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雜病第二冊諸氣門倒倉法】
倒倉法:
用肥嫩黃牡牛肉二十斤,(必得三十斤方可,寧使多,勿使不及。)
切成小塊,去筋膜,長流水煮糜爛,以布濾去滓,取淨汁再入鍋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則成矣。
令病患預先斷欲食淡,前一日不食晚飯,設密室,令明快而不通風,置穢桶及瓦盆,貯吐下之物,置一瓷盆,盛所出之溺。
至日病者入室,以汁飲一鐘,少時又飲一鐘,積數十鐘,寒月則重湯溫而飲之,任其吐利,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多,上中下俱有者,欲其吐利俱多,全在活法而為之緩急多寡也。
(連進之急則逆上而吐多,緩則順下而利多矣。)
視其所出之物,必盡病根乃止。
吐利後必渴,不得與湯,以所出之溺飲之,名輪回酒,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浣濯余垢。
行後倦睡覺飢,先與稠米湯飲,次與淡稀粥,三日後方與少菜羹,次與濃粥軟飯調養半月或一月,覺精神煥發,形體輕健,沉 悉安矣。
其後忌牛肉數(一作五年)。
夫牛、坤土也,黃土之色也,以順為性,而效法乎干,以為功者,牡之用也。
肉者、胃之樂也,熟而為液,無形之物也,橫散入肉絡,由腸胃而滲透肌膚皮毛爪甲,無不入也。
積聚久而形質成,依附腸胃回薄曲折處,以為棲泊之窠臼,阻礙津液氣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刮腸剖骨之神妙,可以銖兩丸散,窺犯其藩牆戶牖乎。
肉液之散溢,腸胃受之,其濃皆倍於前,有似乎腫,其回薄曲折處,肉液充滿流行,有如洪水泛漲,浮槎陳朽,皆推逐蕩漾,順流而下,不可停留,表者因吐而汗,清道者自吐而涌,濁道者自泄而去,凡屬滯礙,一洗而空。
牛肉全重濃和順之性,盎然渙然,潤澤枯槁,補益虛損,寧無精神煥發之樂乎。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