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單純皰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11: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單純皰疹

 

拼音

 

dānchúnpàozhěn

 

英文參考

 

herpessimplex

 

疾病別名單純性皰疹

 

疾病代碼ICD:B00

 

疾病分類感染科

 

疾病概述單純皰疹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感染所致。

 

單純皰疹的臨床特征為皮膚黏膜成簇出現單房性的小水皰,主要發生于面部或生殖器等局部,易于復發;

 

全身癥狀一般輕微;

 

但若發生皰疹性腦炎或全身播散性皰疹,則病情可相當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初發性皰疹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

 

初發性皰疹經治療或自行緩解后,病毒仍能長期蟄伏于體內,可因發熱、紫外線照射、風吹、月經、創傷、情緒激動、緊張、胃腸功能失調等激惹因素而活化,表現為復發性皰疹,并常反復發作。

 

許多復發性皰疹患者在發病前可有前驅癥狀,如局部感覺異常等。

 

疾病描述單純皰疹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感染所致。

 

單純皰疹的臨床特征為皮膚黏膜成簇出現單房性的小水皰,主要發生于面部或生殖器等局部,易于復發;

 

全身癥狀一般輕微;

 

但若發生皰疹性腦炎或全身播散性皰疹,則病情可相當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HSV可導致宮內感染,兒出生時可呈各種形式的先天畸形或發育障礙,是所謂的“TORCH”綜合征的常見病因之一。

 

癥狀體征單純皰疹分為初發性和復發性。

 

初發性皰疹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

 

初發性皰疹經治療或自行緩解后,病毒仍能長期蟄伏于體內,可因發熱、紫外線照射、風吹、月經、創傷、情緒激動、緊張、胃腸功能失調等激惹因素而活化,表現為復發性皰疹,并常反復發作。

 

許多復發性皰疹患者在發病前可有前驅癥狀,如局部感覺異常等。

 

除少數全身播散性感染或皰疹性腦炎患者病情嚴重外,單純皰疹大多呈局部皮膚黏膜的皰疹糜爛性損害,全身癥狀一般較輕。

 

不過,相對而言,初發性皰疹患者的全身癥狀往往比復發性皰疹明顯。

 

初發性皰疹皮膚黏膜損害常需2~3周愈合,而復發性皰疹患者病損大多于1周內即可消失。

 

按照皰疹病損部位的分布的解剖特點,單純皰疹可有如下不同的臨床分類命名:1.皮膚皰疹(cutaneousherpes)多見于復發性皰疹或成人初發性皰疹。

 

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尤好發于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多見,故也稱為“唇皰疹”。

 

皮膚皰疹起病時,局部發癢,繼而灼熱或刺痛、充血發紅、出現米粒大的水皰,數個或十數個成簇;

 

水皰彼此并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

 

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內自行潰破,糜爛。

 

初發性皰疹患者,尤其病毒在皮膚明顯外傷處侵入而發生的外傷性皮膚皰疹(traumaticherpes),發病期間常伴發局部淋巴結炎及發熱,有的可達39~40℃,但大多病情不重;

 

2~10天后病損皮膚干燥結痂,整個病程為2~3周。

 

皮損部位一般不會遺留瘢痕,可能存在局部色素沉著,但短時期內即可逐漸消退。

 

2.口腔皰疹(oralherpes)皰疹和潰瘍出現在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甚至可延伸至食管。

 

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發熱及頜下淋巴結或頸淋巴結腫大。

 

口腔皰疹多見于5歲以下幼兒,但成人亦可罹患,尤好發生于有口-生殖器性交行為者。

 

近年來,由于性觀念的變化,此類口腔皰疹的罹患者臨床上常能見到。

 

3.生殖器皰疹(genitalherpes)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生殖器、會陰及外陰部周圍的大腿和臀部皮膚均可受累,出現皰疹、潰瘍,及點狀或片狀糜爛。

 

男性患者多發生在龜頭、包皮、陰莖等處,亦可累及陰囊。

 

患者可感局部疼痛不適。

 

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前列腺炎、膀胱炎少見;

