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冬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10:0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7 10:04 編輯

醫學百科●冬瓜

 

拼音

 

dōngguā

冬瓜主要產于夏季,取名為冬瓜是因為瓜熟之際,表面上有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結的白霜,也是這個原因,冬瓜又稱白瓜。

 

冬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

 

原產我國南部及印度,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供應季節為夏秋季。

 

冬瓜,果呈圓,扁圓或長圓形,大小因果種不同,小的重數千克,大的數十千克;

 

皮綠色,多數品種的成熟果實表面有白粉;

 

果肉厚,白色,蔬松多汁,味淡,嫩瓜或老瓜均可食用。

 

冬瓜的品質,除早采的嫩瓜要求鮮嫩以外,一般晚采的老冬瓜則要求:發育充分,老熟,肉質結實,肉厚,心室小;

 

皮色青綠,帶白霜,形狀端正,表皮無斑點和外傷,皮不軟、不腐爛。

 

冬瓜的別名白瓜、水芝、地芝、枕瓜、濮瓜、白冬瓜、東瓜

 

冬瓜使用提示每天100~500克

 

冬瓜的營養價值1.利尿消腫冬瓜含維生素C較多,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較低,高血壓、腎臟病、浮腫病等患者食之,可達到消腫而不傷正氣的作用。

 

2.減肥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加之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熱量不高,對于防止人體發胖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有助于體形健美。

 

3.清熱解暑冬瓜性寒味甘,清熱生津,僻暑除煩,在夏日服食尤為適宜。

 

冬瓜的選購1.將冬瓜子曬干研細末,調入牛奶、豆漿或其它食品中,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6~10克,連續服食兩個月,可令皮膚白澤如玉、細膩光滑,起到延緩衰老之功效。

 

2.選購冬瓜:凡個體較大、肉厚濕潤、表皮有一層粉末、體重、肉質結實、質地細嫩的冬瓜均為質量好的冬瓜,反之,其質量就差。

 

如冬瓜有紋肉,瓜身較輕的勿購買。

 

肉質有花紋,是因為瓜肉變松;

 

瓜身很輕,說明此瓜已變質,味道很苦。

 

3.冬瓜貯存應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不要碰掉冬瓜皮上的白霜。

 

4.冬瓜吃不完,剩下的極易污染變質。

 

把冬瓜切開以后,略等片刻,切面上會出現星星點點的黏液,這時取一張與切面大小相同的干凈白紙平貼在上面,再用手抹平貼緊,存放3-5天仍新鮮,如果用無毒的干凈塑料薄膜貼上,存放時間會更長。

 

冬瓜適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腎病、水腫、肝硬化腹水、癌癥、腳氣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以及缺乏維生素C者多食;

 

2.冬瓜性寒涼,脾胃虛弱、腎臟虛寒、久病滑泄、陽虛肢冷者忌食。

 

冬瓜的食療功效冬瓜味甘、淡、性涼,入肺、大腸、小腸、膀胱經;

 

具有潤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的功效;

 

可用于暑熱口渴、痰熱咳喘、水腫、腳氣、脹滿、消渴、痤瘡、面斑、脫肛、痔瘡等,還能解魚、酒毒。

 

冬瓜皮以利尿見長;

 

冬瓜子以健脾養顏、止咳化痰見長。

 

冬瓜的食用建議1.煎湯,煨食,做藥膳,搗汁飲;

 

或用生冬瓜外敷。

 

2.冬瓜性涼,不宜生食。

 

3.冬瓜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辭典》:冬瓜出處《本草經集注》拼音名DōnɡGuā別名白瓜、水芝((本經)),蔬秬(《廣志》),白冬瓜(《別錄》),地芝(《神仙本草》),濮瓜(孟詵),蔬苽(《群芳譜》),東瓜(《羸涯勝覽》),枕瓜(《中國藥植志》)。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果實。

 

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摘。

 

原形態一年生攀援草本。

 

莖長大粗壯而略呈方形,密被黃褐色刺毛,卷須分枝。

 

單葉互生;

 

具長柄,柄長達10余厘米;

 

葉片闊卵形或近于腎形,長15~30厘米,寬與長幾相等,具5~7棱角或呈淺裂狀,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均被粗毛,葉脈網狀。

 

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于葉腋;

 

雄花花梗長5~15厘米,花萼管狀,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邊緣具鋸齒,花冠黃色,5裂幾至基部,直徑6~10厘米,花瓣外展,長3~5厘米,雄蕊5,聯生成3枚,其中2枚較寬,花藥2室,另外1枚較窄,花藥1室;

 

雌花柄短,長不及5厘米,子房下位,長橢圓形,密被柔毛,柱頭3裂,略扭曲。

 

瓠果肉質。

 

橢圓形或長方狀橢圓形、有時近圓形,長30~60厘米,直徑20~35厘米;

