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痿痹門香港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5:4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痿痹門香港腳

 

香港腳

 

香港腳之名,起自後代,其頑麻腫痛者,則經所謂痹厥也。

 

痿軟不收者,則經所謂痿厥也。

 

其衝心者,則經所謂厥逆也。

 

湯垣云:香港腳之疾,實水濕之所為也。

 

蓋濕之害人皮肉筋脈而屬於下,然亦有二焉。

 

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致,其治法自應不同,故詳而論之。

 

其為病也,有證無名。

 

香港腳之稱,自晉蘇敬始,關中河朔無有也。

 

惟南方地下水寒,其清濕之氣中於人,必自足始,故經曰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

 

或者難曰,今茲北方,其地則風土高寒,其人則腠理致密,而復多此疾者,豈是地濕之氣感之而為耶?答曰,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內而致者也。

 

何以言之?北方之人常食潼乳,又飲酒無節,過傷而不厭,且潼乳之為物,其氣味則潼乳,其形質則水也,酒醴亦然。

 

人之水穀入胃,胃氣蒸騰,其氣與味宣之於經絡,化之為血氣,外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周而復始,以應刻數焉,是謂天地之紀。

 

此皆元氣充足,脾胃之氣無所傷而然也。

 

苟元氣不充,則胃氣之本自弱,飲食既倍,則脾胃之氣有傷,既不能蒸化所食之物,其氣與味,亦不能宣暢旁通,其水濕之性,流下而致之。

 

其自外而入者,止於下脛腫而痛,自內而致者,乃或至於手節也。

 

經云:足脛腫曰水。

 

太陰所至,為重 腫。

 

此但言其自外者也。

 

所治之法,前人方論備矣。

 

自內而致者,治法則未有也。

 

楊大受云:香港腳是為壅疾,治以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

 

壅既成而盛者,砭惡血而去其重勢。

 

經曰:蓄則腫熱,砭射之,後以藥治之。

 

按湯垣論南方香港腳,外感清濕作寒治;北方香港腳,內傷酒乳作濕熱治。

 

此實前人之未發者。

 

後學泥之,遂成南北二派,互相詆毀。

 

南毀北者曰,彼所論乃北方病也,彼所治乃北方法也,不可施於南。

 

北毀南者曰,彼所論乃南方病也,彼所治乃南方法也,不可施於北。

 

嗚呼,立論之始,不究《內經》首尾所言,輒創其名,以致後人守其說者,知其一不知其二,故相乖迕若此。

 

夫《素》、《靈》諸篇,上窮天文,下究地理,中知人事之變,疊出不一書者,為天地以二氣食於人,而人以六經三陰三陽上奉之,是故三陰三陽,亦是在人之六經氣也,內以養於臟腑,壯精神,運水穀,以為生化百骸之用。

 

及乎天地六氣一有不正則變,變則襲人身形之虛,入客以為病者,謂之外邪。

 

若人之三陰三陽一有不正則變,變則淫為病者,謂之內邪。

 

二者皆得致周身之百病。

 

況足之六經,皆起於腳五趾,行過於腿膝,上屬臟腑,統身半以下氣血之營運,故外入之邪客之,則壅閉其經氣,凝泣其絡血。

 

若人氣內注之邪,著而留之,則亦必如外邪壅閉氣血者無異也。

 

及其沖痛痿痹厥逆之狀,亦無異也。

 

於是皆以香港腳名也。

 

此四方之所同,今乃以南方者,止中外邪之濕,北方者,止中內注之濕,豈理也哉。

 

然北方縱無地之卑濕,其在踐雨露,履汗襪,洗濯足,皆濕也。

 

與夫脫卸靴履,汗出而風吹之,而血凝於足者,寧不與南方地之濕同類,盡屬外中者乎。

 

南方雖無潼乳之濕,其在酒食,與臟腑所傷,津液水穀停積之濕而下注者,寧不與北方潼乳同類,盡屬內注者乎。

 

能達此理,第恐自責辨邪之不易,奚暇相毀哉。

 

《千金》云:凡香港腳之病,始起甚微,多不令人識也。

 

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

 

凡香港腳之候,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痛下利,或大小便閉澀不通,或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憒,或喜迷忘,語言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體極冷疼煩,或覺轉筋,或腫或不腫,或 腿頑痹,或時緩縱不隨,或復百節攣急,或小腹不仁,此皆香港腳狀貌也。

 

方書以腫者為濕香港腳,不腫者為干香港腳。

 