 

但患者精液內仍可能檢出病毒,HSV-2隱性感染可能導致男性不育。

 

女性患者則多見于大、小陰唇,陰蒂,陰道,宮頸,亦可波及尿道。

 

一般而言,倘損害僅局限于宮頸,患者癥狀可不明顯,皰疹性宮頸炎可僅表現白帶增多,甚至無癥狀;

 

但外陰部皰疹損害常常導致局部及全身癥狀,如局部疼痛、感覺異常、尿路刺激癥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生殖器皰疹患者的肛門直腸也可受累,尤見于有肛交史者,又稱皰疹性直腸炎。

 

由于部位特殊,容易夾雜化膿性繼發性感染,故皰疹性直腸炎的癥狀多較重,患者有肛門直腸痛,排便時尤為加重,常伴里急后重、發熱、腹股溝淋巴結炎、反射性尿潴留、便秘等;

 

或患者因疼痛而畏懼排便,導致便秘及排尿困難。

 

查體可見肛周潰瘍,有的患者雖肛門外觀未見異常,但直腸鏡檢可發現直腸近端黏膜皰疹,膿皰疹或彌漫性糜爛損害。

 

嚴重的生殖器皰疹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或骶神經根脊髓炎,后者可導致神經痛。

 

由于外陰部的解剖特點,與其他部位皮膚黏膜皰疹相比,生殖器皰疹的病程較長,初發患者可達3~6周、且生殖器皰疹的復發更為常見。

 

部分患者潰瘍面愈合后可能導致陰唇粘連、尿道狹窄等后遺癥。

 

孕婦罹患生殖器皰疹時還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或新生兒皰疹感染。

 

有研究認為,在宮頸癌等癌癥的發生機制中,雖然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感染更為重要,但仍可能與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存在某種相關關系。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男女,許多生殖器皰疹患者病情很輕,可能無明顯癥狀,成為未能及時就醫的原因之一,并從而進一步傳播給其性伴侶。

 

4.眼皰疹(ocularherpes)表現為皰疹性角膜炎或伴發結膜炎;

 

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及耳前淋巴結腫大。

 

受損角膜有樹枝狀潰瘍,可導致角膜穿孔、虹膜睫狀體炎或前房積膿,嚴重者可致盲。

 

5.濕疹樣皰疹(eczemaherpeticum)系原有慢性濕疹、皮炎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合并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并發病后所致,易誤診為原有濕疹的加重。

 

濕疹樣皰疹是一種水痘樣皮疹(varicelliformeruption),初期表現為皮膚小水皰,但以后可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皰,有的皰中央可呈臍凹樣;

 

伴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發熱,可因繼發細菌感染,或因發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腦組織或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死率可達10%~50%。

 

6.皰疹性甲溝炎(herpeticwhitlow)皰疹病變發生于末端指節,并深入至甲床形成蜂房樣壞死;

 

故局部疼痛劇烈,呈跳痛樣,可伴腋下淋巴結腫大,病程7~10天。

 

經常裸手接觸皰疹患者的醫務工作者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險。

 

7.皰疹性腦炎(herpeticencephalitis)無論初發性,或是復發性皰疹感染,均可能導致皰疹性腦炎。

 

皰疹性腦炎主要累及顳葉和腦干,常形成出血性壞死灶,以顳葉癥狀為重;

 

可先損及一側,隨后延及對側,并波及腦膜。

 

本病可以是病毒血癥的后果,但往往系皰疹病毒經鼻咽部沿嗅神經直接侵入腦部所致;

 

故患者可無病毒血癥過程,腦脊液中亦難以檢出病毒,且僅約1/4的皰疹性腦炎患者伴有唇皰疹出現,臨床診斷有時頗感困難。

 

患者起病急、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譫妄、驚厥、昏迷;

 

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癥、錐體束征、感覺缺失、視神經盤水腫;

 

腦脊液檢查壓力升高、外觀清亮、蛋白質中度增高、糖量正常或偏低、白細胞數中度增高、多在0.4×109/L以下,以淋巴細胞為主,早期也可多為中性粒細胞;