 

果皮淡綠色,表面具-層白色蠟質的粉末,果肉白色肥厚:果梗圓柱形,具縱槽.種子多數,白色或黃白色;

 

卵形或長卵形,邊緣通常具一棱邊,有的栽培品種邊緣平滑。

 

花期5~6月。

 

果期6~8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冬瓜每市斤含蛋白1.5克、糖8克、粗纖維15克、灰分1.1克、鈣72毫克、磷45毫克,鐵1.1毫克、胡蘿卜素0.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08毫克、尼克酸1.1毫克、維生素C61毫克。

 

與雄花比較,雌花含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較多;

 

并含天門冬素,雄花中無。

 

性味甘淡,涼。

 

①《別錄》:"味甘,微寒。

 

"②陶弘景:"性冷利。

 

"③《飲膳正要》:"味甘,平微寒,無毒。

 

"④《滇南本草》:"性子和,味甘淡。

 

"⑤《玉楸藥解》:"味酸甘,微寒。

 

"歸經入肺、大小腸、膀胱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胃、大、小腸四經。

 

"③《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

 

"④《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痰,清熱,解毒。

 

治水腫,脹滿,腳氣,淋病,痰吼,咳喘,暑熱煩悶,消渴,瀉痢,癰腫,痔漏;

 

并解魚毒,酒毒。

 

①《別錄》:"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②陶弘景:"解毒,消渴,止煩悶,直搗絞汁服之。

 

"③孟詵:"益氣耐老,除胸心滿,去頭面熱。

 

"④《日華子本草》:"除煩。

 

治胸膈熱,消熱毒癰腫;

 

切摩痱子。

 

"⑤《本草圖經》:"主三消渴疾,解積熱,利大、小腸。

 

"⑥《本草衍義》:"患發背及一切癰疽,削一大塊置瘡上,熱則易之,分散熱毒氣。

 

"⑦《日用本草》:"瘥五淋。

 

"⑧《滇南本草》:"治痰吼,氣喘,姜湯下。

 

又解遠方瘴氣,又治小兒驚風。

 

""潤肺消熱痰,止咳嗽,利小便。

 

"⑨《本草再新》:"清心火,瀉脾火,利濕去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

 

"⑩《隨息居飲食譜》:"清熱,養胃生津,滌穢治煩,消癰行水,治脹滿,瀉痢霍亂,解魚、酒等毒。

 

""亦治水腫,消暑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兩;

 

煨熟或搗汁。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①孟詵:"熱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

 

"②崔禹鎬《食經》:"冷人勿食,益病,又作胃反病。

 

"③《本草經疏》:"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者,不得食。

 

"④《醫林纂要》:"羸者忌食,善潰也。

 

"附方①治水氣浮腫喘滿:大冬瓜一枚,先于頭邊切一蓋子,取出中間瓤不用,赤小豆(水淘凈),填滿冬瓜中,再用蓋子合了,用竹簽簽定,以麻線系,紙筋黃泥通身固濟,窨干,用糯谷破取糠片兩大籮,埋冬瓜在內,以火著糠內煨之,侯火盡取出,去泥,刮冬瓜令凈,薄切作片子,并豆一處焙干。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不拘時候,小溲利為驗,(《楊氏家藏方》冬瓜丸)②治消渴:冬瓜一枚,削去皮,埋在濕地中,一月將出,破開,取清汁飲之。

 

(《圣濟總錄》)③治消渴能飲水,小便甜,有如脂麩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黃連十兩。

 

上截瓜頭去瓤,入黃連末.火中煨之,侯黃連熟,布絞取汁。

 

一服-大盞,日再服,但服兩、三枚瓜,以瘥為度。

 

一方云,以瓜汁和黃連末,和丸如梧子大。

 

以瓜汁空肚下三十丸,日再服,不差,增丸數。

 

忌豬肉、冷水。

 

(《近效方》)④治小兒生-個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渴者:絞冬瓜汁服之。

 

(《千金方》)⑤治小兒渴利:單搗冬瓜汁飲之。

 

(《千金方》)⑥治傷寒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干:冬瓜一枚,黃土泥厚裹五寸,煨令爛熟,去土絞汁服之。

 

(《古今錄驗方》)⑦治發背砍死者:冬瓜截去頭,合瘡上,瓜當爛,截去更合之。

 

(《補缺肘后方》)⑧治痔疼痛:冬瓜湯洗。

 

(《經驗方》)⑨治夏月生痱子:冬瓜切片,搗爛涂之。

 

(《千金方》)⑩治馬汗入瘡:干冬瓜燒研,洗凈敷之。

 

(《綱目》)⑾治食魚中毒:飲冬瓜汁。

 

(《小品方》)摘錄《*辭典》

 

引用:http://big5.wiki8.com/donggua_7370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2:53 , Processed in 0.2031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