權寓示」是從荷西時期的海圖、地圖出發,展出清朝「平定台灣戰圖」、「台灣八景」,及日治時代的「台灣神社」、「台灣總督府」等,描繪出當年的統治語言與主權象徵;
「山川之美再現」則以日治到戰後寫生風氣興盛下的創作為主,藉捕捉自然景貌展現台灣的壯美,作品有楊三郎的「玉山」、廖繼春的「日月潭」等。
「生活景象記憶」則探討風景創作中記憶的凝聚,如陳澄波的「淡水風景」。
「本土主體認同」以日治時期地方色彩、戰後戒嚴時期鄉土寫實主義與解嚴後台灣本土意識興起等三階段的作品,討論主體意識與自我定位的建構,畫作包括席德進的「屋」、「風景」和謝明錩的「鄉愁」等。
最後的「土地環境關懷」主題,則是談台灣土地浩劫,藝術家不再只描繪理想風景,轉向對人為造成風景黑暗面的質問。畫作有劉其偉的「憤怒的蘭嶼」、倪再沁的「從世紀末到世紀初」等。
「畫家風景.國民風景-百年台灣行旅」展期自2011年7月9日起至2012年3月31日,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
圖片提供/國美館 陳澄波「淡水風景」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12/115/2uxe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