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高鎂血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9:3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高鎂血癥

 

拼音

 

gāoměixuèzhèng

 

英文參考

 

hypermagnesemia

 

疾病代碼ICD:E83.4

 

疾病分類營養科

 

疾病概述鎂在含量上是機體內第四位的陽離子,僅次于鈣、鈉、鉀;

 

在細胞內,鎂的含量僅次于鉀而占第二位。

 

血清鎂濃度高于1.25mmol/L(2.5mEq/L)時為高鎂血癥。

 

臨床表現與血清鎂升高的幅度及速度均有關。

 

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者臨床癥狀較重。

 

一般早期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皮膚潮紅、頭痛、頭暈等,因缺乏特異性,容易忽視。

 

當血清鎂濃度達2~4mmoL/L,可出現神經-肌肉及循環系統的明顯改變。

 

疾病描述鎂在含量上是機體內第四位的陽離子,僅次于鈣、鈉、鉀;

 

在細胞內,鎂的含量僅次于鉀而占第二位。

 

鎂代謝紊亂主要是指細胞外液中鎂濃度的變化,包括低鎂血癥(hypomagnesemia)和高鎂血癥(hypermagnesemia)。

 

血清鎂濃度高于1.25mmol/L(2.5mEq/L)時為高鎂血癥。

 

癥狀體征高鎂血癥的臨床表現與血清鎂升高的幅度及速度均有關。

 

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者臨床癥狀較重。

 

一般早期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皮膚潮紅、頭痛、頭暈等,因缺乏特異性,容易忽視。

 

當血清鎂濃度達2~4mmoL/L,可出現神經-肌肉及循環系統的明顯改變。

 

1.對神經-肌肉的影響血清鎂離子升高可抑制神經-肌肉接頭以及中樞神經乙酰膽堿的釋放,故表現為呼吸肌無力和中樞抑制狀態。

 

一般情況下血清鎂濃度與臨床表現有一定關系,即血清鎂濃度>3mmol/L時,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4.8mmol/L時,發生肌無力、四肢肌肉軟癱,影響呼吸肌時,可發生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6mmol/L時,可發生嚴重的中樞抑制,如昏睡、木僵、昏迷等。

 

所以靜脈給鎂時,速度不能太快,對不能進食的患者,最好能將每天的輸鎂量在24h內較均勻地輸入。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1)對心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自律性細胞的抑制作用,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各種情況的傳導阻滯組織。

 

由于高位正常細胞的自律性降低,低位自律性細胞興奮,可發生各種心律失常。

 

(2)對血管的影響:高血鎂可抑制交感神經節前纖維乙酰膽堿的釋放,相應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減少;

 

當然也抑制副交感神經釋放乙酰膽堿,但由于前者的作用更強,故表現為血管平滑肌舒張,皮膚潮紅,血壓下降。

 

3.消化系統高血鎂抑制自主神經遞質的釋放,并直接抑制胃腸道平滑肌,患者可表現有腹脹、便秘、惡心、嘔吐等。

 

4.呼吸系統嚴重高血鎂可使呼吸中樞興奮性降低和呼吸肌麻痹,導致呼吸停止。

 

疾病病因以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多見,但一般腎功能衰竭患者血鎂大多仍能維持正常或正常偏高水平,且無高鎂血癥導致的癥狀。

 

如果一時攝入過多(如使用抗酸劑)或經其他途徑進入體內過多(例如肌注硫酸鎂等),則有可能出現明顯高鎂血癥并出現癥狀。

 

此外,甲狀腺素可抑制腎小管鎂重吸收、促進尿鎂排出,故某些黏液性水腫的患者可發生高鎂血癥。

 

醛固酮也有抑制腎小管鎂重吸收、促進尿鎂排出的作用,故Addison病患者可有高鎂血癥。

 

病理生理1.腎臟排出鎂減少鎂主要通過腎臟調節維持血清濃度的平衡和穩定,腎功能正常者尿鎂排泄量相當于腎小球濾過量的3%~5%,當血清鎂升高時,腎臟的排鎂能力可顯著增強,一般不會發生高鎂血癥。

 

故高鎂血癥主要見于腎功能損害的患者。

 

(1)急性腎功能不全:在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少尿期,可發生輕度高鎂血癥。

 

(2)慢性腎功能不全:當腎小球濾過率小于30ml/min時,血鎂多升高。

 

(3)嚴重低鈉血癥:在嚴重低鈉血癥時,鎂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可發生輕度高鎂血癥。

 

(4)內分泌紊亂:某些激素水平的異常,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醛固酮)均抑制腎小管重吸收鎂,因此在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患者可發生高鎂血癥,其他能促進腎小管重吸收鎂的激素還有甲狀旁腺激素,抗利尿激素,胰高血糖素。

 

(5)細胞外液量減少:如嚴重脫水可導致少尿,使鎂的排泄減少;