不問久近干濕及屬何經,並可用除濕湯加木瓜、檳榔、白芷各半錢,或芎芷香蘇散加赤芍藥、萆 各半錢,仍吞木瓜丸。

 

香港腳發動,兩足痛不可忍者,五積散加全蠍三五個,入酒煎。

 

香港腳發動,必身痛發熱,大類傷寒,若卒起腳弱,或少腹不仁,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嘔逆,或兩脛赤腫,便當作香港腳治。

 

干者,於前二藥中,或更加萊菔子炒研半錢。

 

濕者,於前二藥中加青橘皮十數片。

 

《千金》云:若脈大而緩,宜服續命湯二劑立瘥。

 

(活人云:香港腳屬冷者,小續命湯煎成,旋入生薑自然汁,服之最快。)

 

若風盛,宜作越婢湯加白朮二兩。

 

若脈浮大而緊轉 ,宜作竹瀝湯。

 

(此最惡脈,細而 亦惡。)

 

脈微而弱,宜服風引湯。

 

此人脈多是因虛而得之。

 

若大虛短氣力乏,可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

 

若未愈,更服竹瀝湯即止。

 

竹瀝湯若不及熱服,輒停在胸膈,更為人患,每服當使極熱。

 

若服竹瀝湯得下者必佳也。

 

若加服數劑,病及脈勢未折,而苦脹滿者,可以大鱉甲湯下之。

 

湯勢盡而不得下,可以丸藥助湯令下,下後更服竹瀝湯,令脈勢折,將息料理乃佳。

 

湯垣云:《外台》所錄,皆謂南方卑濕霧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陽氣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則清濕襲虛,病起於下,此因血虛氣弱,受清濕之邪氣,與血並行於膚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痹,虛則弱,故令痹弱也。

 

後人名曰香港腳。

 

初覺即灸患處二三十壯,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

 

所制之方,寒藥少,熱藥多,多用麻黃、川烏、薑、附之屬。

 

《內經》云:濕淫於外,以苦發之。

 

麻黃苦溫,發之者也。

 

川烏辛熱,走而不守,通行經絡。

 

薑、附辛甘大熱,助陽退陰,亦能散清濕之邪。

 

又察足之三陰三陽,是何經絡所起,以引用藥為主治,更審六氣中何氣當之,治以佐使之藥。

 

按前廉為陽明,宜以白芷、升麻、葛根為引用。

 

後廉為太陽,宜以羌活、防風為引用。

 

外廉為少陽,宜以柴胡為引用。

 

內廉為厥陰,宜以青皮、吳茱萸、川芎為引用。

 

內前廉為太陰,宜以蒼朮、白芍藥為引用。

 

風勝者,自汗走注,其脈浮而弦,宜發散,越婢加術湯。

 

寒勝者,無汗攣急掣痛,其脈遲而澀,宜溫熨,酒浸牛膝丸。

 

濕勝者,腫痛重著,其脈濡而細,宜分滲,除濕湯。

 

暑勝者,煩渴熱積,其脈洪而數,宜清利,清暑益氣湯。

 

若四氣兼見,但推其多者為勝,分其表裡以施治也。

 

太陽經香港腳病者,頭痛目眩,項強,腰脊身體經絡,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皆痛,宜隨四時之氣發散而愈,麻黃左經湯。

 

陽明經香港腳病者,翕翕寒熱,呻欠,口鼻干,腹脹,髀膝臏中循 外 ,下足跗,入中趾內間皆痛,宜隨四時氣微利之,大黃左經湯。

 

少陽經香港腳病者,口苦上喘,脅痛面垢,體無光澤,頭目皆痛,缺盆並腋下如馬刀腫,自汗振寒發熱,胸中脅肋髀膝、外至 絕骨外踝,及諸節指皆痛,宜隨四氣和解之,半夏左經湯。

 

三陽並合香港腳病者,憎寒壯熱,自汗惡風,或無汗惡寒,暈眩重著,關節掣痛,手足拘攣疼痛,冷痹,腰腿緩縱不隨,心躁氣上,嘔吐下利,其脈必浮弦緊數,宜大料神秘左經湯,加味敗毒散。

 

太陰經香港腳病者,腹滿,夾咽連舌系急,胸膈痞滿,循 骨下股膝內前廉、內踝,過核骨後,連足大趾之端內側皆痛,宜六物附子湯。

 

