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3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顧松園醫鏡卷四樂集臟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4 04:46: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顧松園醫鏡卷四樂集臟象

 

臟象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主氣,氣調則營衛臟腑無所不治。〕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五味入胃,由脾布散。〕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水能生化萬物。〕

 

膻中者,〔心主之宮城,在兩乳中間上氣海也。〕

 

臣使之官,〔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氣化。〕

 

喜樂出焉;〔心在志為喜,在聲為笑,包絡代心行事者也。〕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胃之水穀,而釐清濁,水液滲於前,而糟粕歸於後,故曰化物。〕

 

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主出糟粕,是名變化傳導。〕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通也。

 

瀆,水道也。

 

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不能化氣,則小便不通。〕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

 

〔心不明則神無所主,而臟腑相使之道,閉塞而不通。〕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神明由之變化。〕

 

其華在面,〔血足則面容光彩。〕

 

其充在血脈。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

 

脾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唇也,〔榮出中焦。〕

 

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唇之四隅白肉也。〕

 

其充在肌。

 

肝者,罷〔疲同〕極之本也,〔運動過勞,筋必疲極。〕

 

魂之居也,其華在爪,〔爪者筋之余也。〕

 

其充在筋,以生氣血,〔肝屬木,春為發生之始,世動言伐肝者,由未明此意耳。〕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發者血之余,精足則血足而發盛。〕

 

其充在骨,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

 

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意者,思憶而未有定屬也。〕

 

肝藏魂,腎藏志。

 

〔志者,決意而確然不變也。〕

 

心在志為喜,肺在志為憂,脾在志為思,肝在志為怒,腎在志為恐。

 

心在聲為笑,肺在聲為哭,脾在聲為歌,肝在聲為呼,腎在聲為呻。

 

〔氣鬱則呻吟。〕

 

心開竅於耳,〔又曰:心在竅為舌,腎在竅為耳。〕

 

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二陰。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心主身之血脈,肺主身之皮毛,脾主身之肌肉,肝主身之筋膜,腎主身之骨髓。

 

心為汗,肺為涕,脾為涎,肝為泣,腎為唾。

 

〔是為五臟所化之液。〕

 

心惡熱,肺惡寒,脾惡濕,肝惡風,腎惡燥。

 

心合小腸,肺合大腸,脾合胃,肝合膽,腎合膀胱。

 

〔臟腑各有所合,是為一表一裡。〕

 

肝為牡臟,其色青,其時春,其日甲乙;心為牡臟,其色赤,其時夏,其日丙丁。

 

脾為牝臟,其色黃,其時長夏,其日戊己;肺為牝臟,其色白,其時秋,其日庚辛;腎為牝臟,其色黑,其時冬,其日壬癸。

 

脾不主時何也?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

 

〔寄旺四時各十八日,為四臟之長。〕

 

脾臟者,常著胃土之精也,〔脾膜連著於胃,而為胃行其津液。〕

 

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脾胃屬土,所以生成萬物,故曰法天地。〕

 

故上下至頭足,〔無所不及。〕

 

不得獨主於時也。

 

〔言不獨主一時而已,總言四時五臟皆不可一日無土也。〕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

 

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也,故滿而不能實;〔但有充滿而無積實。〕

 

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

 

〔雖有積實而不能充滿。〕

 

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未下也。〕

 

食下則腸實而胃虛。

 

〔水穀下也。〕

 

飲入干胃,游溢精氣,〔游,浮游也。

 

溢,涌溢也。〕

 

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氣營運,水隨而注,是謂水出高原也。〕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水炊雖一,但清者為精,精歸五臟,濁者為水,水歸膀胱。

 

五經,五臟之經絡。〕

 

人臥血歸於肝,〔人覺則動,動則血隨氣行陽分,而運於諸經,人臥則靜,靜則血隨陰分,而歸於肝,為藏血之臟也。〕

 