 

腦電圖及腦掃描提示顳葉等腦局限性損害或呈腦組織彌漫性病變。

 

皰疹性腦炎患者約有2/3死于起病后2周內,幸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8.新生兒皰疹感染(neonatalHSVinfection)一般源于患生殖器皰疹的母親,故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

 

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發生于圍產期,大多系在患母陰道娩出過程中受染;

 

或在母親妊娠期感染皰疹后,病毒經宮頸進入宮腔,導致胎兒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的胎兒可早產,或出生時呈各種形式的先天畸形,或出生后身體、智力發育障礙,即所謂“TORCH”綜合征。

 

其得名于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即“T”)、其他病毒其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在一起,即為“TORCH”。

 

“TORCH”綜合征是生殖保健醫學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詳見“巨細胞病毒感染”。

 

新生兒感染皰疹病毒后,可呈無癥狀隱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

 

輕者僅為口腔、皮膚、眼部皰疹,重者則呈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新生兒全身性皰疹感染的臨床表現可為發熱、黃疸、呼吸困難、肝脾腫大、出血傾向、抽搐、昏迷。

 

在此類患兒中,有1/3并無皮膚皰疹損害,故可能因而被誤診為新生兒敗血癥或其他疾病,病死率可高達95%,幸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9.全身播散性皰疹感染(disseminatedHSVinfection)患者多為新生兒,已如上述;

 

但亦可發生于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功能抑制者(例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臨床表現嚴重,病死率可達70%,或呈慢性化過程。

 

10.HSV感染和艾滋病毒感染在生殖器單純皰疹患者人群中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此類患者合并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包括艾滋病毒感染)的概率較高;

 

其部分原因在于HSV感染造成的生殖器皮膚黏膜糜爛損害,增加了其他性傳播疾病病原體的入侵機會。

 

基于明顯的原因,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的HSV感染率也高于一般人群。

 

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不僅導致皰疹復發率較高,而且皰疹病情也較重,常表現為面部與外陰部皮膚黏膜的持久性、破壞性損害,甚至毀形。

 

疾病病因皰疹是一類常見,而且歷史古老的傳染性皮膚病;

 

有關的記載甚至早見于古希臘。

 

18世紀時,臨床上已注意生殖器皰疹的存在。

 

19世紀以后,由于工業革命促使人口居住密集和人口大規模流動,通過一般接觸及性接觸傳播皰疹的機會增加,導致皰疹類疾病的發病率上升;

 

醫師逐漸認識到它的傳染性和性傳播途徑,此后并發現皰疹病毒具有潛伏性感染的特點。

 

皰疹病毒科分為α、β、γ叁個亞科,包括114個成員,具有一定的宿主特異性,分別感染人或其他的動物。

 

目前,人皰疹病毒至少包括8個成員(表1)。

 

單純皰疹的病原體為人單純皰疹病毒,在病毒分類學上歸于人皰疹病毒科α亞科,單純皰疹病毒屬,分為HSV-1、HSV-2兩個亞型。

 

HSV-1亞型主要侵犯腰以上部位,尤其是面部、腦組織等;

 

而HSV-2型主要侵犯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等,故有生殖器皰疹之稱;

 

但這種區分并非嚴格。

 

單純皰疹病毒呈球形,由核殼體及病毒外包膜組成。

 

核殼體呈二十面體形狀,由162個殼微粒構成;

 

其核心內含有病毒基因組,為線性雙鏈DNA分子,長度為15226kb,HSV-1、HSV-2兩個亞型基因組之間的同源性僅為47%~50%。

 

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至少編碼70種不同的蛋白質。

 

成熟的病毒核殼體至少含有七種蛋白質。

 

核殼體表面有一層物理結構尚不完全明確的內膜,含有四種蛋白質成分,與病毒基因的轉錄復制有關。

 

單純皰疹病毒的外包膜系雙層含脂糖蛋白。

 

糖蛋白成分復雜,至少包括六種;

 

其中,糖蛋白gG的抗原特異性是鑒別HSV-1型或2型的血清學依據。

 

