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正傳 卷一 瘟疫 方法11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21 22:2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正傳 卷一 瘟疫 方法111

 

 

(祖傳方) 人黃散  治四時疫癘,大頭天行等病。
 

甘草(三錢) 辰砂 雄黃(各一錢五分) 糞缸岸(置風露中年遠者佳,水飛細研,一兩重)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薄荷桔梗湯送下,日三、五服。
 

煎藥:甘草、桔梗、茯苓、 本、白朮各五分,水煎服。
 

疫癘,夏感寒,伏於少陰,咽痛,次必下利,名曰腎傷寒,宜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錢,加薑五片,煎服。
 

大頭天行病,從 頷腫熱者,又名顱HT 瘟,東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黃芩、酒蒸大黃加減,水煎服。
 

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湯不愈者,仍用陳皮、紫蘇發散而愈。
 

又法:洒炒黃芩、黃連為君,炙甘草為佐,水煎,細細呷之。
 

再加鼠黏子、酒蒸大黃煎,入芒硝,亦細細頻與服之,微利為度。
 

腫減後,去後三味,只服前藥。
 

如渴,屬陽明,加石膏;屬少陽,加栝蔞根。
 

若陽明行經,加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加羌活、荊芥、防風。
 

如頭痛,加黃芩;渴,加葛根;身痛,加羌活、防風、荊芥、桂枝、芍藥,隨宜用之,入上藥相合煎服。
 

或時疫腫毒疙瘩,或臟腑積熱,發於頭項,咽嗌堵塞,水漿不下,或面赤,脈浮洪,熱甚,漏蘆湯治之。
 

升麻、黃芩、大黃各一兩,藍葉(即大青葉)、玄參各二兩,煎服。
 

(丹溪活套)云:眾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時疫。
 

蓋冬月閉藏之時,反行春令,溫勝於寒,而發泄真陰,土勝水虧矣。
 

所勝者妄行,土有餘也。
 

所生者受病,所勝者侮之,火土相合,濕熱相聚。
 

故春來木長之時,無水滋生化源,故人病瘟。
 

治有三法,見前。
 

春感清氣,無汗惡寒,為疫癘,通用升麻葛根湯。
 

春感清氣,發熱而渴,不惡寒,宜解肌湯,葛根、黃芩、芍藥各一錢,麻黃一錢半,甘草、桂枝各七分半,大棗一枚,水煎服。
 

春溫,發熱咳嗽,身疼口燥渴,脈浮洪熱甚,宜小柴胡東加桂枝治之。
 

咳嗽,加五味子。
 

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人參。
 

脈實渴,宜大柴胡湯下之。
 

渴,加知母、石膏。
 

凡溫病,脈尺寸俱浮,素傷於風,因而傷熱,風熱相搏。
 

其證四肢不收,身熱自汗,頭痛喘息,發渴昏睡,或體重不仁。
 

慎勿發汗,汗之則譫語煩躁,目昧無睛光。
 

病在少陰厥、陰二經,宜萎蕤湯、人參敗毒散、葛根龍膽湯、小柴胡湯。
 

甚者,栝蔞葛根湯。
 

脈浮身腫汗出,漢防己湯。
 

誤汗者,防己黃 湯。
 

四時傷寒疫癘,或傷風有汗,或風濕,身腫體痛,惡風口乾,日晡潮熱,脈實,並用人參敗毒散。
 

夏應熱而反寒,夏及秋初而為暴寒,折於盛暑,熱結四肢,則壯熱頭痛,或寒傷於胃,下利膿血或水瀉,脈實者宜下之安。
 

調中東加:大黃三錢,葛根、黃芩等藥各二錢。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1 08:32 , Processed in 0.2812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