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頸部腫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20:4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頸部腫塊

 

拼音

 

jǐngbùzhǒngkuài

 

疾病分類普通外科

 

疾病概述頸部腫塊是頸部最常出現的疾病之一,國外學者Skondalakis對頸部腫塊的診斷總結出一條“80%規律”:①對于非甲狀腺的頸部腫塊,有大約20%屬于炎癥、先天性疾病;

 

而其余80%屬于真性腫瘤。

 

②對于屬于真性腫瘤的病人中,又有大約20%屬于良性腫瘤,80%為惡性來源;

 

同時與性別有關,女性約占20%,男性占80%。

 

③在頸部惡性腫瘤中,有20%為頸部原發,而絕大多數為來源于全身其它部位惡性腫瘤的轉移灶(占80%)。

 

④頸部的轉移灶有80%來源于頭面部,20%來源于人體軀干部位。

 

必須引起重視的是頸部所有的轉移癌中仍有約20%的患者盡管進行了臨床、影像學、細胞學及實驗室檢查,最終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發病灶,稱為隱匿性原發癌。

 

疾病描述頸部腫塊是頸部最常出現的疾病之一,國外學者Skondalakis對頸部腫塊的診斷總結出一條“80%規律”:①對于非甲狀腺的頸部腫塊,有大約20%屬于炎癥、先天性疾病;

 

而其余80%屬于真性腫瘤。

 

②對于屬于真性腫瘤的病人中,又有大約20%屬于良性腫瘤,80%為惡性來源;

 

同時與性別有關,女性約占20%,男性占80%。

 

③在頸部惡性腫瘤中,有20%為頸部原發,而絕大多數為來源于全身其它部位惡性腫瘤的轉移灶(占80%)。

 

④頸部的轉移灶有80%來源于頭面部,20%來源于人體軀干部位。

 

必須引起重視的是頸部所有的轉移癌中仍有約20%的患者盡管進行了臨床、影像學、細胞學及實驗室檢查,最終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發病灶,稱為隱匿性原發癌。

 

對于頸部原發的腫瘤,局部根治療效可靠。

 

而對于頸部的轉移癌,必須首先找出原發部位,在原發部位病灶控制的條件下,可同時行頸部淋巴清掃術,同樣可獲得較好療效。

 

而對于原發部位不明的頸部轉移癌,可針對轉移癌作頸部淋巴清掃術或放射治療及綜合治療,并繼續尋找原發病灶,此類患者療效不佳,預后不良。

 

癥狀體征①頸部外形、皮膚顏色。

 

靜脈怒張,腫塊部位、大小、數目(分散或融合)。

 

②腫塊形狀、硬度及移動性,可否隨吞咽活動,波動、搏動、震顫和雜音,③腫塊鄰近器官是否受壓或受累,氣管移位或聲音嘶啞,霍納(Horner)綜合征。

 

④其他部位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頸部腫塊轉移癌。

 

疾病病因根據發病原因,一般將頸部腫塊分為先天性、炎癥性和腫瘤性三類。

 

病理生理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發病機制。

 

診斷檢查診斷1.詳詢病史,包括:①腫塊初起的準確部位及時間,有無結核、外傷、炎癥及潰破史。

 

②腫塊發展速度及方向,腫塊的移動性與硬度有無改變,有無壓痛及搏動感。

 

③有無氣管和食管受壓征象,有無口腔或耳、鼻、咽喉疾病,有無新近發生的呼吸系或消化系疾病。

 

④曾接受過哪些診斷和治療措施,療效如何。

 

⑤有無任何惡性腫瘤史。

 

2.體檢時應注意:①頸部外形、皮膚顏色。

 

有無靜脈怒張,腫塊部位、大小、數目(分散或融合)。

 

②腫塊形狀、硬度及移動性,可否隨吞咽活動,有無波動、搏動、震顫和雜音,透光試驗如何。

 

③腫塊鄰近器官是否受壓或受累,有無氣管移位或聲音嘶啞,有無霍納(Horner)綜合征。

 

