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八御集中暑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加人參湯
《金匱》云:太陽中熱者、 〔同暑〕是也。
〔此言暑之陽症。
蓋太陽膀胱,乃六經之首,主皮膚、而統榮衛。
故凡六淫之邪,必由太陽而入。〕
汗出惡寒,〔暑傷心氣,心虛則汗出,暑傷肺氣,肺虛則惡寒。
亦有不惡寒,反惡熱者。〕
身熱而渴,〔表有暑邪則熱,裡有暑邪則渴。
亦有身不熱者。〕
六脈虛弱,〔暑傷於氣,所以脈虛〕。
此方主之。
人參〔補元氣,〕石膏〔清暑邪,〕知母〔清肺熱〕。
甘草〔解暑和中〕。
粳米〔養胃氣〕。
仲淳加麥冬〔救肺金,存津液,以夏月之熱淫,必僭而犯上,傷其肺金也〕。
竹葉〔清心滌熱。〕
脈不甚虛者,可去人參。
兼有濕熱者,合益元散,或加茅術。
此方涼肺清心,養胃生津,但用甘寒陰陽兩無偏勝之藥,清解暑熱,而平治之。
蓋夏月人身之陽,以汗而外泄,人身之陰,以熱而內耗,陰陽俱不足,故仲景於中暑病,禁用汗、下、溫針。
恐汗則傷其陽,下則傷其陰,溫針則引火熱內攻也。
按經云:身熱脈虛得之傷暑。
蓋熱傷氣,而不傷形,所以脈虛。
故清暑益氣,兼而行之。
須知暑熱之病,有三、四部無脈者,被火所逼而藏伏耳。
甚至體痛、煩心,或喘促、厥冷,若誤認虛寒、而投溫補,必斃。
但用前方,俾暑邪清而脈自起,症自平矣。
凡夏月日中勞役,觸冒暑熱,而見汗出、煩躁、多言、齒燥、口渴、眩暈者,即屬中熱的症,此方加減,無不神效。
若國中昏倒,急扶陰涼處,取土罨病患臍上,小便溺之,蓋臍乃命蒂、溺臍以接其元氣之意,隨灌人溺,〔一碗。〕
或用冰水調益元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