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傷寒溫病同用方 仙露湯】
[按︰] 竹葉石膏湯,原寒溫大熱退後,滌餘熱、複真陰之方。
故其方不列於六經,而附載於六經之後。
其所以能退餘熱者,不恃能用石膏,而恃石膏與參並用。
蓋寒溫餘熱,在大熱鑠涸之餘,其中必兼有虛熱。
石膏得人參,能使寒溫後之真陰頓複,而餘熱自消,此仲景製方之妙也。
又麥冬甘寒粘滯,雖能為滋陰之佐使,實能留邪不散,致成勞嗽。
而惟與石膏、半夏並用,則無忌,誠以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滯也。
或疑炙甘草湯(亦名複脈湯)中亦有麥冬,卻無石膏、半夏。
然有桂枝、生薑之辛溫宣通者,以駕馭之,故亦不至留邪。
彼惟知以甘寒退寒溫之餘熱者,安能援以為口實哉﹗
溫病中,有當日得之,即宜服仙露湯者。
一童子,年十六。
暑日力田於烈日之中,午飯後,陡覺發熱,無汗,煩渴引飲。
診其脈,洪而長,知其暑而兼溫也。
投以此湯,未盡劑而愈。
[按︰] 此証初得,而胃府之熱已實。
彼謂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者,何夢夢也﹗上焦煩熱太甚者,原非輕劑所能療。
而投以重劑,又恐藥過病所,而病轉不愈。
惟用重劑,徐徐飲下,乃為合法。
曾治一人,年四十餘。
素吸鴉片,於仲冬得傷寒,兩三日間,煩躁無汗。
原是大青龍湯証,因誤服桂枝湯,煩躁益甚。
迎愚診視,其脈關前洪滑,兩尺無力。
為開仙露湯,因其尺弱,囑其徐徐飲下,一次只飲藥一口,防其寒涼侵下焦也。
病家忽愚所囑,竟頓飲之,遂致滑瀉數次,多帶冷沫。
上焦益覺煩躁,鼻如煙熏,面如火炙。
其關前脈,大於前一倍,又數至七至。
知其已成戴陽之証,急用人參一兩,煎好兌童便半茶蠱,將藥碗置涼水盆中,候冷頓飲之。
又急用玄參、生地、知母各一兩,煎湯一大碗,候用。
自服參後,屢診其脈,過半點鐘,脈象漸漸收斂,至數似又加數。
遂急將候用之藥燉熱,徐徐飲下,一次飲藥一口,閱兩點鐘盡劑,周身微汗而愈。
此因病家不聽所囑,致有如此之失,幸而救愈,然亦險矣。
審是,則凡藥宜作數次服者,慎勿頓服也。
蓋愚自臨証以來,無論內傷、外感,凡遇險証,皆煎一大劑,分多次服下。
此以小心行其放膽,乃萬全之策,非孤注之一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