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膽道腫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20:56: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膽道腫瘤

 

拼音

 

dǎndàozhǒngliú

 

英文參考

 

biliarytractneoplasm

 

疾病分類普通外科,肝膽外科

 

疾病概述現代醫學認為,膽囊癌的發生與慢性膽囊炎(伴有結石)可能有些關系。

 

因為慢性膽囊炎反復發作時,膽囊內的結石長期刺激膽囊,久之使正常膽囊組織細胞發生變性,變性后的組織容易發生癌變。

 

所以主張患有慢性膽囊炎伴結石并且反復發作者,應盡早手術切除膽囊,以免后患無窮。

 

膽道腫瘤分為膽囊腫瘤和肝外膽道腫瘤兩種。

 

其中膽囊腫瘤為多見。

 

膽囊癌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男性較少,女與男比約為34:1。

 

主要臨床表現為:為有長期慢性膽囊炎病史,當發生癌腫后病情突然惡化,右上腹持續性隱痛,食欲不振,惡心或伴嘔吐,晚期可出現黃疸,且進行性加深,伴有發熱、腹水等癥狀。

 

膽囊炎為何會變成膽囊癌?

 

據病因分析,膽囊癌多由急性炎癥反復發作遷延而來,炎癥促使膽管或膽囊的粘膜發生萎縮,使各層組織中均出現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組織明顯纖維化。

 

由于長期慢性炎癥刺激,有些膽囊管壁或囊壁因水腫及纖維組織增生而肥厚,引起局部管道狹窄,有時深達肌層,形成羅·阿竇,此種現象可見于約90%的慢性膽囊炎病例,在這基礎上可發生癌變變成膽囊癌。

 

本癥早期診斷至關重要,目前治療方法仍以手術切除膽囊為主。

 

疾病描述現代醫學認為,膽囊癌的發生與慢性膽囊炎(伴有結石)可能有些關系。

 

因為慢性膽囊炎反復發作時,膽囊內的結石長期刺激膽囊,久之使正常膽囊組織細胞發生變性,變性后的組織容易發生癌變。

 

所以主張患有慢性膽囊炎伴結石并且反復發作者,應盡早手術切除膽囊,以免后患無窮。

 

膽道腫瘤分為膽囊腫瘤和肝外膽道腫瘤兩種。

 

其中膽囊腫瘤為多見。

 

膽囊癌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男性較少,女與男比約為34:1。

 

主要臨床表現為:為有長期慢性膽囊炎病史,當發生癌腫后病情突然惡化,右上腹持續性隱痛,食欲不振,惡心或伴嘔吐,晚期可出現黃疸,且進行性加深,伴有發熱、腹水等癥狀。

 

癥狀體征黃疸呈進行性加重或呈間歇性;

 

痛及疼痛的性質,部位與飲食的有關;

 

有發熱、寒戰、惡心、嘔吐、厭油、食欲下降、消瘦、腹瀉、大便灰白色改變,有尿色改變及皮膚瘙癢等癥狀。

 

體檢鞏膜及皮膚黃疸,鎖骨上淋巴結有腫大;

 

腹部有壓痛;

 

肝臟壓痛;

 

膽囊腫大及壓痛;

 

脾臟腫大,腹水征及腹部腫塊,必要時行肛指檢查。

 

疾病病因發病原因不清楚。

 

病理生理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

 

診斷檢查診斷1.病史詳詢黃疸出現的時間,是否呈進行性加重或呈間歇性;

 

有無痛及疼痛的性質,部位與飲食的關系;

 

有無發熱、寒戰、惡心、嘔吐、厭油、食欲下降、消瘦、腹瀉、大便灰白色改變,有無尿色改變及皮膚瘙癢等癥狀。

 

過去有無黃疸史,有無肝炎史,經過何種醫療機構診斷及治療,療效如何。

 

有無膽石癥病史,有無手術史及手術的詳細情況。

 

2.體檢注意病人全身情況,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鞏膜及皮膚黃疸的情況和程序,鎖骨上淋巴結有無腫大;

 

腹部有無壓痛;

