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2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路易體癡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23:1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路易體癡呆

 

拼音

 

lùyìtǐchīdāi

 

疾病別名癡呆伴皮質路易體病,彌漫性路易體病,彌漫性Lewy體疾病,路易體型老年性癡呆,彌漫性路易體病,Alzheimer病路易體變異型,Alzheimer病伴帕金森改變,Alzheimer病路易體型,LBvariantofAD,ADwithPDchanges,dementiaassociatedwithcorticalLB,diffuseLBdisease,seniledementiaofLBtype,SDLT,diffuseLewybodydisease,Lewybodydementia,LewybodyvariantofAlzheimer’sdisease

 

疾病代碼ICD:F03

 

疾病分類神經內科

 

疾病概述路易體癡呆(DLB)是最近幾年才被推薦作為一個癡呆類型的,DLB多見于老年人,偶見于年輕人,男性略多于女性。

 

路易體癡呆的病因不明。

 

臨床表現:DLB的典型病程為緩慢進展,經過數年后最終呈全面癡呆。

 

早期,大部分病例的認知功能為顳頂葉型,表現為記憶、語言和視覺空間技能損害,與AD的表現相似。

 

DLB認知功能波動性損害。

 

大部分DLB病人都有真性視幻覺,幻覺形象往往鮮明生動。

 

幻覺對象多為病人熟悉的人物或動物,這些視覺形象常常是活動的、會說話或發出聲音的,偶爾,幻覺形象有扭曲變形。

 

有些DLB病人可出現肌陣攣、舞蹈樣動作等運動異常。

 

DLB病人較多出現暈厥,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疾病描述路易體癡呆(dementiawithLewybodies,DLB)由Okazak等(1961)首先描述,是一組在臨床和病理表現上重迭于帕金森病與Alzheimer病之間,以波動性認知功能障礙、視幻覺和帕金森病綜合征為臨床特點,以路易體(Lewybody)為病理特征的神經變性疾病。

 

由于臨床表現及病理特征有別于其他類型的癡呆,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已構成一獨立疾病,DLB占老年期癡呆患者的15%~25%。

 

病理組織學檢查顯示,在老年性癡呆癥中路易體癡呆的發病率僅次于Alzheimer病居第2位。

 

路易體癡呆腦內可合并AD病理改變,以往文獻中命名繁多,如Alzheimer病路易體變異型(LBvariantofAD)、Alzheimer病伴帕金森改變(ADwithPDchanges)、癡呆伴皮質路易體病(dementiaassociatedwithcorticalLB)、彌漫性路易體病(diffuseLBdisease)、路易體型老年性癡呆(seniledementiaofLBtype,SDLT)等。

 

路易體癡呆國際工作小組(1996)在聯合報告中提出統一命名為路易體癡呆,主要包括彌漫性路易體病(diffuseLewybodydisease)、路易體癡呆(Lewybodydementia)、Alzheimer病路易體型(LewybodyvariantofAlzheimer’sdisease)等叁種。

 

癥狀體征1.路易體癡呆多于老年期發病,僅少數為中青年患者,緩慢進展。

 

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癡呆、錐體外系運動障礙及精神障礙等叁組癥狀。

 

主要表現以癡呆為主,帕金森病癥狀較輕,少數病例相反,癥狀可有波動。

 

2.認知功能障礙DLB患者的認知功能全面減退,與AD均屬皮質性癡呆,有類似之處,常以記憶力減退、定向力缺失起病,但早期記憶障礙較輕,有波動性,亦可出現失語、失用及失認。

 

部分病人有皮質下癡呆特點,如注意力不集中、警覺性減退及語言欠流利等。

 

在癡呆進展中出現視空間能力缺失,有額葉釋放癥狀如強握及摸索反射。

 

認知功能障礙可有波動,在數周內甚至1天內可有較大變化,異常與正常狀態交替出現,表現時輕時重或無規律。

 

3.錐體外系運動障礙DLB患者多出現帕金森綜合征表現,如肌強直、動作減少和運動遲緩等,震顫少見。

 

