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墩】
①[dūnㄉㄨㄣ]
[『廣韻』都昆切,平魂,端。]
亦作“墪”。
“豚”的被通假字。
1.土堆。
『北堂書鈔』卷一五七引晉郭璞『爾雅』注:“江東呼堆爲墩。”
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冶城訪古跡,猶有謝安墩。”
2.墩子;
堆狀物。
唐高適『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詩:“唯有關河眇,蒼茫空樹墩。”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斗雞』:“人之養雞也,結草爲墪,使立其上,則足嘗定而不傾。”
張一弓『山村詩人』十七:“<李老怪>用手端著門,猛一使勁兒把門從門墩上端了下來。”
3.指烽堠。
參見“墩堠”、“墩堡”。
4.量詞,用於叢生的或幾棵合在一起的植物。
劉半農『曉』詩:“霧中隱隱約約,有幾墩綠油油的矮樹。”
郭澄淸『大刀記』開篇:“雒金坡拿著扒下來的一墩地瓜,來到地窨子的洞口上。”
5.一種坐具。
『宋史·丁謂傳』:“遂賜坐。
左右欲設墩,謂顧曰:‘有旨復平章事。’
乃更以杌進,即入中書視事如故。”
『前漢書平話』卷下:“<田子春>禮畢,大使賜墩而坐。”
『紅樓夢』第八五回:“寳玉又磕頭謝了恩,在挨門邊綉墩上側坐,說了一回讀書作文諸事。”
6.用力猛地往下放。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四折:“好說話將孩兒放了,只當不的他打甕墩盆喬樣勢。”
『英烈傳』第二四回:“<耿炳文>就拖了他腳,奮起生平本事,把他墩來墩去,不下三五十墩。”
管樺『淸風店』二:“曹克星看看女兒的臉色,看看妻子的臉色,突然把粥碗一墩,嘩啦一聲,把筷子摔在桌子上。”
7.擊;
打。
元張國寶『羅李郞』第四折:“軟肋上粗棍子搠,面皮上大拳墩。”
元鄭庭玉『後庭花』第一折:“常懷著心驚膽戰,滴溜著腳踢拳墩。”
8.顛簸,震動。
『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晁大舍、珍哥怕墩得瘡疼,都坐不得騾車,從新買了臥轎,兩個同在轎內睡臥,雇了兩班十六名夫擡著。”
9.斥責。
『金甁梅詞話』第五八回:“我惱他這等輕聲浪氣;
他又來我跟前,說話長短,教我墩了他兩句,他今日使性子家去了。”
10.伸。
茅盾『微波』:“李先生朝飯桌看一眼,輕輕歎一口氣,兩手撐在飯桌邊兒上,墩出了他那禿頂的油光光的頭,再看得仔細一些,然后落坐。”
11.豎立。
周立波『翻古』:“鄕里墩起了旗杆子,做工人一群一群擁進地主家的門,打富濟貧,殺豬出谷,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12.同“蹲”。
『水滸傳』第五四回:“李逵把雙斧拔放籮裏,兩手去摸,底下四邊却寬。
一摸,摸著一個人,做一堆兒墩在水坑裏。”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令旨已下,隨有兩個力士將鋃鐺鎖了言寄華到那大糞窖邊墩著。”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少年便痛得了不得,矬了身了,墩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