 

同時低血容量狀態下腎小管對鎂的重吸收增加。

 

2.攝取鎂過多或胃腸道鎂的重吸收增加(1)攝取過多:一般由藥物引起。

 

長期口服含鎂制劑,如氧化鎂、氫氧化鎂等;

 

大量注射鎂制劑,如大量應用硫酸鎂治療子癇或先兆子癇等。

 

(2)胃腸道重吸收增多:維生素D可增加鎂在腸道的吸收,大劑量應用維生素D的患者,偶可發生高鎂血癥。

 

3.分布異常(1)組織細胞大量破壞:由于鎂主要存在于細胞內,因此當大量組織破壞時,大量鎂離子進入血液,發生高鎂血癥,這與鉀離子的變化類似。

 

臨床上常見于溶血、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或手術損傷、骨骼肌溶解等情況;

 

也見于高分解代謝等情況。

 

(2)正常細胞內外的鎂離子轉移:主要見于酸中毒,此時細胞內鎂轉移至細胞外,發生高鎂血癥。

 

上述兩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是鎂離子在細胞內、外的直接轉移,而后者是由于酸中毒時造成的離子相互交換而引起。

 

診斷檢查診斷:1.血清[Mg2 ]>1.05mmol/L為高鎂血癥絕大多數是由于腎功能障礙導致鎂排出減少而致,但下列特殊情況需加以重視: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腎小管對鎂重吸收增加;

 

②一次過多或長期服用含鎂的抗酸劑;

 

③溶血反應、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等組織細胞大量破壞,細胞內高含量的鎂進入血液;

 

④精神病患者長期服用鋰劑;

 

⑤酸中毒時細胞內鎂過多交換到細胞外。

 

2.血清鎂輕度升高,出現食欲不振、惡心、皮膚潮紅、頭痛等非特異性癥狀,易被忽略,一旦血清[Mg2 ]>2mmol/L,可能導致呼吸抑制和心跳停搏。

 

實驗室檢查:1.血清鎂濃度升高(血清鎂>1.25mmol/L)可直接診斷高鎂血癥。

 

2.24h尿鎂排除量對診斷病因有較大幫助。

 

若丟失量減少,說明是腎性因素、內分泌因素、代謝因素所致,否則是攝取增加或分布異常所致。

 

其他輔助檢查:1.心電圖檢查出現傳導阻滯和心動過緩。

 

高鎂血癥的心電圖表現為P-R間期延長、QRS增寬及Q-T間期延長。

 

因高血鎂常伴隨高血鉀,故可出現高尖T波。

 

2.B超檢查及早發現腎臟器質性改變。

 

鑒別診斷輕度高鎂血癥時,癥狀及體征常缺如,易被忽略,對于使用鎂劑的患者特別是伴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注意監測血鎂濃度,同時結合尿鎂測定,原發基礎疾病情況作出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方案高鎂血癥的治療主要包括對癥處理、降低血鎂濃度和治療基礎疾病三個方面。

 

分述如下:1.對癥處理(1)使用鈣離子:由于鈣對鎂有拮抗作用,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10%氯化鈣常能緩解癥狀,常用量為前者10~20ml,后者5~10ml,緩慢注射。

 

(2)一般對癥處理:如根據需要可采用呼吸支持治療、升壓藥治療、抗心律失常治療等。

 

(3)膽堿酯酶抑制劑:高鎂血癥可使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減少,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可使乙酰膽堿破壞減少,從而減輕高鎂血癥引起的神經-肌肉接頭興奮性的降低。

 

可試用的藥物有新斯的明等。

 

2.降低血鎂濃度(1)增加尿鎂的排出:腎功能正常患者可適當補充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糾正脫水,增加腎小球濾過量,加速鎂的排出。

 

在補充血容量的基礎上,使用利尿藥可增加尿鎂排出。

 

可將噻嗪類利尿藥和襻利尿藥合用。

 

但對于明顯腎功能不全者來說,應用利尿藥是時無效的。

 

(2)血液透析:腎功能不全時發生高鎂血癥是應用透析療法的指征,因為腎功能不全時高鎂血癥,高鈣血癥常合并存在,這時應用鈣治療是不合適的。

 

但注意透析時要使用無鎂液。

 

(3)嚴格控制鎂的攝取:必須停用一切含鎂藥物。

 

并發癥高血鎂可抑制心肌收縮力,導致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預后及預防預后:高鎂血癥若診斷、治療不及時可發生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應注意監測血鎂、尿鎂濃度。

 

預防:高鎂血癥診斷成立后,應積極尋找原因,若為醫源性因素引起者。

 

應立即停止應用含鎂藥物或制劑。

 

流行病學因腎臟調節鎂的能力很強,故高鎂血癥在臨床上并不常見。

 

引用:http://big5.wiki8.com/gaomeixuezheng_3996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5 07:42 , Processed in 0.18750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