單純皰疹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病毒DNA進入細胞核內復制,與此同時,病毒DNA轉錄物進入胞質,指導病毒結構蛋白在細胞質內的合成;

 

隨后,子代病毒DNA回到胞質內裝配為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顆粒。

 

在單純皰疹病毒的復制過程中,成熟的病毒顆粒大約只占少數,其余因未能被及時加工、包裝,而被迅速降解,或成為非感染性的不成熟病毒顆粒。

 

人單純皰疹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56℃加熱30min、紫外線照射5min、乙等脂溶劑均可使之滅活;

 

但可在-70℃環境長期保存其生物學活性。

 

在體外培養環境中,單純皰疹病毒幾乎可以感染各種胚胎和新生動物來源的成纖維細胞及上皮細胞,并很快產生肉眼可見的病變;

 

故在某些疑難病例,體外培養分離病毒的方法可被用于幫助臨床確診。

 

病理生理單純皰疹病毒入侵后,可在入侵局部造成感染;

 

但一般情況下,病毒沿該局部的神經末梢上行,傳入至神經節內,經2~3天短暫時間的復制后,病毒進入潛伏感染狀態。

 

上述短暫復制期間并不產生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顆粒。

 

在適當條件下,單純皰疹病毒可被激活而大量復制,再沿該神經節的神經分支下行播散到外周支配區域組織的細胞內,導致皰疹發作。

 

局部感染較重時,病毒可沿淋巴管上行擴散導致淋巴結炎;

 

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形成病毒血癥,發生全身播散性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重要特點是,病毒可長期潛伏于體內,其間可因受激惹而反復發作。

 

其機制系因病毒入侵后可長期潛伏在病損部位神經支配區域的神經節內,如叁叉神經節、迷走神經節、骶神經節等。

 

潛伏的病毒基因組游離存在于神經細胞內,甚至可整合于宿主細胞染色體上,當其受到某種因素激惹后即可活化,病毒沿神經干下行擴散到所支配區域色質固縮,產生特征性的細胞核內嗜酸性包涵體(CowdryA包涵體);

 

相鄰受染細胞的胞膜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

 

細胞壞死崩解后形成單房性薄壁水皰,四周可繞以紅暈,局部呈炎癥反應。

 

在初發性皰疹患者,圍繞水皰周圍出現的深層炎癥反應較重,復發性皰疹則較輕。

 

水皰潰破后表層脫皮,數小時內產生淺表性潰瘍。

 

皮膚黏膜部位的皰疹損害多局限,但新生兒及免疫力低下者,則可能形成病毒血癥,甚至全身性感染,累及重要臟器。

 

對于皰疹性腦炎或新生兒播散性皰疹患者,其實質器官病灶處的充血反應乃至出血性壞死現象比皮膚損害處更為顯著,故病情較嚴重。

 

診斷檢查診斷:凡體表部位具有典型皰疹損害者診斷不難;

 

對損害僅存在于腔道深處,如生殖道、呼吸道、直腸的患者,倘疏于全面仔細的體檢,則有可能誤診;

 

對僅系內臟皰疹損害,而身體淺表等易暴露部位未出現皰疹的病例如皰疹性腦炎,臨床正確診斷殊屬不易。

 

因此,注意搜集流行病學資料:例如皰疹患者接觸史、高危人群(如多性伴性行為者),以及既往皰疹病史,對提示診斷線索有重要幫助。

 

實驗室檢查:利用PCR技術進行HSV基因檢測,可提供單純皰疹病毒在患者體內存在的直接證據;

 

其靈敏度很高,可在數小時內做出檢測報告,已成為臨床診斷HSV感染或帶毒狀態的重要手段;

 

但須在經過技術認證合格的實驗醫學實驗室內進行,并在操作過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鑒于HSV-2隱性感染可能是男性不育的一個原因,對不育不孕門診的就診者,應將PCR技術檢測HSV作為精液、宮頸液標本篩查的常規。

 

疑及新生兒患有宮內HSV感染者,血清(可采臍血或足跟血標本)IgM型HSV抗體檢測陽性即可確診。

 

