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顧松園醫鏡卷八御集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4 05:34: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顧松園醫鏡卷八御集瘧

 

 

瘧者,虐也。

 

寒則湯火不能溫,熱則冰水不能寒,寒熱令人難當,故曰:瘧也。

 

凡人從未發瘧者,名為胎瘧。

 

自幼發者多輕,中年發者必重,老年發者多危。

 

經言:瘧之始發,必先毫毛豎立,伸欠,乃作寒栗鼓頷,腰脊俱痛。

 

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

 

或一日一發,或間日,或三日而發。

 

戴氏云:寒熱發作有期者,瘧也,無期者,雜病也。

 

不可不辨。

 

經論:此皆得之夏傷於暑,汗出腠開,當風浴水,淒愴之寒,伏於皮膚,及遇秋風,新涼束之,表邪不能外越,陰欲入而陽拒之,陽欲出而陰遏之,陰陽相搏,而瘧作矣。

 

故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又曰, 瘧皆生於風。

 

言盛暑之時,貪涼取快,暑邪內鬱,秋傷於風,則病成矣。

 

淺者,病在三陽,隨衛氣以為出入,而一日一作。

 

經云:衛氣者,晝行於陽,夜行於陰。

 

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搏,內外相搏,是以日作。

 

深者病在三陰,邪氣不能與衛氣並出,或間日,或三、四日而作。

 

經云:由邪氣內搏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並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

 

作愈遲者,病愈甚也。

 

其論先。

 

熱後寒之溫瘧,一者因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先受陽邪,後受陰邪,故先熱後寒。

 

一者因冬感風寒,深藏骨髓,內舍於腎,或遇春溫,或遇大暑,隨觸而發。

 

其發也,邪氣從腎出之於外而大熱,內已如焚;俟其勢衰,復返於腎,而陰精與之相持,乃始為寒,故亦先熱後寒。

 

其但。

 

熱無寒之癉瘧,因肺素有熱,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而心肺病;手足熱,欲嘔,而胃自病。

 

所以繼之曰:邪氣內藏於心,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灼脫肉。

 

經之論瘧,無漏義矣。

 

而立齋、丹溪,又分痰,瘧、食瘧,及飲水敗血為瘧等症。

 

雖古人有無痰不成瘧,無食不成瘧之說,然不過瘧疾之兼症耳,豈果因此而成瘧者哉!此外有謂瘴,瘧者。

 

惟嶺南地方,天氣炎,山氣溫,多有嵐瘴之氣,感之而病,乃濕熱之外入也。

 

有謂牝瘧者,但寒無熱,以陽氣不充,乃陰邪之勝也。

 

有謂勞瘧者,因勞即發,以裡氣虛,而感邪之易也。

 

凡邪自外入,當從汗解。

 

然治法云:有汗要使無汗,扶正為先;無汗要使有汗,散邪為急。

 

又熱多者,涼藥為君;寒多者,溫藥為主。

 

至於痰食飲血,各隨其甚者而兼理之。

 

若冬感風寒藏腎,至春夏發為先熱後寒之溫瘧,宜壯水之主,以急救其陰,不然,則十數發,陰精盡而死矣。

 

世俗又有鬼瘧之名,此為時行疫氣,投平胃散,加桃仁、雄黃、無不截者。

 

總之脈實症實者,攻邪以治標;脈虛症虛者,養正以治本。

 

久瘧必虛,惟用人參一、二兩,薑皮三、五錢,於未發二時之前,連投二服,莫不應手取效,貧困者,則 、朮、當歸,亦可隨宜擇而用之。

 

若陰虛水虧之人,則多用熟地,或少佐生薑。

 

近世不明表裡虛實,輒用芩、連、梔、柏,若表未解而得者,寒涼則寒邪愈固;或用常山、草果,若正已虛而得者,克伐則元氣轉虛。

 

故夫纏綿不已者,皆醫之咎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3 19:3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