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橄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9:5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橄欖

 

拼音

 

gǎnlǎn

 

英文參考

 

Olive橄欖又名青果、忠果、諫果等,是一種硬質肉果。

 

初嘗橄欖味道酸澀,久嚼后方覺得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土耳其人將橄欖、石榴和無花果并稱為“天堂之果”。

 

西洋傳說中,女神阿西娜與海神為了爭奪希臘而反目,經眾神協調后,決定誰能給予希臘最需要的東西,就獲得勝利。

 

只見阿西娜輕拍地面,橄欖樹苗便從地面冒出,贏得眾人喝采,于是阿西娜從此便成為希臘的守護神,并將城市更名為「雅典」。

 

橄欖的產地及形態特征橄欖原產于地中海沿岸,為一種小型、中間有一粒果核、油質豐富的果實。

 

種植歷史可溯及公元前4000年;

 

與榖類、葡萄并稱為「地中海三寶」。

 

當時即被地中海沿海居民廣泛應用,從日常生活、清潔、保養等,都與橄欖制品息息相關。

 

品種約有500種,果實大小及味道都不一樣,而地中海及愛琴海沿海地區,總產量即占全世界的95%。

 

綠色的西班牙橄欖在未成熟時就被采收,然后浸泡在發酵的濃鹽水中六至十二個月再裝瓶;

 

有時會將橄欖去核塞入紅甜椒、洋蔥或杏仁。

 

現在,這些腌漬橄欖在臺灣許多超市都買的到。

 

深色的MissionOlive是一種完全成熟的橄欖,以堿液腌漬及氧化作用讓它有著相當獨特的烏黑色澤;

 

這個品種也最常用來制成橄欖油。

 

另外,有著杏仁形狀及深茄子色的希臘橄欖GreekKalamata(通常浸泡在醋里),以及形狀嬌小橢圓、混合黑與咖啡色澤的法國橄欖FrenchNicoise(通常浸泡在橄欖油里),是兩種常見成熟橄欖的范例。

 

也有橄欖使用鹽巴腌制,消除果實大部分的水分后,橄欖就變得皺皺的,再以橄欖油摩擦,與香料草混合裝瓶。

 

所有的橄欖或橄欖制品都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多酚類。

 

橄欖樹從種植到結果,大概需要五到七年的時間,而榨成的橄欖油,因其質量穩定、易達高溫、不起油煙等特性,成為地中海各國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大功臣;

 

在意大利料理中,使用率更高達九成。

 

橄欖的別名青果、忠果、諫果

 

橄欖的營養價值1.橄欖果肉含有豐富的營養物,鮮食有益人體健康,特別是含鈣較多,對兒童骨骼發育有幫助;

 

2.新鮮橄欖可解煤氣中毒、酒精中毒和魚蟹之毒,食之能清熱解毒、化痰、消積。

 

橄欖的選購1.色澤變黃且有黑點的橄欖說明已不新鮮,食用前要用水洗凈;

 

2.市場銷售色澤特別青綠的橄欖果如果沒有一點黃色,說明已經礬水浸泡過,為的是好看,最好不要食用或吃時務必要漂洗干凈。

 

橄欖的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橄欖的食療功效橄欖味甘酸、性平;

 

具有清熱,利咽喉,解酒毒的功效。

 

橄欖食用建議每次3~5枚1.應用于解酒:鮮果5~10個,去核取果肉搗爛,加白糖50克,水煎取煎汁,一次服完;

 

2.應用于咽喉腫痛:鮮果或鹽欖去核,取果肉含服,每次1個,每天數次。

 

橄欖油橄欖油主要分類為冷式初榨橄欖油ExtraVirginOliveOil(酸度低于1%)、初榨橄欖油VirginOliveOil(酸度1~3%)和一般橄欖油OliveOil或PureOliveOil(精煉與初榨橄欖油的混合體)。

 

冷式初榨橄欖油顏色較深,通常接近綠色;

 

價格最高,但也蘊藏著最深沉的橄欖風味。

 

冷式初榨橄欖油與初榨橄欖油,顧名思義,都為初榨,并未完全凈化,遇熱則燃燒、變色,因此不適用于高溫烹飪,適合用于色拉、浸泡食材或低溫烹飪。

 

如需高溫烹調食物,包括煎、煮、炒、炸等,使用一般橄欖油是最合適的,因為它的發煙點(SmokePoint)較高,仍含有豐富營養成分,也較前者平價。

 

另外還有一些是加料橄欖油,譬如說:加入香料草、辣椒等,為料理增添風味用。

 

所有橄欖油一旦被開封,應該要保存在清涼干爽的地方,可放置大約六個月。

 

而橄欖油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多酚類等,營養成分相當豐富。

 

在「國際橄欖油協會」出版的《橄欖油與健康》一書中,整理出超過兩百五十項國際性的科學研究報告,詳列橄欖油對人體的益處。

 

《*辭典》:橄欖出處《日華子本草》拼音名GǎnLǎn別名橄欖子(《南州異物志》),橄棪(孟詵),忠果(《記事珠》),青果(《宛陵集》),青子(《東坡詩集》),諫果(《齊東野語》),青橄欖(《海槎余錄》),白欖(《廣東新語》),黃欖、甘欖(《陸川本草》)。

 

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實。

 

果實成熟后采摘,曬干或陰干,或用鹽水浸漬后曬干。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10米以上。

 

樹皮淡灰色,平滑;

 

幼芽、新生枝、葉柄及葉軸均被極短的柔毛,有皮孔。

 

單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5~30厘米;

 

小葉11~15片,對生,矩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全緣,禿凈,網脈兩面均明顯,下面網脈上有小窩點,略粗糙。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與葉等長或略短;