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胃者水穀之海,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即血海也,〕膻中者,為氣之海,腦為髓之海。

 

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為氣。

 

〔開發,通達也。

 

宣,布散也。

 

經言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故能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灌溉養萬物者,為氣也。〕

 

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

 

〔中焦受穀,運化精微,變而為汁,又變而赤,以奉生身,是名為血。〕

 

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為津。

 

〔液之清者曰津,汗為津之發也。〕

 

穀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為液。

 

〔淖澤,濡潤也。

 

津之濁者曰液。

 

穀入於胃,氣滿而化液,故淖澤而注於骨。

 

凡骨屬舉動屈伸,則經脈流行,而泄其澤,故內而補益腦髓,外而潤澤皮膚,皆液也。〕

 

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為脈。

 

〔壅遏者,堤防也,猶道路之界也,俾營氣無所避,而必行其中,此謂之脈。

 

脈者非氣非血,所以行氣行血者也。〕

 

故生之來謂之精,〔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故萬物初生,其來皆水,如果核未實,胎卵未成,皆水也。〕

 

兩精相搏謂之神,〔陰陽交媾,形神乃成。〕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神藏於心,心靜則神清,而魂不飄蕩。〕

 

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精生於氣,氣聚則精盈而魄壯形強。〕

 

人年老而無子,材力盡也。

 

〔材力,精力也。〕

 

抑天數然也?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天癸者,言天一之陰氣,氣化為水耳。

 

任沖奇經之二脈也,任生胞胎,沖為血海。〕

 

三七腎氣平均,〔充滿之謂。〕

 

故真牙生,而長極;〔牙之最後生者曰真牙。

 

人身之長,至此而止。〕

 

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女為陰體,不足於陽,故衰自胃始。

 

陽明脈行於面,循發際故也。〕

 

六七三陽脈哀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三陽脈皆盛於面也。〕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男女真陰,皆稱天癸,天癸既充,精乃溢瀉。〕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哀,發墮齒槁;〔男為陽體,不足於陰,故衰自腎始。〕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哀,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皆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婦人無須者,無氣血乎?曰: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指月事言。〕

 

衝任之脈,不榮口唇,故須不生。

 

〔衝任二脈,皆起胞中,絡唇口,血盛則滲皮膚,而生毫毛。〕

 

士人有傷於陰,陰氣絕而不起,〔陽痿不舉。〕

 

然其須不去,宦者獨去何也?曰:宦者去其宗筋,〔陰器。〕

 

傷其衝脈,血瀉不復,皮膚內結,〔經道不行。〕

 

唇口不榮,故須不生。

 

其有天宦者,〔終身無須,若天生宦官。〕

 

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須不生,其故何也?曰:此天之所以不足也,〔先天所稟,衝任不足。〕

 

其衝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

 

天寒而其面不衣何也?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凡周身陰陽經絡,無所不足。〕

 

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別氣者,旁行之氣也,氣自兩脅上行於耳,氣達則竅通。〕

 

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宗氣積於胸中,上通於鼻,而行呼吸,所以能臭。〕

 

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

 

〔濁氣,穀氣也。

 

穀入於胃,氣達於唇口,所以知味。〕

 

其氣之津液, 〔凡諸氣之津液。〕

 

皆上熏於面,〔如肺氣通於鼻之類,不獨陽經絡至頭也。〕

 

而皮又濃,其肉堅,〔一身氣血皆足故也。〕

 

故天甚寒不能勝之也。

 

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侮之。

 

〔己所勝,我勝彼也,所不勝彼勝我也。

 

如木氣有餘,則制土而侮金,木氣不足,則金侮木而乘之,土亦輕木而侮之。〕

 

侮反受邪,〔有勝必復,如木克土太過,肺必復母仇。〕

 

侮而受邪,寡於畏也。

 

〔寡於畏則肆無忌憚,而勢極必衰,反受其邪。〕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0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4 01:22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