由于成年人群中有很高的HSV抗體檢出率,大多獲自隱性感染,且抗體的存在尚不能完全保護機體免受皰疹病毒的重復感染;

 

故對于成人疑難病例,HSV抗體檢測陽性對臨床診斷幫助不大;

 

然而HSV抗體檢測陰性則有助于排除單純皰疹(倘若受檢者存在免疫應答功能缺陷,則不在此例)。

 

單純皰疹病毒易于進行體外細胞培養,并能產生可見的細胞病變;

 

故可用棉拭子在病損處采樣或采集腦脊液等體液標本接種細胞,培養分離病毒作出診斷;

 

并可采用細胞免疫組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單純皰疹病毒抗原蛋白,或原位雜交技術檢測其基因成分,進一步進行HSV-1、HSV-2的分型。

 

病毒細胞培養鑒定是HSV診斷的金標準,然而其技術條件要求較高,故難以在臨床普遍推廣。

 

鑒別診斷但是,流行病學資料有時并不一定能問出。

 

例如,在部分新生兒HSV感染者的生母中,可以并無單純皰疹發病史或明確的接觸史,從而給臨床診斷造成很大困難。

 

此類疑難病例的確診有賴于采集臨床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測,以搜索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存在的病原學證據。

 

HSV口炎需與腸道病毒引起的皰疹性咽峽炎相鑒別。

 

治療方案1.一般治療小范圍淺表處皮膚黏膜的單純皰疹病損可僅采用局部用藥抗感染治療。

 

對癥狀較重,尤其重要臟器受累的患者則應給予全身性抗感染用藥及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

 

腸溶阿司匹林口服可用于皮膚黏膜皰疹部位疼痛顯著者。

 

生殖器皰疹患病期間應禁止性生活。

 

對某些患者而言,應與易感人群實行必要的隔離。

 

2.抗感染治療淺表處的皰疹病損可以局部用藥。

 

例如3%阿昔洛韋軟膏或0.5%碘苷(idoxuridine)軟膏涂搽患部。

 

疑有細菌性感染者,可外用金霉素或新霉素軟膏。

 

中藥藤黃系藤黃科植物分泌的一種干燥膠質樹脂,具有抗皰疹病毒、抗菌消炎、止痛收斂等作用。

 

據報告,以30%藤黃酊1次/d或2次/d外搽患部,對于生殖器皰疹的淺表處病損有較好的療效。

 

由于眼部皰疹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故應積極治療;

 

采用0.1%碘苷滴眼液滴眼,1次/h,病情緩解后可延長給藥間歇。

 

病損面積較大者也可外用3%硼酸濕敷局部。

 

對病情較重者或局部用藥難于奏效者,應采用口服或注射途徑進行抗病毒藥物的全身性用藥:反復發作的生殖器皰疹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韋200mg/次,5次/d,共7天;

 

也可口服鹽酸伐昔洛韋300mg/次,2次/d,共7天。

 

個別病例可能對阿昔洛韋過敏,應予注意。

 

伐昔洛韋口服后能迅速被吸收,在體內轉變為阿昔洛韋。

 

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韋的3~4倍。

 

因此,同等療效下可降低藥物用量,減少其不良反應。

 

重癥患者應靜脈滴注阿昔洛韋5mg/kg體重、1次/8h,共5~7天。

 

用藥期間應多飲水,或在必要時予以靜脈補液,以避免阿昔洛韋在腎小管內析出結晶,導致腎損害。

 

亦可用更昔洛韋5mg/kg體重、緩慢靜脈滴注,1次/12h,共1~2周。

 

更昔洛韋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大,可能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減少,故用藥期間,應監測血象變化。

 

由于伐昔洛韋是阿昔洛韋的L-纈氨酰酯,更昔洛韋是阿昔洛韋的衍生物,對阿昔洛韋過敏者,禁用此兩種藥物。

 

此外,也可試用膦甲酸鈉。

 

對于較重的患者,尚可聯合使用干擾素α。

 

