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病毒研發 台麻竹筍產業重現生機】
中央廣播電台╱陳林幸虹 2011-06-06 07:34
每年6到9月,儘管是台灣麻竹筍的產季,但由於此一季節的麻竹筍容易受病毒感染,口感不佳,讓全台麻竹筍產業每年都損失新台幣上億元。
農委會台中農業改良場研發「無病毒麻竹筍的生產技術」,使得產量增加2成,不僅解決麻竹筍受病毒危害的問題,也讓品質直逼綠竹筍。
一般民眾端午節吃粽子,總會習慣搭配口感清爽的竹筍排骨湯,至於麻竹筍就是做竹筍湯的主要食材。
農委會台中農改場表示,台灣常見的竹筍有綠竹、麻竹和桂竹等3種,但麻竹筍卻長期受到竹嵌病毒威脅;罹患病毒的筍子,筍肉橫切面會出現褐色條斑,也就是俗稱的「筍釘」,讓麻竹筍吃起來纖維較粗、口感也不夠嫩。這也讓全台麻竹筍每年損失約新台幣1億2千萬元。
為挽救因受病毒危害而日漸下滑的麻竹筍產業,農改場研發「無病毒麻竹筍健康種苗生產技術」,培養健康的竹苗讓農民種植,並透過田間檢查,逐漸汰換病株,徹底解決竹筍園內病毒一再傳播的問題。
台中改良場場長張致盛說:『(原音)竹筍病毒藉由機械傳染,比如說刀子或剷子,就會再傳染病毒。
如果園區都是健康的苗,就沒有病毒的來源,就不會再感染其他植株。』
由於無病毒的麻竹筍生長迅速,而且不容易累積粗纖維,吃起來特別脆嫩,口感直逼綠竹筍,甚至還可以做涼拌。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移轉授權給台中市農會,將供應筍農栽種,預估可為農友增加每公頃24萬元的收益。
引用:http://n.yam.com/rti/life/201106/201106067979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