錐體外系癥狀可與認知障礙同時發生,亦可先后出現。

 

兩組癥狀在1年內相繼出現有診斷意義,一般對左旋多巴治療反應差。

 

因DLB與AD均系隱襲起病,緩慢進展,確切的起病時間難以估計,應全面分析病史及癥狀、體征,不可簡單地囿于某一時間段。

 

DLB患者還可出現肌陣攣、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肌張力障礙、吞咽障礙和睡眠障礙等,如經常跌倒、暈厥,甚至短暫性意識喪失。

 

4.精神癥狀常出現精神癥狀,特點是80%的病人可有視幻覺,內容生動、完整,常為安靜的人、物體和動物的具體圖像,患者可繪聲繪色地描述所見景物,并堅信不移,可有妄想、譫妄、躁動等精神異常,呈明顯波動性。

 

對神經安定劑及抗精神病藥非常敏感是DLB區別于其他類型癡呆的特點,但易出現副作用或原有錐體外系運動障礙加重,認知功能下降,甚至嗜睡、昏迷等。

 

有報道嚴重的藥物副作用可使DLB的死亡率增加3倍,副作用與性別、年齡、疾病程度、藥物種類和劑量無關。

 

1例DLB患者服用常規劑量安定助眠出現昏迷。

 

疾病病因病因迄今不明,研究發現神經系統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為Lewy體結構的主要成分,部分DLB及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存在α-突觸核蛋白基因突變,使α-突觸核蛋白由可溶性轉變為不溶性,發生異常聚集,推測α-突觸核蛋白基因突變可能與DLB及PD的發病有關。

 

DLB很少有家族遺傳傾向,但日本曾報道過家族性DLB患者。

 

盡管有報告表明部分DLB患者與AD患者均有ApoEε4等位基因增加,但確切的遺傳機制有待研究。

 

病理生理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實驗證實,DLB患者膽堿能及單胺類神經遞質系統均有損傷,大腦皮質、前腦Meynert核和尾狀核等部位乙酰膽堿轉移酶(ChAT)水平顯著下降,基底核部位多巴胺及代謝產物高香草酸(HVA)濃度減少,多巴胺受體異常,殼核5-HT及去甲腎上腺素濃度顯著減低,上述神經遞質系統損害與DLB患者認知功能下降及錐體外系運動障礙等有關。

 

1.大腦皮質及腦干彌散分布的Lewy體及相關軸索改變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組織學特征,伴發病變包括老年斑、神經元纖維纏結、海綿狀空泡樣變性及黑質、藍斑和Meynert核區域性神經元脫失。

 

Lewy體由Lewy(1912)首先描述,典型Lewy體見于腦干黑質及藍斑核,也分布于迷走神經背核、Meyrnert基底核和下丘腦核等單胺神經元,分布在大腦皮質的Lewy體無明顯致密顆粒核心,核心周圍纖維排列不規則,稱為蒼白體(palebody),可能是Lewy體的前身;

 

皮質Lewy體主要分布在邊緣系統、顳葉杏仁核及旁海馬區、扣帶回等。

 

常規HE染色Lewy體顯示直徑3~25μm的圓形或橢圓形,胞質內呈均勻嗜伊紅色,致密顆粒雜亂排列構成1~10nm的核心。

 

電鏡下可見中心部為嗜鋨顆粒混有螺旋管(helicaltube)或雙螺旋絲(pairedhelicalfilaments),核心周圍包繞均勻疏松排列的纖維成分,呈淡染的暈圈(halo),可與相關抗體發生反應使Lewy體染色。

 

突觸中Lewy體被稱為突觸內路易體(intra-neuriticLewybody),Lewy體多位于神經細胞漿內,亦可見于軸突內,是神經細胞外Lewy體(extracellularLewybody),無典型暈圈,HE染色為淡染粉色,電鏡下可見由松散無規則排列的絲狀結構組成。

 

免疫組化發現Lewy體含大量泛有素(ubiquitin)、α-突觸核蛋白、補體蛋白、微管和微絲蛋白(tubulin)等,但無tau蛋白和類淀粉蛋白。

 