少陰經香港腳病者,腰脊痛,小趾之下連足心,循內踝,入跟中,上 內,出 中,內廉股肉皆痛,上衝胸咽,飢不能食,面黑,小便淋閉,咳唾不已,善恐,心惕惕如將捕之,小腹不仁者難治。

 

四氣偏勝,各隨其氣所中輕重而溫之,宜八味丸。

 

厥陰經香港腳病者,腰脅偏疼,從足大趾連足趺,上廉上 ,至內廉,循股環陰,抵小腹夾臍,諸處脹痛,兩腳攣急,嗌干,嘔逆洞泄,各隨四氣所中輕重而調之,神應養真丹。

 

三陰並合香港腳,四肢拘攣,上氣喘滿,小便秘澀,心熱煩悶,遍身浮腫,腳弱緩縱不能行步,宜追毒湯。

 

以上六經受風寒暑濕流注,自汗為風勝,無汗疼痛為寒勝,熱煩為暑勝,重著腫滿為濕勝,各隨其氣所勝者而偏調之,不可拘於一方也。

 

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兼遍身疼痛,流注手足,足脛腫痛不可忍者,當歸拈痛湯主之。

 

本草十劑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滯。

 

《內經》云:濕淫所勝,治以苦溫。

 

羌活苦辛,透關節勝濕,防風甘辛溫,散經絡中留濕,故以為君。

 

水性潤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而上行,以苦發之也。

 

白朮苦甘溫,和平除濕,蒼朮體輕浮,氣力雄壯,能除膚腠間濕,故以為臣。

 

夫血壅而不流則為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血氣各有所歸,人參、甘草甘溫,補脾養正氣,使苦藥不能傷脾胃。

 

仲景云:濕熱相合,肢節煩疼,苦參、黃芩、知母、茵陳苦寒,乃苦以泄之者也。

 

凡酒製炒,以為因用。

 

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豬苓甘溫平,澤瀉咸平,淡以滲之,又能導其留飲,故以為佐。

 

氣味相合,上下分流其濕,使壅滯之氣得宣通也。

 

楊大受謂香港腳之疾,自古皆尚疏下,為疾壅故也。

 

然不可太過,太過則損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香港腳,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壅氣不能消散。

 

今立三方於後,詳虛實而用之。

 

香港腳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羌活導滯湯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除之。

 

飲食不消,心下痞悶者,開結導飲丸。

 

治廉平章年三十八,身體充肥,香港腳始發,頭面渾身肢節微腫,皆赤色,足脛赤腫,痛不可忍,不敢扶策,手著皮膚其痛轉甚,晝夜苦楚,此以北土高寒,故多飲酒,積久傷脾,不能運化,飲食下流之所致。

 

投以當歸拈痛湯一兩二錢,其痛減半,再服腫痛悉除,止有左手指末微赤腫,以三棱針刺爪甲端,多出黑血,赤腫全去。

 

不數日,因食濕面,肢體覺痛,再以枳實大黃湯治之。

 

夫香港腳之疾,皆水濕之為也。

 

面滋其濕,血壅而不行,故肢節煩疼。

 

經云:風勝濕,羌活辛溫,透關節去濕,故以為主。

 

血留而不能行則痛,當歸之辛溫,散壅止痛,枳實之苦寒,治痞消食,故以為臣。

 

大黃苦寒,以導面之濕熱,並治諸老血留結,取其峻 ,故以為使也。

 

服後利下兩行,痛止。

 

控涎丹加胭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半兩,先以鹽水煮半日,次日白水煮半日,同前藥為丸。

 

每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利下惡物立效。

 

《衍義》云:有人嗜酒,日須五七十杯,後患香港腳甚危,或教以巴戟半兩,糯米同炒,米微轉色,不用米,大黃一兩,銼炒,同為末,熟蜜為丸。

 

溫水下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

 

腎臟風壅積,腰膝沉重,威靈仙末,蜜和丸,如桐子大。

 

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膿桃膠,即是風毒。

 

香港腳多屬肺氣。

 

經云:肺病者,汗出,尻陰股膝、髀 足皆痛,故戴人治香港腳用涌法者,良由此也。

 

又《千金方》多汗之者,亦瀉肺之意也。

 

古方用紫蘇陳皮生薑湯,調檳榔末服之,於疏通肺氣為佳。

 

《三因》十全丹、續斷丸、薏苡仁酒、虎骨酒,皆藥性平良,病患下虛而無實積者,可以常服。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5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7:22 , Processed in 0.18751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