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秋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8:4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秋燥

 

拼音

 

qiūzào

 

疾病科屬

 

內科

 

疾病概述

 

秋燥是由燥熱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

 

多發生于秋季,尤以秋分后至小雪前為常見。

 

初起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膚干燥等津傷失潤表現為主要特點。

 

根據好發季節及臨床表現,本病與西醫的急性咽候炎、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等證候表現相似,故這些疾病可以參考秋燥辨證治療。

 

診斷要點

 

1、病多發于秋天燥熱偏盛的季節2、初起除具有肺衛見證外,必伴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膚干燥等津傷失潤的表現。

 

3、本病的病變重心在肺,一般傳變較少;

 

以傷肺胃之陰為多,傳入下焦肝腎較少。

 

4、本病應與風溫相鑒別。

 

兩者初起均有邪襲肺衛見證,但風溫多發于冬春季節,且初起津傷失潤見癥不明顯,是其不同。

 

另外,本病還應與發于秋季的伏暑作鑒別,伏暑初起雖可有衛表見證,但少見肺經證候,且以暑濕在里見證為主,病情較重。

 

辨證分析

 

本病所發外因感受燥熱病邪,內因人體值夏令炎熱過汗之后,津氣耗損或素體陰液虧損,復感燥熱病邪而發病。

 

秋燥病所及臟腑主要是肺、胃、腸等,尤以肺為病變重心;

 

衛氣分病變為多見,少數患者也有病邪深入營血或損傷肝腎。

 

本病的發生,病邪先犯肺衛,因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其位最高又為嬌臟,喜潤惡燥,而燥熱病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肺開竅于鼻,外合皮毛,故燥熱病邪先犯肺衛。

 

初起除見肺衛證候外,還伴見咽干、鼻燥、干咳少痰等津傷失潤的表現。

 

若肺衛之邪內傳氣分,則肺之津氣受傷證候更為突出,并涉及胃與大腸。

 

因胃為燥土,亦喜潤惡燥,感受燥熱病邪后,易傷胃津;

 

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燥津傷,輸布津液之功能障礙,則大腸也失去濡潤。

 

故本病以肺為病變重心,其次是胃與大腸。

 

秋燥的總的治療原則是潤燥清熱。

 

根據病變的不同階段、所及臟腑,可分別選擇辛涼甘潤、清肺潤燥、增液潤燥、甘寒養胃等治法,選方用藥施治。

 

辨證論治

 

邪在肺衛證見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

 

舌紅苔白而干,脈數。

 

治法辛涼甘潤,輕透肺衛。

 

方藥1、主方:桑杏湯(吳鞠通《溫病條辨》)處方:桑葉9克,杏仁9克,沙參15克,象貝9克,淡豆豉6克,梔子皮9克,梨皮12克。

 

水煎服,每日2劑,上、下午各1劑。

 

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蘆根12克。

 

咽喉干燥而痛者,加玄參18克、崗梅根15克。

 

2、中成藥養陰清肺膏,口服,每次15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雪梨川貝燉冰糖(黎文獻《中國常用民間療法》)組成:雪梨1~2個,川貝母9克,冰糖12克。

 

雪梨洗凈去心核,將川貝(研末)、冰糖納入,燉1小時后,吃梨飲汁,每日吃服1次。

 

對燥咳、咽喉干癢或痛,頗有療效。

 

燥熱傷肺證見身熱,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齒燥,胸滿脅痛,心煩口渴。

 

舌紅,苔薄黃干燥或白而干,脈數。

 

治法清肺潤燥,養陰止咳。

 

方藥1、主方:清燥救肺湯(喻嘉言《醫門法律》)處方:生石膏30克(先煎),冬桑葉9克,黨參(或太子參)9克,胡麻仁12克,真阿膠6克(烊化),麥冬12克,杏仁9克,炙杷葉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2劑,上、下午各服1劑。

 

若咽喉疼痛者,加連翹12克、牛蒡子10克、板藍根15克。

 

若咳嗽痰多而黃者,加瓜蔞皮12克、貝母9克。

 

大便秘結者,加玄參15克、生地黃15克、枳殼9克。

 

2、中成藥清燥救肺丹,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滋燥飲(賴天松等《臨床方劑手冊》)處方:天冬10克,麥冬10克,生地黃12克,天花粉12克,白芍12克,秦艽9克。

 

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10毫升、童便10毫升,溫服。

 

每日煎服2劑,上、下午各1劑。

 

腑實陰傷證見身熱,干咳少痰,口干唇燥,大便干結,或腹脹。

 

舌紅,苔黑干燥,脈沉細。

 

治法養陰潤燥,通下泄熱。

 

方藥1、主方:調胃承氣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味處方:生大黃9克(后下),芒硝8克(沖),炙甘草6克,鮮何首烏18克,鮮生地黃20克,鮮石斛20克。

 

水煎服,每日2劑。

 

大便得通暢,去芒硝,大黃不用后下。

 

身熱退、舌苔凈而止后服。

 

若口干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麥冬15克、玄參25克,腹脹滿而痛者,可加枳實8克、厚樸6克。

 

2、中成藥五仁潤腸丸,每次1~2丸,溫開水送服,每日1~2次。

 

3、單方驗方:通便散(李振瓊等《奇效驗秘方》)處方:太子參20克,玄參15克,當歸10克,炒萊菔子15克,番瀉葉4克。

 

上藥共碾成細粉末,每次用5克,用開水50毫升焗泡5~10分鐘,濕服。

 

肺胃陰傷證見身熱不甚,但干咳不已,口咽干燥而渴,知饑納少。

 

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治法甘寒滋潤,清養肺胃。

 

方藥1、主方:五汁飲(吳鞠通《溫病條辨》)處方:雪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汁),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

 

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

 

每日飲服2~3次。

 

若口渴甚者,可加入西瓜汁適量。

 

知饑而不欲食者,以扁豆15克,太子參15克、淮山藥15克水煎去渣,和勻諸汁,趁溫飲服。

 

2、中成藥玉泉丸,每次9克,溫開水送服,每日服4次。

 

3、單方驗方:潤燥養胃湯(賴天松等《臨床方劑手冊》)處方:北沙參15克,石斛15克,麥冬12克,生地黃12克,白芍12克,當歸5克,炙烏梅10克,川楝子6克,玉竹12克。

 

水煎兩次作兩次服,每日服2劑。

 

其他療法1、敷貼療法用瓜蔞1枚、貝母50克、青黛15克共混碾細末,再將蜂蜜100克放入鍋內加熱,煉去浮沫后加入藥末,調勻如膏。

 

分別攤貼在雙側肺俞穴、大抒穴、后溪穴,后蓋紗布,用膠布固定,1日或2日換藥一次。

 

具有清肺止咳、潤燥生津的作用,適用于肺燥干咳無痰者。

 

2、飲食療法(1)蘿卜豬肺杏仁煲:用豬肺1具、蘿卜500克、杏仁10克,洗凈(蘿卜、豬肺切塊)加水共煲,熟爛為度。

 

此湯食具有潤肺止咳,理氣除痰的作用。

 

(2)羅漢果豬肺煲:豬肺250克洗凈切塊,與羅漢果一個(切開),加清水適量,煲熱服食,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uzao_4251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4:27 , Processed in 0.10253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