在所有的Lewy體相關癡呆中大腦皮質萎縮不明顯,可見輕度額葉萎縮;

 

Alzheimer病路易體型可見較明顯的顳葉中部萎縮,并有較多的類淀粉老年斑和神經元纖維纏結。

 

其他路易體癡呆病人可見中腦黑質色素細胞丟失,無老年斑和神經元纖維纏結,tau蛋白抗體染色有助于區別這兩類不同的病理改變。

 

免疫組化研究提示,Lewy體對晶狀蛋白(crystallin)、泛素及α-突觸核蛋白標記呈陽性反應,HE染色Lewy體色淡而不易顯示時,用泛素免疫組化染色可以清晰地顯示良好。

 

常規免疫組化染色在Lewy體尚未發現tau蛋白,可用tau蛋白免疫組化染色區別Lewy體與神經元內tau蛋白染色陽性的小球形神經元纖維纏結。

 

路易體相關軸索改變(Lewis-related-neurites,LRN)是神經絲變性,HE染色一般很難觀察到LRN,但泛素染色可以清晰顯示,LRN多見于海馬、杏仁核、Meynert核及迷走神經背核等。

 

路易體癡呆患者腦內也可有不同程度的AD病理改變,如老年斑、神經元纖維纏結、神經細胞脫失及海綿狀變性等。

 

2.目前路易體癡呆的病理組織學分型有兩種方法(1)根據Lewy體的分布可分為腦干型、過渡型(transitionaltype)及彌散型。

 

①腦干型:Lewy體主要局限于腦干,相當于Parkinson病;

 

②彌散型:Lewy體廣泛累及大腦皮質,日本學者強調光鏡下觀察前額葉、扣帶回、顳葉及島葉等部位,在100倍視野內發現5個以上Lewy體方可診斷此型;

 

③過渡型:在100倍視野內Lewy體不足5個,但歐美學者對此條件掌握較靈活。

 

(2)根據合并AD病理改變分為普通型及純粹型。

 

①普通型:病變除大量Lewy體外,尚合并老年斑、神經元纖維纏結等,皮質萎縮及神經元脫失不嚴重;

 

②純粹型:僅有Lewy體不伴AD樣改變。

 

臨床及病理對照研究表明,約75%的普通型DLB患者以記憶障礙、精神癥狀起病,隨之癡呆進行性加重,其余25%的患者以帕金森綜合征或Shy-Drager綜合征起病;

 

純粹型DLB的起病年齡較輕,早期有明顯的帕金森綜合征表現,隨后出現癡呆。

 

診斷檢查診斷:有波動性認知功能障礙、視幻覺和帕金森綜合征的病人,應考慮DLB的可能。

 

國際上使用較多的診斷標準是:1.DLB臨床診斷必備條件是進行性認知功能減退,影響社會及工作能力。

 

疾病早期雖無明顯的記憶障礙,隨病情進展可加重,存在明顯的注意力障礙、額葉皮質下功能及視空間能力缺損。

 

2.具備下列癥狀3項中2項可擬診臨床可能(clinicalprobable)DLB,具備1項為臨床可疑(clinicalpossible)DLB①波動性認知功能障礙,伴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及警覺障礙;

 

②反復發作的內容具體、形象的視幻覺;

 

③同時或之后發生帕金森綜合征運動障礙。

 

3.支持DLB診斷條件①反復跌倒;

 

②暈厥;

 

③短暫性意識喪失;

 

④對神經安定劑敏感;

 

⑤各種形式的譫妄及其他形式的幻覺。

 

4.不支持DLB診斷條件①提示卒中的神經系統局灶體征及神經影像學證據;

 

②臨床癥狀可由明確的內科或神經系統其他疾病解釋。

 

實驗室檢查:測定腦脊液、血清中ApoE多態性、Tau蛋白定量、β淀粉樣蛋白片段,有診斷與鑒別意義。

 

