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中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2 11:4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中脘

 

拼音

 

zhōngwǎn

 

英文參考

 

cv12;chungwan;middlepartofgastriccavity;

 

zhongwan(RN12)

 

概述

 

中脘,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脈經》名中管。

 

別名上紀、太倉、胃脘。

 

屬任脈。

 

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

 

胃之募穴。

 

八會穴之腑會。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布有第七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

 

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疳疾,黃疸,水腫。

 

直刺1-1.5寸。

 

艾炷灸5-10壯;

 

或艾條灸15-30分鐘。

 

標準定位

 

仰臥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取法

 

在臍上4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穴位解剖

 

中脘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淺層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

 

深層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特異性

 

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

 

功用

 

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病癥

 

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

 

腸鳴,泄瀉,便秘,便血,脅下堅痛;

 

喘息不止,失眠,臟躁,癲癇,尸厥。

 

胃炎,胃潰瘍,胃擴張,子宮脫垂,蕁麻疹,食物中毒。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可灸。

 

配伍

 

中脘配天樞,有和胃降逆,化濕去穢的作用,主治霍亂吐瀉。

 

中脘配氣海,有益氣攝血的作用,主治便血,嘔血,脘腹脹痛。

 

中脘配足三里,有調和胃氣,升提脾氣,去濕化濁的作用,主治胃痛,泄瀉,黃疸,四肢無力。

 

中脘配胃俞,屬俞募配穴法,有調中和胃,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呃逆。

 

文獻摘要

 

《大成》: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聚英》:素注,針一寸二分,灸七壯……胃虛而致太陰無所稟者,于足陽明募穴中導引之。

 

《圖翼》:孕婦不可灸。

 

《循經》: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研究進展

 

膽絞痛用解痙止痛膏貼中脘穴。

 

取白芷10g,花椒15g,研成細末,韭菜、蔥白各20個和苦楝子50g搗爛如泥,用白醋50ml將上藥調成糊狀,貼于中脘穴,24小時換貼1次,連貼2~4次。

 

解除幽門痙攣據報道指壓中脘后,在X線下發現胃蠕動增強,110例患者中有94例波頻增加,波速增快,幽門痙攣解除。

 

針刺中脘穴對小腸的蠕動有促進作用,尤其能促進空腸的蠕動。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onghuan_521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8 12:04 , Processed in 0.07812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