 

萼杯狀,通常3裂,很少5裂;

 

花瓣3~5枚,白色,芳香,長約為萼之2倍;

 

雄蕊6枚;

 

雌蕊1枚,子房上位。

 

核果卵形,長約3厘米,初時黃綠色,后變黃白色,有皺紋。

 

硬核內有種子1~3顆。

 

花期5~7月。

 

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四川、云南、臺灣等地。

 

產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

 

性狀鮮橄欖:呈梭形,兩端鈍圓,或漸尖,長可達3~4厘米,粗約1.5~2厘米。

 

外表碧綠或黃綠色,時日較久者呈烏黃色,平滑,微帶光澤。

 

頂端有細小黑色的突起,基部有果柄痕跡。

 

果肉頗厚實,內面黃白而多汁液。

 

果核呈梭形,棕褐色,具6條棱線;

 

質堅硬不易碎。

 

核的橫切面可見3個孔洞,其中各有一粒細長梭形的種子;

 

種皮紅棕色,種仁白色,油潤,有香氣,無臭,味澀微酸,嚼之有回甜。

 

以個大、肉厚、色青綠者為佳。

 

干橄欖:外形同上,外表棕褐色或紫棕色,皺縮,有多數凹凸不平的皺紋。

 

果肉較薄,棕褐色或灰棕色,質堅韌,可與果核分離,內核性狀與鮮者無異。

 

味甜,酸澀味較差。

 

以個大、肉厚;

 

色灰綠、無烏黑斑者為佳。

 

化學成份果實含蛋白質1.2%,脂肪1.09%,碳水化物12%,鈣0.204%,磷0.046%,鐵0.0014%,抗壞血酸0.02%。

 

種子含揮發油7~8%,以及香樹脂醇等。

 

性味甘澀酸,平。

 

①《本草衍義》:"味澀,久食則甘。

 

"②《滇南本草》:"味甘酸,性平。

 

"③《本草再新》:"味甘澀,性寒。

 

"歸經入肺、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生津,解毒。

 

治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菌痢,癲癇,解河豚毒及酒毒。

 

①孟詵:"主河豚毒,汁服之。

 

"②《日華子本草》:"開胃,下氣,止瀉。

 

"③《開寶本草》:"主消酒。

 

"④《本草衍義》:"嚼汁咽治魚鯁。

 

"⑤《滇南本草》:"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癥。

 

能解濕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

 

"⑥《綱目》:"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

 

"⑦《本草通玄》:"固精。

 

"⑧《本經逢原》:"令痘起發。

 

"⑨《本草再新》:"平肝開胃,潤肺滋陰,消痰理氣,止咳嗽,治吐血。

 

"⑩《隨息居飲食譜》:"涼膽息驚。

 

"⑾《現代實用中藥》:"治神經病癲癇,配合明礬煮成流膏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

 

燒存性研末、搗汁或熬膏,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附方①治時行風火喉痛,喉間紅腫:鮮青果、鮮萊菔,水煎服。

 

(《王氏醫案》青龍白虎湯)②治酒傷昏悶:橄欖肉十個,煎湯飲。

 

(《本草匯言》)③治心痛、胃脘痛:鹽腌咸(橄)欖去核,以鮮明人中黃人滿,用紙及泥包好煅透,滾水調下。

 

(《本草求原》)④治腸風下血:橄欖燒灰(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本草求真》)⑤治河豚魚鱉諸毒,諸魚骨哽:橄欖搗汁或煎濃湯飲。

 

無橄欖以核研末或磨汁服。

 

(《隨息居飲食譜》)⑥治唇裂生瘡:橄欖炒研,豬脂和涂之。

 

(《綱目》)⑦治牙齒風疳:用橄欖燒研,入麝香少許貼之。

 

(《圣惠方》)⑧治下部疳瘡:橄欖,燒存性研末,油調敷之,或加兒茶等分。

 

(《乾坤生意》)各家論述《本草經疏》:"橄欖,《本經》味酸甘,今嘗之先澀而后甘,肺胃家果也。

 

能生津液,酒后嚼之不渴,故主消酒,甘能解毒,故療鯸鮐毒。

 

鯸鮐即河豚也。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取鮮橄欖連核100克,加水200毫升,放入砂鍋內用文火煎2~3小時。

 

使成100毫升,過濾。

 

成人日服3~4次,每次2S~30毫升,連續服至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每日1~2次后停藥。

 

一般療程為5天。

 

如大便性狀未見改善,培養陽性者,則取煎液50毫升,加水50毫升行保留灌腸,每日1~2次,連續3天。

 

臨床治療急性菌痢49例,服藥后平均12小時退熱,大便次數恢復正常為2.8天,大便性狀改善為3.8天,大便培養陰性時間為4.1天。

 

②治療皮膚病用橄欖煎液濕敷治療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有收斂、消炎及減少滲出的作用。

 

據觀察,陰囊潰瘍、女陰潰瘍及重型多型滲出性紅斑,用藥后潰瘍面即迅速停止滲液,黃色分泌物減少,傷口疼痛減輕,肉芽生長,傷口很快愈合;

 

對濕疹皮炎亦有停止滲液的作用,制劑及用法:取生橄欖2斤搗爛,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藥液1000毫升,靜置半小時,去渣。

 

用紗布浸蕩液濕敷,每日3次。

 

對潰瘍早期以冷敷較好,至炎癥穩定后可以改用熱敷(溶液溫度約40~50℃);

 

濕敷后創面蓋以凡士林紗布。

 

對濕疹皮炎,同時配合抗過敏藥、維生素C及外用鋅氧油等。

 

摘錄《*辭典》

 

引用:http://big5.wiki8.com/ganlan_7420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1:24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