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360】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註〕:
名曰少陰病,主厥陰藥者,以少陰、厥陰多合病,證同情異,而治別也。
少陰有吐利,厥陰亦有吐利;少陰有厥逆,厥陰亦有厥逆;少陰有煩躁,厥陰亦有煩躁。
此合病而證同者也。
少陰之厥有微甚,厥陰之厥有寒熱;少陰之煩躁則多躁,厥陰之煩躁則多煩。
蓋少陰之病,多陰盛格陽,故主以四逆之薑、附,逐陰以回陽也。
厥陰之病,多陰盛鬱陽,故主以吳茱萸之辛烈,迅散以通陽也。
此情異而治別者也。
今吐而不吐蚘,手足厥冷,故以少陰病名之也。
蓋厥冷不過肘膝,多煩而躁欲死,故屬厥陰病主治也,所以不用四逆湯而用吳茱萸湯也。
〔集註〕:
程知曰:吐利,陰邪在裏,上干脾胃也。
厥冷,陽不溫於四肢也。
煩而躁,則陰盛之極,至於陽氣暴露,擾亂不寧也,證至此,幾瀕危矣,非茱萸之辛溫,無以降陰氣之上逆,非人參、薑、棗之甘溫,無以培中土而制腎邪也。
躁煩與煩躁亦有別。
躁者,陰躁;煩者,陽煩。
躁煩者,言自躁而煩,是陰邪已外逼也;煩躁者,言自煩而躁,是陽氣猶內爭也。
其輕重淺深之別,學者宜詳審之。
程應旄曰:溫法原為陰寒而設,故真寒類多假熱,凡陰盛格陽,陰證似陽等,皆少陰蠱惑人耳目處,須從假處勘出真來,方不為之牽制,如吐利而見厥冷,是胃陽衰而腎陰併入也,誰不知為寒者,顧反見煩躁欲死之證以誑之,是皆陽被陰拒而置身無地,故有此象,吳茱萸湯挾木力以益火勢,則土得溫而水寒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