其他輔助檢查:1.CT及MRI檢查無特征性改變,部分病例可見彌漫性腦萎縮或局灶性額葉萎縮,程度較輕。

 

MRI冠狀掃描有助于DLB與AD的鑒別,AD可有顳葉內側萎縮,DLB不明顯。

 

2.18F-dopaPET檢查可發現黑質和紋狀體多巴胺攝取減少,PET顯示顳-頂-枕皮質葡萄糖代謝率降低,較AD嚴重,可能與DLB視空間障礙、視幻覺等有關。

 

AD主要是顳葉和扣帶回葡萄糖代謝率降低。

 

3.早期腦電圖多為正常,少數表現為背景波幅降低,可見2~4Hz周期性放電,基本節律慢化,較多病人可見顳葉區α波減少和短暫性慢波,可出現短暫額、顳葉暴發活動。

 

睡眠EEG出現快速眼動期異常,對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鑒別診斷1.Alzheimer病(AD)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認知功能減退,常因遺忘、虛構使幻覺描繪含糊不清,精神行為異常,中晚期病人可有錐體外系癥狀,不易與DLB區分。

 

DLB認知障礙表現為波動性,視幻覺內容具體、生動,患者可形象描述和深信不移;

 

有明顯視覺受損,錐體外系表現較早出現,CT及MRI顯示彌漫性皮質萎縮。

 

2.帕金森病(PD)部分PD患者晚期可出現癡呆,藥物治療中可產生視幻覺,臨床酷似DLB,但PD患者的癡呆癥狀多在發病數年后出現,以皮質下癡呆為特點,運動障礙突出,用左旋多巴癥狀消失。

 

DLB患者早期有波動性認知障礙,運動障礙表現為強直、少動,很少出現典型的靜止性震顫;

 

對左旋多巴的治療反應通常較差。

 

3.血管性癡呆常有明確的卒中史及神經系統局灶體征,病情呈階梯性進展,神經影像學清晰提示梗死性或出血性病灶,易與DLB鑒別。

 

4.克-雅病(CJD)以癡呆及錐體外系受損為特征,病情進展較快,錐體外系體征多樣,可有肌陣攣及癲癇發作,典型腦電圖改變有助于診斷。

 

5.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出現眼球運動障礙前PSP與DLB較難鑒別,PSP癡呆為皮質下癡呆,癥狀無波動性,視幻覺少見。

 

治療方案目前DLB尚無有效療法,治療原則與AD類似,下述藥物可改善某些癥狀。

 

1.膽堿酯酶抑制劑如多奈哌齊(安理申)、利凡斯的明(艾斯能)等可改善皮質認知功能及行為障礙,亦可用神經細胞活化劑及改善腦循環的藥物等。

 

2.多巴胺類如左旋多巴/芐絲肼(美多巴)、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帕金寧),以及多巴胺受體激動藥如培高利特(pergolide)等可改善帕金森綜合征癥狀,帕金森綜合征的對癥治療中易使譫妄和幻覺加重,應從小劑量起始,慎重加量。

 

3.抑郁可用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如西酞普蘭、氟西汀等,視幻覺用新型抗精神病藥如利培酮(利哌酮)、奧氮平(olanzapine)效果很好;

 

DLB患者對神經安定劑和抗精神病藥敏感,須慎用。

 

并發癥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及抑郁、性欲減退、睡眠障礙、納差、周身乏力疼痛等。

 

預后及預防預后:病人預后較差,病程5~10年,多死于并發癥。

 

預防: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對癥處理是臨床醫療護理的重要內容。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或會減緩癡呆不可逆進程。

 

流行病學癡呆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國外調查顯示,癡呆的患病率在60歲以上人群中為1%,而85歲以上人群中高達40%以上。

 

在老年人的癡呆中,歐美各國的統計顯示,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約占50%;

 

而DLB占老年期癡呆患者的15%~25%。

 

特別提示路易體癡呆患者對抗精神病藥副作用非常敏感,臨床上應避免使用。

 

引用:http://big5.wiki8.com/luyitichidai_3674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3:1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