 

肝臟質地如何、有無壓痛;

 

膽囊有無腫大及壓痛;

 

脾臟有無腫大,有無腹水征及腹部腫塊,必要時行肛指檢查。

 

3.檢驗(1)肝功能檢查:含膽紅素、轉氨酶,膽固醇、膽固醇酯比值、白、球蛋白及蛋白電泳、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γ-谷氨酰轉酞酶等。

 

(2)血生化檢查:血鉀、鈉、氯、二氧化碳總量,血糖、血淀粉酶腎功能檢查。

 

(3)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指標,以及甲胎蛋白,CEA及CA19-9等。

 

(4)測定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

 

(5)尿膽線素、尿膽素、尿膽原及尿淀粉酶測定。

 

注意糞便顏色及隱血,糞膽原檢查等。

 

4.超聲檢查是診斷膽道腫瘤的常用影像診斷技術。

 

肝門部膽管癌可見肝內膽管擴張,膽囊空虛,肝外膽管不擴張,膽管下端癌可見肝內外膽管明顯擴張,伴膽囊腫大;

 

膽管中段癌則顯示肝內膽管擴張及肝門膽管擴張;

 

胰頭癌可見胰頭腫大及胰頭實質性占位。

 

5.X線檢查靜脈膽道造影在梗阻性黃疸或肝功能明顯損害時均不宜施行,心要時作胃腸鋇餐檢查,對胰頭癌、十二指腸乳頭癌診斷有一定價值。

 

6.CT檢查CT對了解膽道梗阻部位,與上述超聲檢查所見有同樣的診斷價值;

 

CT在顯示膽囊病變或膽囊腫瘤、肝實質占位病變、肝門與后腹膜淋巴結有無受累及胰頭體尾病變等方面比超聲檢查更為清晰。

 

磁共振膽胰管成像(MRCP)對診斷膽道梗阻極有幫助。

 

7.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對梗阻性黃疸患者,在術前了解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可提供重要診斷依據。

 

對膽道不完全梗阻患者,可清楚顯示肝內外膽管,提示病變部位在肝門部、膽管中段或膽管下端,并清楚顯示病變程度及范圍,為手術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在膽道完全梗阻患者,ERCP僅能顯示梗阻部位的截斷征,不能顯示梗阻部位近側膽管及梗阻變的范圍;

 

為了解梗阻近側膽管情況,有賴施行PTC檢查。

 

ERCP檢查有引發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危險,在有梗阻性黃疸病人,應非常慎重。

 

8.PTC檢查為進一步診斷膽管腫瘤,明確腫瘤部位的重要檢查。

 

PTC可產生出血、感染、漏膽等多種并發癥,應嚴格掌握指征,多于手術前進行。

 

治療方案1.手術治療膽管癌患者如無肝臟轉移及遠處轉移,全身情況較好者均應施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有:①根治性切除術:如膽管下端癌施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膽管上段癌即肝門部膽管癌,視情況施行肝外膽管切除、相應肝葉切除及肝膽管空腸吻合術,發生于左側之肝膽管癌,可施行左半肝切除術及右側肝膽管空腸合術。

 

②膽管癌如已不能施行根治性切除術,亦可施行姑息性引流術以減輕黃疸,消除膽道內高壓及延長患者生命。

 

姑息引流術有內引流術及外引流術;

 

內引流術方式依膽管癌發生部位而不同,如對膽管下端癌可酌情施行膽囊切除、膽管空腸吻合術或膽囊空腸吻合術;

 

肝門部膽管癌可酌情施行左、右側肝管空腸吻合術或一側肝管空腸吻合術,如肝門區膽管不能利用,亦可施行右前葉肚膽管或左外葉肝膽管空腸吻合術。

 

膽管癌的姑息性外引流術,亦可經以上內引流術途徑進行。

 

2.經內鏡置管引流術和PTCD對中、晚期膽管癌,包括肝門部膽管癌、膽管下段癌無手術探查指征者,或高齡膽管癌,合并嚴重心、肺、腦疾病,不適于手術治療者,可行纖維內鏡置金屬導管內支撐引流,以減輕黃疸,消除膽道內高壓并改善肝腎功能,延長患者生命。

