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8:37: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拼音

 

xìtǒngxìnghóngbānxìnglángchuāng

 

疾病科屬皮膚科

 

疾病概述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是一種侵犯多系統的全身性疾患,除皮膚損害外,常有關節痛、發熱等全身癥狀,可累及腎、心、肺、肝、腦、血液等器官組織。

 

診斷要點1、多見于15~40歲的女性。

 

2、皮疹的特征:⑴約80%的患者有皮疹,但有少數患者在整個病程中沒有疹表現,應予注意。

 

⑵皮疹多發于面頰和鼻梁,其次為頭皮、前額、外耳、指(趾)末端、甲廓及上肢伸側等處。

 

主要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的斑疹,邊界清楚或不清楚,皮疹常廣泛、對稱分布。

 

典型者為位于鼻梁和兩側面頰的水腫性蝶形紅斑,和位于甲廓指(趾)末端之紅斑或出血性瘀點。

 

此外,皮疹有的尚可表現為丘疹、風團、水皰、血皰、結節、瘀斑及網狀青斑、多形性紅斑等。

 

⑶常有雷諾氏現象(表現為指、趾皮膚呈陣發性發白、青紫后,繼之以潮紅,常因寒冷或情緒波動等而誘發),以及狼瘡性脫發(頭發稀疏脫落,以額部至頭頂部較明顯),毛發失去光澤,干燥脆弱,容易折斷和脫落,常長短參差不劑)。

 

⑷常見在上口唇皮膚部位及下口唇唇紅部位出現紅斑、脫屑,境界清楚,有的伴有輕度萎縮;

 

當全身癥狀加劇時,口唇的炎癥反應也常加重。

 

⑸口腔、鼻腔、咽部或外陰部粘膜可見紅腫、糜爛或淺潰瘍。

 

少數患者表現為典型的盤狀紅斑性狼瘡的皮疹。

 

3、約90%患者伴有發熱。

 

活動發作時,多有高熱或弛張熱,也可表現為不規則發熱或低熱。

 

熱型不規則,無特異性。

 

4、約90%患者有關節疼痛,且常為首發癥狀,表現類似痹證(風濕性關節炎);

 

其疼痛為游走性或固定性,多見于手指小關節及腕、肘、踝、膝、肩、髖等關節,有的關節腫脹,甚至可致關節攣縮或僵硬。

 

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疼痛。

 

5、腎損害:發生率50%~80%,表現為腎炎或腎病綜合征;

 

常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血尿,下肢浮腫,甚則腹水、全身浮腫,血壓升高。

 

嚴重者可出現尿毒癥、腎功能衰竭。

 

6、心損害:發生率在30%~80%,主要病變為心包炎、心肌炎或心內膜炎。

 

輕者癥狀不明顯,較重者可出心悸、心前區不適、胸翳、氣促、脈結代等,嚴重者可致心力衰竭。

 

7、呼吸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間質性肺炎和干性或滲出性胸膜炎。

 

出現咳嗽、多痰,呼吸困難、發紺、胸痛等癥狀。

 

8、消化系統損害:常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腹瀉、便血等。

 

約30%的患者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

 

9、精神及神經癥狀:表現為失眠,情緒不安,記憶力減退,幻覺,幻聽,妄想,哭笑無常和強迫觀念,甚則癡呆及譫妄等,有的還可發生癲癇樣抽搐、偏癱、截癱及周圍神經麻痹等。

 

10、其他癥狀:半數以上的患者出現貧血。

 

約50%患者有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一般無壓痛,質較軟。

 

20%~30%患者有眼底病變,主要為視網膜病變。

 

此外,常可見月經紊亂或閉經等。

 

11、應作下述實驗室檢查:⑴血常規檢查,常見輕度或中度貧血,紅細胞減少,血紅蛋白減少,同時常伴有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

 

⑵尿常規檢查,常可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紅細胞、白細胞和管型。

 

⑶血沉,活動期大都明顯加快,緩解期可接近或回復正常,但也有臨床癥狀控制后血沉仍不下降者。

 

⑷血清蛋白電泳,可見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高,特別是r-球蛋類白增高,有時〆2-球蛋白亦可增高,A、G比值可倒置。

 

