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子智慧:聖人無為,故無敗,無為之治,天下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6 16:2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子智慧:聖人無為,故無敗,無為之治,天下治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奪取天下去強行地有所作為,我會看到他最終會以不得志而告終。
 

國家政權是神靈寶器,是不可以任意施為的,是不可以強行占據的。
 

想利用它施展有為的抱負必然會遭到失敗,強行占據的也必然會失去它。
 

高明的統治者不去任意施為,所以不會面臨失敗;不去強行占據,所以不會遭受損失。
 

那是因為世間萬物是按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在運行著:有的強行不止,有的隨波逐流;有的正需要大力發展,有的則必須堅決鎮壓;有的正強盛興旺,有的已虛弱衰敗;有的正是如日中天,有的卻將日落西山。
 

所以英明的治國者不能過分越度,不能追求自我實現,不能狂妄自滿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這句話,曆來有兩種翻譯意見:一是為了“奪取”天下而去胡作非為,二是指執政者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去胡作非為。
 

我認為其實這兩個意思都可以用這句話來代表,因為它們都是屬於“不得已”的——不能善終的那類行為,“吾”——老子這麼認為。
 

而且下面的話也都對得上。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這裏的“天下”,不但是指物質的“王土”,也指“天命”、氣數。
 

說它是“神器”,因為它的來去運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以“道”的規則為轉移的,因此人——哪怕是最高統治者也不能去“為”和“執”的。
 

“為”就是有為,就是按照人的主觀意願而不是“道”——客觀規律去實施;“執”就是把持和控制,就是試圖一個人或者一小撮人長久地把持和控制“天下”。
 

因為這兩種行為都是違背“道”的,所以就不能這樣做,做了,就要“敗”,就要“失”。
 

“敗”和“失”是違反“道”這個宇宙根本法的所有人或事的必然下場,這是絕對的因果關系。
 

“聖人”,在“道”的世界裏,他既是道德修養上最純粹精深的人,足以成為萬眾的表率,也是為天下作則的最高統治者,是“內聖而外王”的人,因為他保守著“道德”所以他“聖明”,因為“聖明”才能順其自然、恰如其分地去推行“王道”,建立真正的“王道樂土”(這個詞被日本侵略軍汙染得不輕)。
 

所以“聖人無為”而且“無執”,不會去做那些違背“道”的事,因此聖人就“無敗”也“無失”。
 

那麼對待“天下”為什麼既不能“為”也不能“執”呢?因為“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這個“物”,從表面來看,可以理解為世間萬物,從深層來看,可以理解為深藏在萬物核心的那個“道”的演化運作的規律。
 

世間萬物的運作規律並不是同步的,也不是等量齊觀的,而是參差不齊的。
 

“或行或隨”。
 

有的正在“行”——主導運行,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天的運行之道在於剛健,君子效法天的運行之道就應該自強不息的意思;有的處於“隨”的狀態,跟隨、服從、從屬的狀態,跟隨那個起主導作用“行”的輔助的狀態,《易經》中的“隨”卦有“剛來而下柔,動而說”的說法,所以,“隨”就是服從天道,順服天道,快樂地(說同悅)跟從運動的意思。
 

“或行或隨”,講的是主從關系有所不同。
 

“或噓或吹”。
 

第一種理解,“噓”是喝倒彩,是批評,是負面評價;“吹”是鼓吹,是表揚,是正面評價。
 

第二種理解,“噓”是去寒氣,“吹”是去熱氣。
 

第三種理解,是內修呼吸的不同調理,共有六字不同——“噓、呵、呼、泗、吹、嘻”,用以調理三陽三陰。
 

“噓”和“吹”分別是調節體內過多的陰氣或陽氣的代表。
 

無論如何,“或噓或吹”可以理解為由於內在屬性的不同而面臨的不同待遇。
 

“或強或羸”,就是有的強,有的弱,是講外在表現的不同。
 

強和弱只是相對的,是事物不同發展階段的外部體現。
 

“或載或隳”。
 

“載”是安定、穩定的局面,是“水可載舟”裏面那個“載”的意思,而“隳”,是指崩壞、分解的意思。
 

“或載或隳”,講的是“治世”和“亂世”,講的是“量變”的相對穩定與“質變”的劇變,講的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不同階段。
 

以上種種,講的都是具體事物有不同的特性,“天下”正是由這些具體的世間萬物所構成的,所以只能根據它們的具體實際情況來決定相應的策略,而不能先構建了所謂“宏偉藍圖”,再去“實現”它。
 

所以“天下”是“不可為的”;任何一個“聖人”,從登臺執政那一刻起,他就必然要從當時最符合道的治國策略中選擇一個“名”去實施,剛從亂世裏走出來,就應該奉行“濁以止,靜之徐清”的國策來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等國力日強,天下安定,又不可固守成法,要懂得適時轉入“安以久,動之徐生”的國策,不斷調整更好的、更適應新時代的具體政策——新的“名”。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天下”是“不可執的”。
 

“不可為”講的是順應自然,“不可執”講的是與時俱進。
 

因此,“聖人”就要“去甚,去奢,去泰”。
 

“甚”是過分的意思,“奢”是獨斷的意思,“泰”是安樂的意思。
 

就是說“聖人”治理天下,第一,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分,要注意“度”;第二,不要自以為是、主觀獨斷、我行我素,應該遵循自然、廣開言路、克己奉公;第三,如果只滿足於眼前的“泰”,那麼很快就會“泰盡否來”。
 

要懂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要“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要高瞻遠矚、未雨綢繆。
 

這就是無為之治對領導人自身素質的三個基本要求。
 

引用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4/6804.html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21:0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