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初】
①[chūㄔㄨ]
[『廣韻』楚居切,平魚,初。]
1.起始;
開端。
『書·伊訓』:“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
孔傳:“言善惡之由無不在初,欲其愼始。”
『史記·樂書』:“佚能思初,安能惟始。”
唐柳宗元『貞符序』:“惟人之初,總總而生,林林而群。”
元耶律楚材『壬年元日』詩之一:“舊歲昨日盡,新年此日初。”
郭沫若『我的學生時代』:“我在初,認眞是想學一點醫。”
2.表示序次居第一。
『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孔穎達疏:“居第一之位故稱初。”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姐姐,看著我饒他個初次罷。”
朱自淸『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我凝視過許多初會面的孩子,他們都不曾向我抗議。”
3.用於農曆每月開頭十天之前,表示它是該月中的第一個一、二……十日,以別於十一、十二……二十日。
『玉台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張天翼『兒女們』:“不然的話到下月初八就來接新娘子。”
4.本原。
『莊子·繕性』:“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郭象注:“初,謂性命之本。”
『淮南子·俶眞訓』:“聖人之學也,欲以返性於初,而遊心於虛也。”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嚴復『救亡決論』:“夫中國以學爲明善復初,而西人以學爲修身事帝,意本同也。”
5.本,本來。
『詩·豳風·東山』“勿士行枚”漢鄭玄箋:“初無行陳銜枚之事。”
孔穎達疏:“初無猶本無。”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桓玄詣殷荊州,殷在妾房晝眠,左右辭,不之通。
桓後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縱有此,豈不以‘賢賢易色’也。”
宋蘇軾『與吳秀水書』:“夫南方雖號爲瘴癘地,然死生有命,初不由南北也。”
淸方文『子房山』詩:“助漢以誅秦,初非好功業。”
6.全;
始終。
『後漢書·獨行傳·彭修』:“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廢命不忠,豈非過邪?”
宋龐元英『談藪·王勃』:“唐王勃每爲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臥,忽起,一筆書之,初不點竄,時人謂之腹藳。”
淸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六·化鶴』:“每日粥飯外,即面壁不語,或竟夕不臥,亦不誦經參禪,如是六七年,初不解衣。”
7.往昔;
從前。
『左傳·隱公元年』:“遂爲母子如初。”
漢揚雄『太玄·養』:“星如歲如,復繼之初。”
范望注:“初爲故也。”
唐韓愈『王公墓志銘』:“婺州大旱,人餓死,戶口亡十七八。
公居五年,完富如初。”
宋晁沖之『臨江仙』詞:“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8.用作追敘往事之詞,用於句首。
『左傳·隱公元年』:“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孔穎達疏:“杜以爲凡倒本其事者皆言初也。”
『史記·孟嘗君列傳』:“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蹻而見之。”
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初,父之死也,小娥夢父謂曰:‘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
9.故事;
成規。
『禮記·檀弓下』:“夫魯有初,公室視豊碑,三家視桓楹。”
鄭玄注:“初,謂故事。”
10.方才,剛剛。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
漢劉向『說苑·談叢』:“初沐者必拭冠,新浴者必振冠。”
按,『楚辭·漁父』作“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憶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稱。”
『淸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兩個初煨黃栗子,半抄新炒白芝蔴。”
柳靑『銅牆鐵壁』第十五章:“石得富跑出一身大汗,初進來不覺得,漸漸地感到身上發冷。”
11.最低程度。
參見“初級”、“初等”。
12.舒緩,從容。
唐杜甫『寄李十四員外布二十韻』:“試待盤渦歇,方期解纜初。”
仇兆鼇注:“水勢可畏,故囑其從容而解纜。”
13.姓。
宋有初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