⑸測定血肌酐、尿素氮等,以了解腎功能是否受損及其損害程度。

 

⑹肝功能檢查,肝臟受累者可異常。

 

⑺紅斑狼瘡細胞檢查,活動期75%~90陽性。

 

⑻抗核抗體(ANA)檢查,活動期95%以上陽性,且其滴度傾向于與本病的活動程度相平行。

 

⑼抗雙鏈DNA抗體檢查,活動期陽性率約60%,且其滴度亦傾向于與本病的活動程度相平行。

 

⑽血清補體測定,在病程中,尤其在活動期,多數患者血清補體值下降,下降程度與本病的活動情況一致。

 

通常測定總補體(CH50),分補體C3、C4,有條件也可測定分補體C1、C2、C9等。

 

此外,循環免疫復合物(CIC)在本病活動期也多中呈陽性。

 

⑾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有條件者并可作內臟器官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對進一步明確診斷有意義。

 

⑿有條件者可作皮膚免疫熒光帶試驗,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皮膚損害處90%以上陽性,無皮膚損害處(正常皮膚)60%陽性;

 

而盤狀紅斑狼瘡皮膚損害處90%陽性,無皮膚損害處則呈陰性。

 

此試驗對紅斑狼瘡的診斷,特別是對無皮疹的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確診都很有價值。

 

免疫熒光帶在治療中隨病情緩解而消失。

 

辨證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損而成。

 

因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不足則虛火上炎;

 

兼因腠理不密,目光曝曬,而致熱毒內侵,兩熱相搏,燔灼營血,外則熱損血絡,血溢成斑,內則損及肝腑,諸證迭起。

 

本病在急性發作期,常表現為熱毒熾盛氣血兩燔;

 

當而邪熱漸退,則表現為陰虛火旺,肝腎不足的證候;

 

病久氣血耗傷,而表現為氣陰兩虛之證;

 

或因肝氣郁結,氣血凝帶,而表現為肝郁血瘀;

 

后期每因陰損及陽,累及于脾,以致脾腎陽虛。

 

在整個病程中,熱毒熾盛之證候可以相繼或反復出現,甚或熱毒內陷,熱盛動風等。

 

病情常虛實互見,變化復雜。

 

臨床宜根據辨證,分別采用清熱解毒涼血、養陰清熱、益氣養陰、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溫補脾腎等方法。

 

辨證論治熱毒熾盛型證見水腫性鮮紅斑或紫紅斑,可見瘀點、瘀斑或血皰;

 

伴有高熱,全身乏力,關節疼痛,煩躁,口渴喜飲,或見口舌糜爛,小便短赤,大便干結。

 

舌質紅、紅絳或紫黯,苔黃膩或黃干,脈弦數或洪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

 

方法1、主方:犀角地黃湯(孫思邈《千金要方》)加減處方:水牛角30~60克(先煎),生地黃、魚腥草各30克勤克儉,赤芍、牡丹皮各12克,紫草、茜草根、青蒿、玄參、防己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2劑。

 

關節疼痛明顯者,加秦艽12克、威靈仙15克。

 

兼氣分熱盛者,加生石膏30~60克(先煎),知母、黃芩各12克、黃連9克。

 

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克(后下)、枳實12克。

 

熱盛動風痙闕者,加羚羊角2~4克(磨汁或銼末沖服)、鉤藤15克。

 

2、中成藥⑴清開靈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⑵雙黃連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⑶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用于熱毒內陷、神昏譫語者(服中藥湯劑并加服紫雪丹或新雪丹中)。

 

陰虛火旺型證見皮疹主要為面部紅斑或顴紅,伴有低熱不退,頭暈目眩,耳鳴,口燥咽干,五心煩熱,頭發稀疏脫落,關節痛,關節痛,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失眠多夢,大便干,小便黃。

 

舌質紅,少苔,脈弦數或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

 

方法1、主方:六味地黃丸(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合二至丸(王肯堂《證治準繩》)加減處方:生地黃、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山萸肉各12克,茯苓、山藥、女貞子各15克,旱蓮草18克。

 

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虛火旺明顯者,加知母、黃柏各9~12克。

 

關節痛者,加秦艽12克、威靈仙15克、老桑枝30克。

 

腰膝酸軟者,加川杜仲、桑寄生各15克。

 

