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十三書集疝】
疝
(疝字從山,取根深重著之義。)
疝病初起,未有不因寒受濕者。
其邪或結少腹,或結陰丸,或結陰丸之上下左右,而筋急絞痛,以寒主收引故也。
經言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又腎主陰也,故仲淳以疝病責之腎虛,寒濕之邪乘虛客之所致。
又按:經言,足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
又言足厥陰病,丈夫 疝,婦人少腹腫。
疝者,以其頑腫不仁也。
疝為前陰少腹之病,男女皆有之。
故婦人少腹腫,即疝病也。
又言肝所生病為狐疝,以其如狐之出入無常也。
又言足厥陰氣逆,則睪〔陰丸。〕
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
故昔人論疝病,所以皆屬之肝經。
要之,疝病雖經言五臟、膀胱、小腸皆有,然無有不關於肝腎二經。
嵇之丹溪,以為疝病皆由肝經有濕熱之邪,又得寒氣外束,不得疏散,是以痛甚,宜祛逐肝經之濕熱,消導下焦之瘀血,而以寒因熱用之法,立方處治,誠發前人之所未備。
景岳謂方書疝病繁多,議論紛紜,難以悉舉,余求其要,大抵此症寒則多痛,熱則多縱,濕則多腫墜,虛者亦然。
在血分者不移,在氣分者多動,能察其因寒、因熱、因濕,又當分三氣孰多、孰少,為虛、為實,在氣、在血,分別治之,自無不效。
又考子和大辟巢氏七疝之謬,亦自立寒、水、筋、血、氣、狐、 七疝之名。
謂囊冷堅硬,陰莖不舉,或連睪丸而痛,曰寒疝。
治宜溫散,囊腫光亮,陰汗時出,或按少腹作水聲,曰水疝。
治宜除濕。
陰莖腫脹,或潰而為膿,裡急筋縮,或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溺而下,曰筋疝。
治宜清火。
少腹兩旁狀如黃瓜,血滲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曰血疝。
治宜行血。
上連肩,下極囊,或因怒哭則氣脹,怒哭罷則氣散,曰氣疝。
治宜開鬱快氣。
臥則入少腹,立則歸囊中,出入上下,與狐相似,曰狐疝。
宜用疏氣之劑,囊大如斗如升,不痛不癢,曰疝。
亦宜除濕之劑,後人譏其刺謬,與巢氏無異。
然自丹溪以來,皆宗其說,亦未可盡非之,當合參以治可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