 

置管引流對膽管下段癌療效較好,而肝門部膽管癌在多已侵犯左右肝管起始部,內置管引流通困難,常只能作PTCD。

 

3.支持療法(含術前準備)①改善全身情況及大力支持治療。

 

②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③護肝治療,適時給予血漿及人體白蛋白,靜脈給予大量維生素C及維生素K1等。

 

④抗生素治療。

 

⑤術前3d即行腸道準備,口服腸道抑菌藥物。

 

⑥術日晨轉置胃管、尿管。

 

⑦術前無病理診斷者,應作好術中快速病理檢查準備。

 

⑧擬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者,應備好膽道、胰管的引流管及雙套管等腹腔引流管。

 

麻醉膽管癌手術行根治切除術者,無論上段膽管癌或下端膽管癌手術均系創傷很大的復雜手術。

 

故宜選用全身麻醉。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注意點1.手術切品選用右上腹正中旁切口,對肥胖病人,可選用上腹橫弧形切口,可獲良好顯露。

 

2.進腹后,探查膽管癌腫范圍、大小、活動度,是否侵犯周圍臟器,肝臟,肝門及腹腔動脈周圍有無轉移。

 

3.分離胃結腸韌帶及胰腺頸部,注意腫瘤不否侵犯腸系膜上靜脈。

 

4.游離胰頭十二指腸,探查腫瘤不否侵犯下腔靜脈。

 

5.橫斷膽總管時勿損傷門靜脈,膽囊管開口低位時,可一并爭除膽囊。

 

結扎胃十二指腸動脈殘端,應留足夠并雙重結扎。

 

6.再確認腫瘤未侵犯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后決定行根治切除術。

 

7.切除50%~60%胃。

 

8.于胰頸部腸系膜上靜脈前方橫斷胰腺,胰管多位于胰腺中上1/3部、宜多留0.3cm,斷端插入相應口徑硅膠管,以引流胰液。

 

9.于屈氏韌帶下方15cm離斷空腸,分離、結扎、切斷自胰頭鉤狀突通向腸系膜上靜脈的小靜脈支,切斷鉤突與后腹膜的纖維血管結構,再將胰頭及十二指腸整塊切除。

 

10.進行胃腸道、膽道及胰腺的重建方法很多。

 

如胰管擴張,可行胰管空腸端側吻合,在胰管內置1根適當長度的硅膠管經空腸引薦出體外。

 

有助于防止發生胰瘺。

 

如胰管無擴張,則可行胰斷端與空腸套入式對端吻合術。

 

11.距胰腸吻合口5~8cm處行空腸與膽管端側吻合術及膽管Τ管引流術。

 

距膽腸吻合口下方40cm作結腸后胃空腸吻合術。

 

12.于肝下胰床區域置雙套管引流及潘氏引流,術后持續完負壓吸引。

 

術后處理要點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為創傷很大的復雜性手術,術后并發癥多,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進行積極處理。

 

①維持生命體征穩定,水、電解質平衡,給止血劑及維生素B、C、K1等。

 

②加強全身支持療法,適時給予全血,血漿及人體白蛋白等。

 

③給予善得定抑制胰腺及消化道分泌,有助于防止胰瘺。

 

④給予抗生素,抗酸劑治療。

 

⑤禁食及持續胃腸減壓,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后拔除胃管。

 

術后無胰瘺、膽瘺發生方可開始進食,一般在術后5~7d。

 

⑥保持各引流管通暢,密切觀察胃管、Τ形管、胰管及腹腔雙套管引流液量,顏色、性狀,防止并發癥發生。

 

預后及預防無特殊預防方式。

 

特別提示1.術后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飲食為主。

 

2.培養有規律的飲食習慣,每餐食用量不宜太多,以進食后舒服為度,按少食多餐的原則進食。

 

引用:http://big5.wiki8.com/dandaozhongliu_3716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3:55 , Processed in 0.0908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