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六射集傷寒溫病附方竹茹湯】
竹茹湯
食穀欲嘔者屬陽明,非少陽也。
胸中煩熱者,此方主之。
竹茹〔善疏氣逆,一、二、三錢。〕
枇杷葉〔長於降氣。
三、五大片,薑汁炙。〕
蘆根 〔獨入陽明,清熱下降。
三、四兩,或汁一大杯服更妙。〕
麥冬〔清胃止嘔。
三、五錢。〕
吐蛔〔胃熱如沸,蛔不自安,下既不通,必出自上。〕
合白虎湯,〔清胃熱則蛔安。〕
去甘草,〔蓋蛔得甘則動於上也。〕
或合解毒湯,〔蛔見苦則安。〕
俱加烏梅。
〔蛔得酸則靜。
此症勿認胃寒誤用薑、桂。〕
此治挾熱嘔吐之良方也。
如過用寒涼,陽明虛寒,口不渴,小便白,方可暫用吳茱萸湯,以下逆氣,人參、薑、棗以培胃氣,停痰積飲而嘔吐者,用芩連二陳湯,虛者用六君子湯,俱加竹茹、薑汁。
如病後虛羸少氣,氣逆而吐者,仲景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以清余熱,參、甘、粳米以補不足,半夏以散逆氣。
又竹葉能除新久風邪之煩熱,能止喘促氣盛之上衝,合參、麥等用之,治熱而無損其真,導逆而不傷其氣。
若生薑可以宣偶鬱之火,而不能散久凝之熱,枳、朴可以下客氣有餘,而不能降熱傷之逆,故皆不用。
石膏大寒,病後反用之者,以外感之邪,皆屬陽經,陽經之邪,非苦寒之藥所能勝,其余邪上逆,何獨不然,故必用之以清邪之原也。
今人不忌芩連,而但畏石膏,總不知辨症耳。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