失眠者,加酸棗仁、夜交藤各15克。

 

2、中成藥⑴六味地黃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⑵知柏地黃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⑶狼瘡定片,口服,每次8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氣陰兩虛型證見紅斑色淡,或隱隱可見;

 

伴有面色晃白,時有低熱,心悸,怔忡,氣促,精神萎靡,全身乏力,關節酸痛,納呆,失眠,或見自汗或盜汗,口干不欲飲。

 

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數、細弱或結代。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1、主方:生脈散(李杲《內外傷辨惑論》)加味處方:黨參25克,麥冬、黃芪、生地黃、熟地黃、山藥、女貞子、白芍各15克,五味子6克,酸棗仁12克,旱蓮草18克。

 

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偏熱或有虛火者,去黨參、黃芪,加太子參30克、五爪龍30克。

 

氣陰虛明顯者,黨參改用西洋參9~12克(另燉服)。

 

心悸、怔忡者,加茯苓15克,遠志6克。

 

關節酸痛者,加秦艽12克、威靈仙15克。

 

納呆者,加布渣葉15克。

 

失眠者,加合歡皮、茯苓各15克。

 

2、中成藥⑴生脈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10~15次為一療程。

 

⑵狼瘡定片,口服,每次8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肝郁血瘀型證見皮疹色黯紅,或見瘀斑、瘀點;

 

伴有倦怠乏力,胃納欠佳,腹脹噯氣,脅脅疼痛,頭暈,失眠,月經不調或閉經。

 

舌質紫黯,或舌尖邊有瘀斑、瘀點,脈弦、弦細或弦數。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藥1、主方:丹梔消防遙散(薛己《內科摘要》)加減處方:柴胡、赤芍、白術、枳殼各12克,山梔子、牡丹皮各9克,茯苓、丹參、郁金各15克,益母草15~30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⑴丹參注射液或復方丹參注射液,每次16~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10~15次為一療程。

 

⑵復方丹參片,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脾腎陽虛型證見皮疹色淡紅或黯紫,或無明顯皮疹;

 

伴有精神萎靡不振,低熱或無發熱,形寒怕冷,面色晃白或萎黃,倦怠乏力,關節酸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心悸,自汗,頭發晃白疏枯槁,下肢或全身浮腫,腹脹,動則氣促,不思飲食;

 

或伴有惡心、嘔吐,或面如滿月、頸項肥粗,尿少甚至尿閉,大便溏薄。

 

舌質淡,舌體胖,舌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濡細、沉細或細弱。

 

治法溫補脾腎方藥1、腎氣丸(張仲景《金匱要略》)合四君子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黨參、黃芪各30克,白術,茯苓,山藥、澤瀉各115克,熟地黃18克,山萸肉12克,制附子9克,肉桂3克(焗)。

 

水煎服,每日1劑。

 

腫脹較甚,尿少或尿閉者,加豬苓、車前子各15克。

 

病情較嚴重者,黨參改用高麗參9~12克(另燉和藥眼),必要時用獨參湯(高麗參9~12克,燉服)或參附湯(高麗參9~12克,制附子9克,水煎服)。

 

2、中成藥⑴麗參注射液,每次4~6毫升,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

 

⑵金匱腎氣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適用于病情較穩定者。

 

說明: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可發生多系統、多器官的損害,病情較復雜,變化多端。

 

臨床表現為活動(急性、亞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進行,嚴重者及治療不當者往往可導致死亡。

 

對本病的治療,一般宜采用中西綜合治療措施。

 

中醫辨證論治如上面所述,此外,尚可應用一些中草藥的制劑,如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雷公藤多功片等。

 

西藥首選為皮質炎固醇激素。

 

一般在活動期宜使用足夠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待病情控制后再逐步撤減,并探尋適當的維持量(一般為強的松5~15毫克/日)。

 

如有必要,可聯合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此外,尚可使用免疫調節劑(如左右旋咪唑、胸腺素、轉移因子等),并加強支持療法,以及預防繼發感染等。

 

實踐證明,采取中西綜合治療措施,有利于提高療效,降低死亡率,減少合并癥的發生。

 

引用:http://big5.wiki8.com/xitongxinghongbanxinglangchuang_4256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4:55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