④其他部位有無淋巴結腫大,肝、脾是否腫大,頸部腫塊是否為轉移癌。

 

3.檢驗:查血象及血沉,注意白細胞形態,有無血液系統疾病。

 

4.診斷不明確時,應進一步作下列檢查:(1)X線檢查:①胸部透視或攝片,注意氣管位置,胸骨后、縱隔及肺部有無腫瘤陰影;

 

②鋇餐檢查,注意食管有無移位、阻塞或靜脈曲張;

 

③頸部攝片、CT、MRI或血管造影。

 

(2)診斷性細針穿刺:注意穿刺液性質,并作細菌學及細胞學檢查,如懷疑為冷膿腫,應行潛行穿刺。

 

(3)請有關專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會診。

 

(4)超聲及放射性核素檢查。

 

(5)必要時作腫塊活體組織檢查。

 

治療方案治療1.良性腫瘤可予手術切除。

 

2.甲狀腺癌見甲狀腺腫瘤節。

 

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見惡性淋巴瘤節。

 

3.轉移性癌腫應與放射治療科及原發病所屬科室醫師共同研究治療方案。

 

4.頸淋巴結結核應及時進行抗結核治療及中醫中藥治療;

 

膿腫形成并伴繼發感染者,須切開引流;

 

較大的孤立病灶或伴有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或竇道者,可考慮手術切除,手術前后應予抗結核治療。

 

術前準備較廣泛的頸部手術,術前2h開始給予抗生素,配血200~800ml備用。

 

麻醉要求與麻醉師共同研究決定,選用局麻、頸叢麻醉或氣管內插管全麻。

 

術中注意點1.應熟悉頸部解剖,切勿損傷重要器官、血管、神經及胸膜。

 

動脈及大靜脈損傷可引起大出血及空氣栓塞,遇有出血時應先以手指壓迫,然后縫合或結扎止血。

 

非根治性頸部手術,傷及頸內靜脈時應爭取修補,不得已時才結扎;

 

根治性手術也應保留一側頸內靜脈。

 

左側手術,注意勿損傷胸導管,如有損傷,應將其斷端妥善結扎。

 

2.頸部大手術隨時有發生窒息的危險,應作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準備。

 

3.在頸動脈周圍施行手術時,應先以普魯卡因封閉頸動脈竇。

 

4.手術結束時,在創口內放置乳膠半管引流或用細導管作持續負壓吸引。

 

術后處理1.注意有無呼吸困難,一旦發生,應根據其原因及時適當處理,必要時作緊急氣管切開術。

 

2.注意創口引流液的量及性質,量不多者,術后24h可拔除引流物,根治性手術在48h之后拔除。

 

3.皮下如有積液或積血,量少時可用空針抽吸后以厚軟敷料包扎,次日同樣處理,直至積液消失,量多時,則視情況放置引流條或置管持續負壓吸引。

 

4.如無皮膚壞死,一般術后4~5d拆除縫線,根治性淋巴結清除術則在術后5~7d拆線。

 

有創口感染時,宜立即拆除部分或全部縫線,通暢引流,以免感染引起大出血。

 

5.根據需要作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中醫中藥治療。

 

護理1.根治性手術后2~3d內,按需要予以特別護理,密切觀察病情改變,協助咳嗽,吸出口鼻腔內分泌物。

 

2.麻醉未蘇醒前取平臥位,清醒后如血壓正常,改為斜坡臥位。

 

3.密切注意有無切口出血及呼吸困難等情況。

 

床旁應備有氣管切開包、吸氧裝置、吸引器及其他必要的急救物品。

 

出院標準及隨訪切口愈合即可出院。

 

輔以化療或放療者可住院或在門診繼續進行治療。

 

惡性腫瘤出院后3個月、6個月及1年復查,注意有無復發或轉移的早期癥狀;

 

如無異常,以后每年復查1次。

 

預后及預防無特殊預防方式。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ngbuzhongkuai_3720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3:55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