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骨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8:4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骨癆

 

拼音

 

gǔláo

 

疾病科屬

 

骨傷科

 

疾病概述

 

骨癆是寒痰凝聚于骨關節間引起的一種陰證。

 

又稱為流痰。

 

因發病部位不同而病名各異,如生于脊背的叫龜背痰,生于腰椎兩旁的叫腎俞虛痰,生于環跳部位的叫附骨痰,生于膝部的叫鶴膝痰,生于踝部的叫穿踝痰等。

 

本病西醫學稱之為骨關節結核。

 

好發于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但老年及體虛之人偶爾亦右罹病。

 

發病部位多在負重大、活動多的骨關節,好發于脊柱的腰椎、胸椎下段,其次為髖、膝踝、肩等關節。

 

診斷要點

 

1、初期起病緩慢,患處隱隱酸痛,全身倦怠,關節活動受限,夜間疼痛明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數。

 

2、中期患處逐漸腫起,潮熱、盜汗、胃納差,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沉細數。

 

3、后期形成瘺管竇道,時流稀膿或夾有干酷樣物,難于收口,肌肉萎縮。

 

陰虛火旺者,午后潮熱,口燥咽干,食欲減退,咳嗽痰中帶血,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氣血兩虧者,日漸消瘦,面色無華,形寒畏冷,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脈細或虛大。

 

4、病變活動期血沉降加快。

 

5、X線照片檢查:滑膜結核呈滑膜腫脹,骨質疏松。

 

松質骨中心型結核,早期可見局部骨小梁模糊,呈毛玻璃樣改變,繼之出現死骨和空洞;

 

邊緣型骨結核則呈溶骨性改變。

 

密質骨結核,則髓腔內溶骨破壞和骨膜新骨形成。

 

干骺部結核,則兼有松質骨結核與密質骨結核特點。

 

全關節結核,則可見關節腔變窄或消失,可有死骨、膿腫陰影。

 

辨證分析

 

1、先天不足,或勞倦內傷,久病失調,正氣虧損,肝腎不足,筋肉骨胳不健,腠理不密,骨關節長期負重慢性勞損,復感受風寒濕,毒邪乘虛而入,深竄入里,留著筋骨。

 

造成氣血失和,津液不得輸布,痰濁凝聚而為病。

 

2、骨關節結核的病灶形成,初起多局限于骨與滑膜,以后擴散到全關節。

 

根據病變發展情況,可分為單純骨結核、單純滑膜結核和全關節結核。

 

3、在整個病程中,其始為寒,其后為虛熱。

 

既有先天不足、肝腎虧損之虛,又有氣血失和、痰濁凝聚之實。

 

當其化膿之時,不僅寒化為熱,陰轉為陽,腎陰不足,此后陰愈虧、火愈旺,故在中、后期常出陰虛火旺的證候,有時虛實挾雜,寒熱交錯,但仍以陰虛為主動脈。

 

由于病久膿水淋漓不斷,膿為氣血所化,耗傷氣血,故又可出現氣血兩虛的證候。

 

辨證論治

 

骨癆的治療,應著重整體辨證施治,局部予以制動,注意休息,加強營養。

 

藥物治療1、初期治法:溫補和陽,散寒化痰。

 

⑴主方:陽和湯(王維德《外科全生集》)處方:熟地黃30克,鹿角膠10克,姜炭5克,肉桂3克(焗沖),麻黃5克,白芥子6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劑。

 

氣血虛弱者,加黃芪30克、黨參30克、當歸12克。

 

⑵外用方:回陽玉龍膏(陳實功《外科正宗》)處方:草烏(炒)6份,干姜(煨)6份,赤芍(炒)2份,白芷2份,南星(煨)2份,肉桂1份。

 

共研細末,直接摻在瘡面上,或水調外敷患處。

 

⑶中成藥:小金丹,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開水送服。

 

2、中期治法:扶正托毒。

 

主方:托里透膿湯(吳謙等《醫宗金鑒》)處方:人參3克,土炒白術3克,穿山甲(炒研)3克,白芷3克,升麻1.5克,甘草節1.5克,當歸6克,生黃芪9克,皂角刺4.5克,青皮(炒)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

 

3、后期治法:補氣養血,培補肝腎。

 

⑴主方:①人參養榮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處方:黨參10克,白術10克,炙黃芪10克,炙甘草10克,陳皮10克,肉桂心(焗)1克,當歸10克,熟地黃7克,五味子7克,茯苓7克,遠志5克,白芍10克,大棗10克,生姜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

 

②陰虛火旺者,宜養陰清熱,可用清骨散(王肯堂《證治準繩》)處方:青蒿6克,鱉甲10克,地骨皮10克,秦艽10克,知母10克,銀柴胡6克,胡黃連5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劑。

 

若盜汗不止者,可加黃芪30克,浮小麥12克、煅龍骨30克。

 

痰中帶血者,可加川貝母10克、白茅根12克、茜草根12克。

 

⑵外用方:①若竇道長期不愈合者,可用五五丹(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處方:熟石膏5份,升丹5份,共研細末,制成藥線,插入竇道內以拔毒祛腐,視其膿液多少決定更換藥線次數。

 

②若膿液干凈,瘡面紅活時,可用生肌散(廣東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處方:制爐甘石50份,滴乳石30份,滑石100份,琥珀30份,朱砂10份,冰片1份,研極細末,摻于瘡面上。

 

⑶驗方單方:骨癆敵(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處方:骨碎補10克,三七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黃芪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固定方法為了減輕疼痛,防止病變擴散,對病變部位應限制活動,并予以適當固定。

 

將肢體關節固定于功能位置,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夾板、支架等。

 

若肢體關節攣縮在非功能位置時,可牽引3~4周,逐漸矯正畸形。

 

其他療法1、雷火神針灸(陳實功《外科正宗》)用蘄艾10克,丁香1.5克,麝香0.6克。

 

將二藥與蘄艾揉和,用紙卷成筒,如指粗,塞入藥艾,即成“雷火神針”。

 

使用時,以肖山紙7層平放患處,用火點著雷火神針的一端,在紙上捺緊,待不痛起針,病重者再針熨1次。

 

7天后灸瘡發作,即收效。

 

適用于骨癆初起,以促其消散。

 

2、附子餅灸法(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外科臨床手冊》)用附子研末,以黃酒調和作餅,餅厚約3毫米。

 

將附子餅放在瘡頂上,鋪艾絨于其灸之;

 

如附子餅已干熟,則可更換再灸,灸至患者自覺局部及附近有溫熱感。

 

每日灸二、三十壯。

 

適用于后期膿液干凈,瘡面蒼白,肉芽不鮮者。

 

3、穿刺抽膿中期若寒性膿腫形成,切忌擠破或濫用切開排膿,可在嚴密消毒下,穿刺抽現膿液,并在膿腔內注入抗癆藥物。

 

4、搔刮竇道若竇道長期不愈合者,可用刮匙搔刮竇道壁,將腐肉、瘢痕刮除。

 

5、病灶清除若病灶內有較大死骨、較大膿腫、竇道經久不愈或脊髓受壓者,可施行病灶清除術,以矯正畸形、解除壓迫和制止病變發展,保存關節活動功能。

 

引用:http://big5.wiki8.com/gulao_4247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4:50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