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六射集溫病附方桂枝湯】
桂枝湯
治冬月正傷風,太陽經衛分受邪,〔風則傷衛。〕
頭痛發熱惡風,〔風在表,表實,故發熱惡風未有不兼惡寒者。〕
脊強自汗,〔衛傷則無以周衛津液,故令自汗。〕
脈浮而緩,〔衛氣不能鼓也。〕
鼻鳴乾嘔,亦傷風之的症。
〔鼻鳴者,陽邪上壅也,乾嘔者,陽邪上逆也。〕
桂枝〔辛甘發散為陽,故用以治風。〕
芍藥〔營未受邪,恐桂走泄陰氣,故用白芍酸以收之。〕
炙甘草〔扶中氣以散邪。〕
生薑〔辛熱發散。〕
大棗〔同薑行脾中之津液而和其營衛。〕
羌防香蘇散,去蘇葉加白芍可代。
〔溫服,須臾吸稀粥,以助藥力,復被令遍身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病必不除,若不汗,仍依前法服。〕
按,桂枝湯一方,專和營衛。
但桂枝氣味俱薄,其力易盡,助以熱粥,補胃氣而益氣血之源,使胃氣旺而營衛充,則藥力行而風邪散,不傳於內。
蓋三時感冒,皆是風邪為病,皆可效用此法。
要知藥入於胃,全賴胃氣轉運,所以邪在太陽及虛人感冒,皆不當禁其飲食,若傳胃府,則粒米不可妄投,恐助胃中實邪,經所謂勿盛盛也。
及傳少陽,須少食以助胃氣,以御少陽之邪。
至傳三陰,亦以胃氣為主。
今人一遇感冒,輒禁其飲食,病者亦甘忍飢餓,更且發表劑中,雜投消導,致胃虛邪陷,病劇至死,是懼食復之故也。
帝問:病熱當何禁之,岐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
因胃中余熱未除,食氣與病氣相並,則兩熱相合,致流連不解,故名曰遺,原為食肉多食所致,未嘗禁其不食也。
故凡病患能食者,即可少少與之,不能食者,莫之強與,此要法也。
此湯本為解肌,但取微汗,不使太過,太過則邪未入而先擾其營,甚則汗不止而亡陽,不及則邪欲出而尚閉其門,必至病不除而生變。
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
傷寒誤用白芍,則寒邪無出路,當須識此,勿令誤也。
凡服桂枝湯吐者,以濕熱素盛,其後必吐膿血也。
吐逆則熱愈淫溢於上焦,蒸為敗濁。
又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因平索濕熱搏結胸中,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宜用辛涼,以徹其熱,辛苦以消其濕。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