上述藥物的作用靶點是病毒的DNA多聚酶,臨床上已發現一些毒株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耐藥性。

 

因此,目前正在開發針對不同靶點的抗病毒新藥。

 

對單純皰疹反復發作的患者,可使用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如左旋咪唑50mg/次,3次/d,每2周內連服3天為一療程,常需連服數月;

 

也可使用轉移因子,胸腺素等。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特點是每次復發多在同一部位。

 

對固定在陰莖包皮處反復發作皰疹的患者,可以試行包皮環切術控制或減少其復發。

 

并發癥皰疹病損繼發細菌性感染后,可加重臨床癥狀。

 

皰疹性角膜炎是導致失明的常見病因之一;

 

生殖器皰疹則可能導致患者發生心因性及器質性的性功能障礙。

 

胎兒宮內感染則可致早產,或先天畸形等。

 

預后及預防預后:單純皰疹病損有自限性,患者的全身癥狀大多較為輕微,一般預后良好;

 

但發生于特殊部位的皰疹損害則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值得警惕。

 

此外,新生兒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后,則可能播散累及重要臟器,預后嚴重。

 

預防:托幼機構出現單純皰疹患者后,應囑其在家隔離,治療痊愈后始能返回。

 

患生殖器皰疹的孕婦應采用剖宮產分娩。

 

近期曾有生殖器皰疹病史的孕婦應抽取羊水標本檢測IgM型HSV抗體,陽性者即提示胎兒已罹患宮內感染,可與患者夫婦討論是否考慮選擇0.1%滴眼液滴眼,并與患母隔離,避免由患母哺育,直至患母痊愈;

 

待產期及產后在院觀察期間,患母及其新生兒均應與其他產婦及新生兒隔離。

 

堅持婚前體檢制度,避免多性伴性行為,提倡安全的性生活;

 

必要的情況下,性交時使用安全套,有助于控制或減少生殖器皰疹的感染流行。

 

器官移植(包括骨髓移植)術后立即使用阿昔洛韋。

 

對皰疹頻繁復發的患者,應盡量去除或避免誘發因素。

 

以上措施均有助于預防單純皰疹感染的發生或原有隱伏性感染的發作。

 

目前,預防單純皰疹的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流行病學1.傳染源急性期患者及慢性帶毒者均為傳染源。

 

一般人群中,5%成年人為無癥狀攜帶者;

 

單純皰疹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皰疹液、病損部位分泌物以及唾液及糞便中;

 

也可從外生殖器并無明顯病損的患者精液中檢出。

 

2.傳播途徑單純皰疹病毒對外界抵抗力弱,主要通過患者病損部位直接接觸健康人黏膜或皮膚微小破損處而傳播;

 

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則是HSV-1型感染的另一重要途徑。

 

性交、接吻是傳播本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導致生殖器皰疹的發病。

 

因此,生殖器皰疹被列入性傳播疾病范疇。

 

患病孕婦也可導致胎兒宮內感染。

 

此外,單純皰疹病毒感染還可經消化道途徑傳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成年人群中有很高的HSV抗體檢出率,Tischendorf報道,80%~90%歐洲居民曾遭受HSV-1亞型的感染。

 

據估計,全球人口中約1/3罹患過單純皰疹,大多獲自隱性感染;

 

但HSV抗體的存在尚不能完全保護機體免受皰疹病毒的重復感染,患者也可先后遭受兩個亞型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不過,曾遭受HSV-1亞型感染者,倘再罹患HSV-2亞型感染時,病情可相對較輕。

 

本病的發生多為散發或原有潛伏病毒感染的反復發作。

 

研究表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率在經濟水平低下、居住條件擁擠地區的人群較高;

 

兒童營養不良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者,較易于罹患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有時可在兒童集中的區域內,如幼托機構出現暴發流行。

 

多性伴侶性行為者是生殖器皰疹的高危人群之一,因其接觸傳染源的機會多,故易于遭受HSV感染。

 

近年來,我國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已明顯增高。

 

引用:http://big5.wiki8.com/danchunpaozhen_3789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3: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