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痿痹門痹痛痹】
痛痹
留著之邪,與流行榮衛真氣相擊搏,則作痛痹。
若不干其流行出入之道則不痛,但痿痹耳。
隨其痹所在,或陽多陰少則為痹熱,或陰多陽少則為痹寒。
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至四時刺逆從篇,於六經皆云有餘不足悉為痹。
注曰:痹、痛也,此非人氣之邪亦作痛耶。
且人身體痛,在外有皮、肉、脈、筋、骨之異,由病有不同之邪,亦各欲正其名,名不正將何以施治。
如邪是六淫者,便須治邪。
是人氣者,便須補瀉其氣。
病在六經四屬者,各從其氣。
故制方須分別藥之輕重緩急,適當其所,庶得經意。
有風、有濕、有痰、有火、有血虛、有瘀血。
診其脈浮者,風也。
緩細者,濕也。
滑者,痰也。
洪大者,火也。
芤者,血虛也。
澀者,瘀血也。
因於風者,加減小續命湯,或烏藥順氣散去乾薑,加羌活、防風。
因於濕者,遇陰雨即發,身體沉重,宜除濕蠲痛湯,佐以竹瀝、薑汁,或大橘皮湯。
傷濕而兼感風寒者,汗出身重惡風,喘滿,骨節煩疼,狀如歷節風,臍下連腳冷痹,不能屈伸,宜防己黃 湯,或五痹湯。
因痰者,王隱君豁痰湯,二陳湯加薑汁、竹瀝,甚者控涎丹。
因火者,潛行散加竹瀝。
因濕熱者,二妙散。
因於血虛者,四物蒼朮各半湯,吞活血丹。
因瘀血者,芎、歸、桃仁、紅花、水蛭,入麝香少許。
肥人多濕痰。
瘦人多血虛與熱。
上部痛,羌活、桂枝、桔梗、威靈仙。
下部痛,牛膝、防己、木通、黃柏。
上部腫痛,五積散、烏藥順氣散加薑、蔥煎,發其汗。
下部腫痛,五苓、八正、大橘皮湯,加燈心、竹葉利小便。
若腫痛而大便不通者,大柴胡湯,防風通聖散主之。
大勢既退,當隨其所因之本病施治,防其再發,忌羊肉、法酒、濕面、房勞。
寒濕相合,腦戶痛,惡寒,項筋脊強,肩背胛卵痛,膝臏痛無力行步,能食,身沉重,其脈沉緩洪上急,宜蒼朮復煎散。
目如火腫痛,兩足及伏兔骨筋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惡寒痰嗽,項頸筋骨皆急痛,目多眵淚,食不下,宜緩筋湯。
風濕客於腎經,血脈凝滯,腰背腫疼,不能轉側,皮膚不仁,遍身麻木,上項頭目虛腫,耳內常鳴,下注腳膝重痛少力,行履艱難,項背拘急不得舒暢,宜活血應痛丸。
晝則靜,夜則動,其痛徹骨,如虎之嚙,名曰白虎病。
痛如掣者為寒多,腫滿如脫者為濕多,汗出者為風多,於上藥中求之。
通用虎骨二兩,犀角屑、沉香、青木香、當歸、赤芍藥、牛膝、羌活、秦艽、骨碎補、桃仁各一兩,甘草半兩,槲葉一握。
每服五錢,水煎,臨服入麝香少許。
一人感風濕,得白虎歷節風證,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者三年,百方不效。
一日夢與木通湯愈,遂以四物湯加木通服,不效,後以木通二兩,銼細,長流水煎汁頓服,服後一時許,遍身癢甚,上體發紅丹如小豆大粒,舉家驚惶,隨手沒去,出汗至腰而止,上體不痛矣。
次日又如前煎服,下體又發紅丹,方出汗至足底,汗干後通身舒暢而無痛矣。
一月後人壯氣復,步履如初,後以治數人皆驗。
蓋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也。
熨法,《靈樞經》寒痹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刺布衣者,以火 之。
刺大人者,以藥熨之。
用醇酒二十斤,蜀椒一升,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 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納酒中,置酒馬矢 中,蓋封塗,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綿絮曝乾之,干復漬,以盡其汁,每漬必 其日,乃出干之,並用查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復炙布以熨之,三十遍而止。
汗出,以巾拭其身,亦三十遍而止。
起步內中,無見風。
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
此所謂內熱也。
(內熱之內音納。)
《外台方》以三年釅醋五升,熱煎三四沸,切蔥白二三升,煮一沸,濾出,布帛熱裹,當病上熨之瘥為度。
熏洗法,用樟木屑一斗,置大桶內,桶邊放一兀凳,以急流水一擔,熬沸,泡之桶內,安一矮凳子,令人坐桶邊,放腳在桶內,外以草荐圍之,勿令湯氣入眼。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